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情感故事 |
新习南街胡仙翁,满面银须飘前胸;
虽逾古稀步履健,唱念做打样样中. 迎着晨曦练新段,伴着夕阳下苦功;若问啥事最得意,田间地头快板声.
这是我在8年前写的一首打油诗,诗中的主人翁"胡仙翁"已经去世,他的音容笑貌时常还能萦绕脑际,也许是他的乐观处世态度曾打动我,也许是他的艺术才华曾感染我,也许是一些亲情在我身上留下烙印!
近日,回老家路过新习村,看着远方的一片墓地,我想起了已仙逝的老党员胡宗铎"胡仙翁"。他是河南省濮阳高新区新习乡新习南街的老支书,从岗位上退下来之后,他自编自演快板书40余载,人称“编外义务宣传员”。他的去世令许多人悲恸不已、扼腕叹息!我就是其中的一位.说起来我和胡宗铎认识是在1980年,20多年前,那时候我刚考上初中--新习一中,因为离家远寄宿在一个亲戚家,亲戚家的房屋少,我又到亲戚的邻居家借宿,这家就是胡宗铎的老院。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年后,我和胡宗铎的侄子结为了金兰之好,我开始称呼他“干大爷”,那时,他们家的氛围非常好,每天有说有笑的,一高兴“干大爷”就会来上一段快板,我在新习上完初中就离开了新习。
之后,每年可能就见两次面,中秋节和春节去新习走亲戚才有机会问候一下“干大爷”,很少能再听到他富有感染力的快板声了.我读完高中、上完大学,大学毕业分配工作后,直到1996年我才又有机会听他的快板,并考虑着将他的事迹报道出去,1998年春节我和另外一名记者深入进行了采访,很快省市县各级媒体都予以报道。
我记得河南党建月刊的报道题目是《老胡,你到底图个啥?》,并配发了照片,可惜我没有珍藏那本杂志.车驶过了新习村,我忍不住又回头看了一眼曾经学习生活过的村庄,脑海里又浮现出仙翁说快板时的热闹情景,时间匆匆催人老,转眼之间物是人非呀!
前一篇:同门为朋 同志为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