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普通心理学教学 |
第五章 记 忆
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并掌握记忆的基本内涵、规律。在了解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能运用有关记忆中的规律来提高记忆效果。
教学重点与难点:记忆系统
教学法与课时:讲授法、呈现法 3 课时
第一节、记忆概述
1 .什么是记忆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 ( 回忆和再认 ) 的心理过程。从信息加工观点来看,记忆就是对信息的输入、编码、储存和提取的心理过程。
2 .记忆的种类
⑴按记忆内容和对象分类
①
②词语逻辑记忆 语词逻辑记忆是用词的形式,在人们头脑中以思想、概念或命题为内容的记忆。
③情绪记忆 情绪记忆是指以个体体验过的某种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④运动记忆 运动记忆是以人们操作过的动作为内容的记忆。
⑵按记忆活动特点分类
①
②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也称为操作记忆或工作记忆,是指对脑中的信息保持在一分钟以内的记忆。短时记忆主要是对来自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中所贮存的信息进行有意识的加工。
短时记忆的特点是:
Ⅰ . 信息保持时间在无复述的情况下一般只有 5 — 20 秒,最长不超过一分钟。
Ⅱ . 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其容量为 7 土 2 个项目。
Ⅲ . 短时记忆的信息编码以言语听觉编码方式为主,也存在少量的视觉或语义编码。
Ⅳ .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是比较完全的。
Ⅴ . 短时记忆是通过复述来保持信息的,并通过复述的方式把信息转入长时记忆系统。
②
长时记忆具有以下特点:
Ⅰ . 信息保持时间长,在理论上认为是永久性的。
Ⅱ . 容量惊人,但不是无限的。
Ⅲ . 信息编码以言语编码和表象编码为主。
Ⅳ . 长时记忆信息的提取采用再认和回忆两种形式
3. 记忆的生理机制
⑴机能定位说
⑵脑均势说
⑶记忆分子说
第二节、记忆过程
1 .识记
识记是记忆过程的开端,是保持的必要前提,是人获得和巩固知识经验的记忆过程,也可称为学习。没有识记就不会有对信息的编码、贮存和提取。
影响识记的因素
①识记的目的任务
②识记的方法
③对识记材料的理解程度
④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
⑤觉醒状态 觉醒状态即大脑皮层的兴奋水平,它直接影响识记的效果。
2 .保持与遗忘
⑴保持是识记和回忆 ( 再认 ) 的中间环节。保持不仅是巩固识记,也是实现再认或回忆的重要保证,没有保持也就无所谓记忆。
个体保持的经验可能有以下几种形式的变化:①内容简略和概括,不重要的细节逐渐趋于消失;②内容变得更加完整、合理和有意义;③内容变得更加具体,或者更为夸张和突出。在量的方面,保持的数量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下降。
⑵遗忘记忆保持的最显著变化就是遗忘。
遗忘有各种情况,能再认不能回忆叫不完全遗忘;不能再认也不能回忆叫完全遗忘;记忆中的内容一时不能被提取,但在适宜条件下还可恢复的现象叫暂时性遗忘;记忆的材料,不经重新学习不能重新恢复的现象叫永久性遗忘。
①遗忘规律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对遗忘现象作了系统研究。人类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为了进一步验证艾宾浩斯的结论是否具有有普遍意义,后来许多人采用其他的材料进行实验,得到的结果与艾宾浩斯的结论大体相同。
②影响遗忘的因素
Ⅰ . 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
Ⅱ . 识记材料的意义和作用
Ⅲ . 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
Ⅳ . 学习的程度 学习程度是指在学习过程中正确反应所能达到的程度。
③遗忘学说
Ⅰ . 衰退说 衰退说认为遗忘是由于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致最后消退的结果。这种学说强调生理活动过程对记忆痕迹的影响。
Ⅱ . 干扰说 干扰说认为遗忘是由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一旦干扰被排除,记忆就能恢复。
Ⅲ压抑说 压抑说也称动机性遗忘说,认为遗忘是由于某种动机的压抑所致。弗洛伊德认为人们常压抑早年生活中痛苦的记忆以免引起焦虑或不安。这种遗忘既不是记忆痕迹的消退所造成的,也不是记忆内容之间的干扰所引起的。如果通过催眠或自由联想等方式这种被压抑的记忆就能恢复。
3. 回忆和再认
⑴回忆与联想 回忆也称再现或重现,是指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能在头脑中重新呈现并加以确认的心理过程。
Ⅰ . 回忆的种类
Ⅱ . 联想及其规律
联想的形成有以下几条规律:
A. 相似律 B. 接近律C. 对比律D. 因果律
⑵再认 再认是指人们经历过的事物再次出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
再认的速度和准确性主要取决于以下两因素: 1 对事物识记的巩固程度。2 当前的事物与以前识记过的事物的相似程度,
第三节、记忆力的提高
1 .良好记忆品质的培养
⑴记忆的敏捷性
⑵记忆的持久性
⑶记忆的正确性
⑷记忆的准备性
2 .重视记忆方法的训练
⑴充分利用意义识记意义识记的效果明显优于机械识记
⑵排除记忆内容间的相互干扰
⑶进行尝试回忆
⑸科学用脑
3 .培养合理有效的组织复习的习惯
⑴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首先,复习要及时。 其次,恰当采用间时复习。最后,要善于利用最佳时间进行复习。
⑵试图回忆与反复阅读相结合。
⑶运用多样化的复习方法,动员多种感官参与。
⑷活动有助于记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