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行的摄影家提出要去当地比较原始的村落采风,陪伴我们的“昴山女儿”陈女士便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畲乡的名叫“红枫村”的小村庄。村头挺立着两棵高大的红枫,粗粗估算,大概有数百年的树龄。但独木不成景,摄影家感到不够味儿,稍稍停留,便离去。


午饭时,来了位年近古稀的龙泉当地作家,看名片介绍,他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龙泉市旅游文化研究会会长,曾担任龙泉市政协副主席。听“昴山女儿”介绍,这位名叫叶放的老先生,为龙泉的地方文化开掘和建设做了不少工作。
叶老先生很热情,提出带我们去一个叫“官埔垟”的地方,那里有红枫,有古村,有摄影家喜欢拍摄的景致。摄影家顿时来了兴致,午餐毕,便请叶老先生和昴山女儿引领,直奔官埔垟。
半个多小时以后,车抵目的地。下得车来,果然便有淳朴的山村田园风光迎面扑来,就连我们呼吸的空气也已充满“野味”了。长久禁锢在大城市钢筋水泥的森林中,到了这样淳朴的山间村落,自然而然就想起了靖节先生的两个诗句:“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眼前是一座石砌独拱古桥。这座桥建于清乾隆年间,横跨于大赛溪峭壁之间,名为“黄陂桥”。桥壁上爬满了藤蔓,这是文人墨客喜欢的“古意”。叶老先生告诉我们,桥上的路是一条古代的官道。古时,官埔垟村是龙泉通往庆元的驿路经过之地,设过邮驿。官道从这里经过,村边特意筑起一座亭子,供过往官员歇息。当地人称亭子为“官埔”,再加上一个本地人取地名常用的“垟”字,后来,这个村子就被叫作“官埔垟”。目下,“官埔”早已不复存在,“官埔垟”的地名却一直沿用至今。
站在桥上,思绪有点“蒙太奇”——
那时,过往的官员或者是为了公事,或者是为了私事,骑着马,坐着轿,到了这里。于是,下马落轿,进入“官埔”,打尖,品茗,休憩……稍稍洗去旅途的劳顿,然后,重新出发。
倘在深秋,过往官员就被山上那“燃烧”的枫叶吸引住了。有点才情的,便会抑扬顿挫地吟出“家住江南红叶村”等诸如此类的诗句。由此联想,杜牧之的《山行》,其中“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当也是他在旅途之中看到满山红叶,久久不舍离去的心境写照吧。


回过身,越过一条公路,就是官埔垟村。官埔垟村始建于明代,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该村曾入选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公布的中国第一批传统村落名录,也是龙泉市金观音茶示范村。
一条清澈的溪流穿村而过,叫人想起“清泉石上流”的诗句。溪流的左边,是住房和竹林;溪流的右边,是住房和枫树林。左边,四季常青;右边,色彩斑斓。一个质朴的山村,被敷染得充满了奇思妙想。


我们开始走上坡路。我们要看的景色在山上。官埔垟的村民,大都聚居在山脚下的溪流两侧,依山傍水,得天独厚,可称得是充分享受着大自然的恩泽。住房则依山而建,随着山势坡度的变化而起伏,于是就有了参差错落的感觉。
错落有致,是摄影家们追求的境界,譬如在油菜花怒放季节,大片大片金黄色的油菜花如果是一望平畴,固然也是一种美;但设若金黄色的菜花能簇成一坨一坨,或者是高低起伏,它们则更容易被摄影家们作为首选而摄入镜头的。这种错落有致的审美情致,自然也可移用到村居上来。
越过清澈的溪流,我们踩着石阶,拾级而上。两边的房屋,叫我联想起河南万仙山上的郭亮村。官埔垟村的房屋,其建筑材质大都是就地取材,使用的是山上开采的石头,大都四四方方,却又不是棱角极其分明的,一块块垒叠起来,就有了沧桑感。
我猜度,这些房屋刚刚建成时,表墙上都覆盖有保护性的黄泥,但经历了岁月的剥蚀,一块块赭红色的石头就裸露出来,于是,反添了一份凝重感。当然,郭亮村有着中原地区的粗犷,而官埔垟村却有着南方地区的细致。
用什么来描述山间所见的民居呢?还是借用陶渊明《归园田居》的诗句吧:“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在陶先生的诗句前,我再也想不出更好的对官埔垟村进行概括或描述的语句了。












走过官埔垟村宅,依旧是上坡路。这时,一树树红叶开始跃入眼帘。此时,已是下午3点多钟,阳光也非晴好,蓊蓊郁郁的丛林遮挡住了天光,那红枫,给人的视觉感受就成了紫红色或者黑红色的。遗憾,错过了红叶满山的最好季节;现在,脚下都已经铺满了层叠的片片“落红”了。
静!难得的静!脚下的红叶发出“沙沙”的响声,树上时而传来婉转的鸟鸣。相较而言,最负盛名的四大红叶观赏经典景点,即北京香山、长沙岳麓山、南京栖霞山、苏州天平山,每到红叶满山的时候便游人如织;到了枫染山醉的最佳时节,前来看红叶的游客,其密度简直可以用“摩肩接踵”来形容了。
“看”和“赏”,是有差异的。人头挤挤,趋之若鹜,那只是“看”,不是“赏”;游人如过江之鲫,那也不叫旅行,而是赶集。“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要做到物我一体、物我交融,如此喧嚣,是不行的。——旅行,游山玩水,是要能静下心来,和山水相互观照,喁喁对语,从而“心心相印”的。








同行的摄影家和龙泉作家、昴山女儿等落在了后边。现在的我,一马当先,可以享受踽踽独行的意境了。听脚下红叶细碎的声音,看枝头红叶默默地飘落,独享红叶青山,这是一种难以言表的感受。此时,我觉得自己已经融入了静谧的自然世界。这种静谧,已然很久没有享受。
李太白“独坐敬亭山”的时候,享受的也是这种静谧吧?所以,他才会有“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独特感受。常建游览“破山寺后禅院”的时候,品味的也是这种静谧吧?所以,他才会有“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的禅意吟哦……

再往上走,还应有摩崖石刻、古栈道、古银矿洞,以及乾隆年间的古寺庙吧?但是,丛林里,山色愈发暗了。只能往返匆匆,走回头路了。许多景色的魅力,是要盘桓其中,沉浸其间,才会有更深的体悟的。我们是过客,我们还要赶路,只能与之依依惜别。
下得山来,看到一只红脸白羽的鸭子正在清澈的溪流里嬉戏。同行的摄影家萌发童心,想让它“坐”在一把竹椅上,为它拍幅照片。但红头鸭不听摆布,不肯就范,摆出一副“士可杀而不可辱”的架势。摄影家去逗它,它却“勃然大怒”,竟然用红色的扁嘴来啄摄影家,以示不屈,以示反抗,然后以胜利者的姿态引颈纵唳。我们都被红头鸭这“赳赳武夫”给萌翻了。

清澈的溪流中,萦回着我们的笑声。
且记下这个古意盎然的地名——官埔垟。她在龙泉的兰巨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