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部由上海淮剧演员为主体的戏曲音乐剧即将走上红氍毹。博主应邀于10月7日下午赴上海宛平剧院先睹为快,观看了这部戏的彩排演出。
这部戏曲音乐剧题为《百年中国梦》,是为纪念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海外留学100周年而创编。据悉,《百年中国梦》由上海文广演艺集团、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出品,上海淮剧艺术传习所(上海淮剧团)承办,上海行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受中美友好协会全美总会的邀请,将于今年10月中下旬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等8所名校以及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进行演出。
这部戏从陶行知先生赴美留学,即将学成归国的角度切入,将中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为中国教育无私奉献的光辉一生搬上了舞台。陶行知师从美国教育家杜威,在毕业之际,杜威诚恳挽留陶行知,陶行知则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回国从事教育事业。陶先生把杜威的生活教育理论带回中国,并根据中国国情,在自己的实践中加以改造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教育主张。剧中贯穿着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知情意合一”、“小先生制”等耳熟能详的陶氏教育理论。
在剧情进行中,编导以时空跨越的形式让杜威先生多次登场,出现在陶行知先生面前,和陶行知共同探讨生活教育理论中国化。剧终时杜威先生再次现身,与陶行知进行“第二次握手”。

《百年中国梦》在艺术形式上进行了新的尝试,编导把这出戏定义为“戏曲音乐剧”,拟探索中国戏曲更为现代化、全球化的表达形式。据称,上海淮剧团认为,在全球化更为迅速的今天,包括淮剧在内的中国戏曲必须走到全世界观众的面前。诗、歌、舞综合的中国戏曲是集中体现中国文化写意特点的审美载体,源于西方的音乐剧擅长以歌舞演绎故事,这一特点中国戏曲早已具备,而中国戏曲长期形成的表演程式又和音乐剧有所区别。此次戏曲音乐剧的尝试将中国戏曲与音乐剧的元素相融合,寻找一种既不失戏曲特色又能够为更广泛的观众群体接受的表现方法。
在剧本创作之前,上海淮剧团的领导和主创人员一起进行研究,确定下“戏曲音乐剧”的定位,主创(含编剧、作曲、编舞、舞美等)大量启用青年人,客观上又培养了一批戏剧后续人才。
《百年中国梦》中陶行知先生由上海淮剧团著名淮剧表演艺术家梁伟平饰演。剧中还将出现陶行知夫人吴树琴、陶行知挚友宋庆龄、陶行知业师杜威先生的形象。地点先后涉及陶行知母校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上海十里洋场、南京晓庄师范、上海宝山山海工学团等空间。
《百年中国梦》的音乐中大量融入了淮剧基本曲调或苏北、苏南小调,但演员的对白、演唱则以普通话表现。该剧的编舞也颇具特色,如上海街头的摩登旗袍舞、黄包车夫舞,工以养生舞、师生搬砖舞以及山海工学团戏剧社的水袖舞等等,充分发挥了戏曲艺术唱、念、做、舞的表演特点。在传统中揉入时尚,在时尚中渗透传统,该剧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

陶行知,淮剧著名表演艺术家梁伟平饰演

摩登旗袍舞




工以养生舞

师生搬砖舞









戏剧社水袖舞


报界名人史量才


陶行知和夫人吴树琴


宋庆龄(中)为陶行知出访欧洲送行

陶行知业师约翰·杜威先生



戏曲音乐剧《百年中国梦》剧组将于10月12日启程,于10月中下旬相继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达特茅斯学院、布朗大学、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康奈尔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名校演出;此外,还将在纽约社区演出。至此,陶行知先生的形象已先后出现在沪剧、话剧、京剧、淮剧等舞台上。
预祝戏曲音乐剧《百年中国梦》赴美演出成功!

演出前,陶行知饰演者梁伟平接受上海戏剧频道采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