证书越来越多,自信越来越少
学费越来越多,收获越来越少
专业越来越多,起薪越来越少
考研的越来越多,有理想的越来越少
过四级的越来越多,口语好的越来越少
上大学的越来越多,活下来的越来越少
......
这就是当今中国大学的事实。自从大学取消公费那一年起,大学就由公益机构变成了盈利机构,教学目的由授业解惑变变成了谋取利润,教学态度由兢兢业业变成了不务正业,当然,大学生也由精英变成了蒲公英。
大学成为盈利机构没错,但可悲的是,这是一个卖方市场,虽然所出售的产品——文凭明显存在价高质地的现象,然而买方——大学生及家长却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机会。卖方市场就是垄断市场,过去的计划经济和如今的电信市场告诉我们:卖方市场吃亏的永远是买方。
现在上大学能得到的只是一张文凭,至于知识是与市场脱节的,技能是刚刚入门的,理论是没有经验支撑的。在人才市场上,唯一可以让企业看一眼的就是文凭证书,而且还是贬值的。所以,上大学是一次彻头彻尾的赔本买卖。掏了钱,却没买到商家所声称的就业技能和饭碗保证,连售后服务都没有,找中国消协都没办法伸冤。
一方面是学费的增幅大大高于经济增长的增幅,另一方面文凭因为太多而开始通货膨胀。更严重的,为了培养新的利润增长点,这种趋势还将继续。牟利,让大学里满是铜臭。看看这些数字:饭卡的底金通常是20元,比银行的年费还要高,这意味着四年时间里高校可以拿这笔钱另作他用;被褥费一般在300多左右,但毕业时服务公司回收的价格却只有区区10元,他们稍微一番新就可以再以300元卖给新生;山西一学校校庆,要求每位学校必须交款10元,一万多学生下来就是100多万的纯收入......
现在人们开口闭口的说大学生是垃圾,其实根本原因就是大学教育的本质变成了赤裸裸的交易。交易只是四年的事,毁掉的却是学生的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