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杂谈高一新课程 |
分类: 高一新课程 |
《写景要抓住特征》作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2、
3、
教学重点:如何做到融情于景。
教前说课:
本单元下作教学应分做两部分:一是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描写景物,掌握描写景物的几种方法。二是在景物描写中突出自己的情感,做到融情于景。
所谓景物描写也叫环境描写,其中包括自然景物描写,社会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本课学习重点是有关自然景物描写的一些方法。自然景物描写一般指日月星辰、草木山川、时令变化等。绘景必须抓住景物特征,景物特征就是某处景物的形态、布局、格调、氛围等区别于其他景物的地方、时间、地点、景物的不同,也赋予景物各自的特征。要写好景物的特征,就要考虑时间的特点、地点的特点、时代的特点。不仅如此,还应融入作者的感情。好的景物描写应做到栩栩如生、如见如闻、情寓其里,意蕴其中。本课就应以此为中心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当年,俄国有一个文学青年写了一篇小说,内容是:一个乞丐问有钱人要钱,那个有钱人就投给他一个钢崩,其中有一句话这样写到:“他把一个钱投到乞丐的手里。”青年把这篇文章交给了当时的大作家妥斯陀耶夫斯基。妥斯陀耶夫斯基这样改道“他把一个小钱向乞丐投下,钱落到地上、叮叮当当滚到乞丐的脚边”你哪句写得好?好在什么地方?
原因有三:加了“一个小钱”;向乞丐投下,还有一段距离;发出钱滚的声音;有钱人鄙夷的神态。作者把有钱人不愿接近他,鄙视他,贵族身份、鄙视的神态写了出来,让我们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我们要的就是用三言两语就能描摹出一个人物、一样景物、一个画面和意境让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闻其声。这种表达方式就是描写。我们有好多同学作文中缺乏的就是描写,要么就是描写少,很概括,不生动,不具体。今天我们就来训练描写。
二、(多媒体展示荷花荷叶图)学生用五分钟训练描写片段。
生:苍茫的天底下是一片广阔的池塘,池塘中有一望无际的荷叶荷花,给池塘一点生气,荷叶荷花配合得天衣无缝,使人感觉心情舒畅。
师:刚才他在整体上描写了荷塘周围的环境。先写荷叶、再写荷花。
三、(多媒体展示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片段)通过经典语段总结方法。学生齐读。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些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这就是朱自清《荷塘月色》中脍炙人口的对荷花荷叶的描写。读后觉得描写细腻、生动、传神。创造了一种素淡,静谧,朦胧的意境。我们感觉旁边观察的人内心有一些迷茫、困惑、淡淡的喜悦。写景优美,景物中又有作者的感情,写得好。怎么好的呢?
我们看作者抓住景物描写对象绘其形,绘其色,写出了味道和动态。
绘形的:“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绘色的:“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有写人写到这里就不再写了,而作者又写出了它的香味:“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以上是静态,接着写动态:“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些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我们还可以补充别的角度和环境,如:一阵雨打在花上,一阵秋风起后,万物萧条、、、、、、这时的荷花荷叶,可以多方展开。
对象 |
角度 |
描写 |
荷 |
绘形 绘色 (视觉) |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比喻)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拟人、博喻——从不同角度对同一事物进行比喻。精雕细刻。) |
写味 (嗅觉) |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比喻、通感) |
|
动态 |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些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
|
结论:环境(位置)+(定语)对象+修辞(比喻、拟人、夸张等) |
四、实战演习。用以上格式造句,五分钟时间,写好交流。
五、景物描写还要有条件,我们看以下几段文字。
荷叶 荷花 |
孙梨 |
人民战争 |
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
宗璞 |
生机勃勃 |
那是满地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立于水上,或婉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我最爱看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像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 |
|
许瑜萍 |
怀念老师 |
|
|
结论 |
|
(一)齐读第一段。作者运用巧妙的比喻,富有诗意地描写了密密层层的大荷叶比做“铜墙铁壁”,高高挺出的荷花箭象“监视白洋淀的哨兵”。这威武雄壮的景色,不仅突出了水乡游击战的特点,而且写出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的心理和克敌致胜的信心,洋溢着歌颂人民战争的思想感情。
(二)教师读第二段,宗璞写的荷花是充满生机的。
(三)学生读第三段,写荷花荷叶,其实是写人,突出风荷依旧,清色冰姿,气宇凌仙。写的是它的格调,其实是写恩师。
我们看朱自清写得是素淡、朦胧、静谧的;有的是阳光舒展,铜墙铁壁一般;有的生机勃勃;有的是格调高雅,风荷清韵,气宇凌仙,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什么结论?(见表格)
指导:“意在文先”,要描写景物就要确定一个主题,一个感情基调。然后再对景色绘形、着色、传神。因为带了不同的感情基调,所以你写的景物是明的还是暗的,是深色的还是亮色的,由你的感情而定。同一个荷花,我们怎么也想不到它是铜墙铁壁,是哨兵。孙梨的《荷花淀》,因为他对抗日战争时期军民的生活太熟悉,主题是歌颂人民战争,一场伏击战就要打响,整个白洋淀是静悄悄的,所以就是铜墙铁壁,荷花箭就是哨兵。
六、写作训练
要求:绘形、绘色、传神,有动有静,再说环境位置+对象+修辞,对景物进行精雕细刻。可以从不同角度展开,写前先定一个基调,一个主题。(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