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前灾区必须预防的十大传染性疾病(图)

(2008-05-22 12:19:56)
标签:

欲望烧饼

杂谈

分类: 永远铭记

当前灾区必须预防的十大传染病(图)

     文/欲望烧饼

 

    随着灾区救援的逐步接近尾声,一个新的命题开始提上日程,那就是如何才能预防灾区大面积的流行疾病传播?为了能让灾区的亲人们对灾后的流行疾病有初步的认识,欲望烧饼查阅了许多相关资料,与世界各国地震灾难后常见流行病症的控制办法,总结出以下十种最常见疾病,希望能给灾区的救援带来帮助。祝灾区人民能战胜困难,度过难关!

 

            当前灾区必须预防的十大传染性疾病(图)

                              5月22日救援队员正在喷洒药水防疫

 

一.【血吸虫病】

    是由血吸虫的成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地方性疾病,主要流行于亚、非、拉美的73个国家,患病人数约2亿左右。急性血吸虫病潜伏期一般为40天,最短30天,最长60天。

【预防】:

1.不在有钉螺分布的湖水、河塘、水渠里游泳、戏水。

2.因生产生活不可避免接触疫水者,可在接触疫水前涂抹防护油膏,预防血吸虫感染。

3.接触疫水后,要及时到当地血防部门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早期治疗。

 

            当前灾区必须预防的十大传染性疾病(图)

                          5月22日救援队员正在某小学喷洒药水防疫

 

二.【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nosis,简称钩体病)

    是由各种不同型别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是接触带菌的野生动物和家畜,钩体通过暴露部位的皮肤进入人体而获得感染的人畜共患病。鼠类和猪为主要的传染源。因个体免疫水平的差别以及受染菌株的不同,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典型者起病急骤,早期有高热、倦怠无力、全身酸痛、结膜充血、腓肌压痛、表浅淋巴结肿大;中期可伴有肺弥漫性出血,明显的肝、肾、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晚期多数病人恢复,少数病人可出现后发热、眼葡萄膜炎以及脑动脉闭塞性炎症等。肺弥漫性出血、肝、肾功能衰竭常为致死原因。潜伏期一般为7-10天,最短3天,最长20天。

【预防】:

1.管理传染源 疫区内应灭鼠,管理好猪、犬、羊,牛等家畜,加强动物宿主的检疫工作。发现病人及时隔离,并对排泄物如尿、痰等进行消毒。

2.切断传染途径 应对流行区的水稻田池溏、沟溪、积水坑及准备开荒的地区进行调查,因地制宜地结合水利建设对疫源地进行改造;加强疫水管理、粪便管理、修建厕所和改良猪圈,不让畜粪、畜尿进行附近池溏、稻田和积水中;对污染的水源积水可用漂白粉及其他有效药物进行喷洒消毒;管理好饮食,防止带菌鼠的排泄物污染食品。

3.保护易感人群

 

三.【流行性出血热

    是由出血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野鼠类为主要传染源。临床具有发热、出血、肾损害三大主征和五期经过,即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人群对此病有普遍易感性,病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潜伏期一般为14-21天,最短3天,最长60天。

【预防】:

    管理传染源:灭鼠应在本病流行前1~2个月进行。注意防鼠,留宿野外睡高铺、挖防鼠沟等。
    保护易感人群:收获季节不在草丛或稻草上坐卧,劳动时穿“五紧”服(领口、双袖口、双裤口),身体裸露部位涂擦防虫,防止螨虫叮咬。

 

             当前灾区必须预防的十大传染性疾病(图)

 

四.【间日疟】

   多急起,复发者尤然。初次感染者常有前驱症状,如乏力、倦怠、打呵欠;头痛,四肢酸痛;食欲不振,腹部不适或腹泻;不规则低热。一般持续2~3天,长者一周。随后转为典型发作。分为三期。潜伏期一般为14天,最短10天,最长20天。

【预防】:

    包括个体预防和群体预防。预防措施有蚊媒防制和预防服药。蚊媒防制包括杀灭蚊和使用蚊帐及驱蚊剂。预防服药是保护易感人群的重要措施之一。常用的预防性抗疟药有氯喹(chloroquine),对抗氯喹的恶性疟,可用哌喹(piperaquine)或哌喹加乙胺嘧啶(pyrimethamine)或乙胺嘧啶加伯氨喹啉(primaquine)。不论个体或群体进行预防服药,每种药物疗法不宜超过半年。

 

五.【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的病原体1934年在日本发现,故名日本乙型脑炎,1939年我国也分离到乙脑病毒,解放后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改名为流行性乙型脑炎。本病主要分布在亚洲远东和东南亚地区,经蚊传播,多见于夏秋季,临床上急起发病,有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强直性痉挛和脑膜刺激征等,重型患者病后往往留有后遗症。潜伏期一般为10-14天,最短4天,最长21天。

【预防】:乙脑的预防主要采取两个方面的措施,即灭蚊防蚊和预防接种。

 

六.【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

    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见肠道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感及粘液脓血便为特征。其基本病理损害为结肠粘膜的充血、水肿、出血等渗出性炎症改变。潜伏期一般为1-3天,最短数小时,最长7天。

【预防】:为了预防菌痢传播,要注意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还要注意饮食的卫生。

            当前灾区必须预防的十大传染性疾病(图)

                        5月22日救援队员正在对搜救艇喷洒药水消毒

 

七.八.【伤寒】与【副伤寒

  皆为由细菌引起之肠道传染病,病原菌分别为伤寒杆菌与副伤寒杆菌,世界各地均有病例发生。近年来,由於卫生设备之改善,许多地区已经绝迹,目前台湾地区之病例大多由国外地区输入。
    感染伤寒后会出现持续性发烧、头痛、不适、厌食、相对性心律减慢、脾脏肿大,身躯出现红疹、咳嗽,成年人较常见有便秘或腹泻,淋巴组织病变,若不治疗,会造成小肠出血或穿孔。副伤寒之症状较轻,死亡率也较低。 
    伤寒潜伏期一般为10-14天,最短3天,最长42天;副伤寒潜伏期一般为6-8天,最短2天,最长15天。

伤寒与副伤寒的【防治】:
1.饭前便后均应正确使用肥皂洗手。
2.修建冲水式厕所,且粪便应排入污水系统。厕所内要消灭苍蝇。充分供应卫生纸以免粪便污染手指。
3.自来水应消毒完善,注意饮用水不可受到废水之污染,并经煮沸消毒后始可饮用。
4.以纱窗、杀虫剂喷雾法或含杀虫剂诱饵来杀灭苍蝇。经常清除垃圾、厕所加装纱窗,使苍蝇无法孳生。
5.食物之处理保存要特别小心,处理食物前应正确使用肥皂洗手,并将食物冷藏保存。外食时,应选用热汤类。
6.急性期应住院接受隔离治疗,直到检验结果为阴性为止,方可解除监视。患者粪便、尿液及污染用具需施行消毒。

 

九.【霍乱】(cholera)

    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仅有轻度腹泻;重者剧烈吐泻大量米泔水样排泄物,并引起严重脱水、酸碱失衡、周围循环衰竭及急性肾功能衰竭。潜伏期一般为1-2天,最短数小时,最长7天。

【预防】:

1.管理传染源:设置肠道门诊,及时发现隔离病人,做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早报告,对接触者需留观5天,待连续3次大便阻性方可解除隔离。
2.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卫生宣传,积极开展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管理好水源、饮食,处理好粪便,消灭苍蝇,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保护易感人群:积极锻炼身体,提高抗病能力,可进行霍乱疫苗预防接种,但效果不理想,理想的口服疫苗正在研究中。

 

             当前灾区必须预防的十大传染性疾病(图)


十.【甲肝

    甲肝的全称是甲型肝炎,是由甲肝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感染对象以青少年及儿童为主,成年人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它是各种病毒性肝炎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我国是甲肝流行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潜伏期一般为30天,最短15天,最长45天。

【预防】:

1.搞好饮水卫生,加强饮水消毒,不论是自来水,还是井水、河水、塘水都要消毒。
2.不吃不干净的食物,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要洗净,毛蚶、蛤蜊等水产品可能粘附甲肝病毒,不要生吃或半生吃,直接入口的食物如酱菜、凉拌的菜,不要在可能受污染的水中洗涤。
3.讲究餐具茶具的卫生。
4.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及时接种丙种球蛋白。
5.可用中草药预防。服用垂柳汤:取新鲜嫩垂柳枝连叶100克,加水500毫升,煎至300毫升,分2次服,连服4天;口服板蓝根冲剂:成人每次1袋(或1块每日2次,开水冲服,连服5~10天。儿童减半。


    前线缺帐篷,AB型血,缺汽油,缺饮用水,缺口罩,女性用品,希望看到这条信息的朋友都赶快行动起来,一起为灾区做点什么.......

 

独家最新照片:从无边大爱中学会感恩的孩子们(图)

              13岁女生为救10多名同学被困废墟下50小时(图)

              5.19世界在为汶川地震遇难者默哀(组图)

              地震后依然坚如磐石的泸定桥(组图)

              奇迹在继续:女子被埋150小时后终获救(图)

              独家:百张最新前线照片直击惊险救援(图)上

              独家:百张最新前线照片直击惊险救援(图)下

               汪涵接班人为支持爱心晚会竟抵押房子(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