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吴淞烟雨:复旦的“根”在吴淞中学

(2010-01-21 11:25:03)
标签:

复旦公学

复旦大学

吴淞中学

吴淞提镇行辕

海天旭日

校园

分类: 吴淞烟雨

关键词:吴淞提镇行辕原址→复旦公学旧址→吴淞中学现址

 

吴淞烟雨:复旦的“根”在吴淞中学



总论点:复旦的“根”在现在的吴淞中学。

吴淞烟雨:复旦的“根”在吴淞中学
    吴淞提镇行辕(历史照片)

吴淞烟雨:复旦的“根”在吴淞中学
    吴淞时期的复旦公学

分论点一:吴淞时期的复旦公学校址是吴淞提镇行辕。

依据1.《宝山县志》(节录)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9月,为反抗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在马相伯、严复、熊季廉、袁希涛等人士和原震旦学院部分爱国师生努力下,复旦公学在吴淞正式开学,以吴淞提镇行辕为校舍。

详见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区县志>>县志>>宝山县志>>卷二十五教育志>>第八章县境内的高等院校>>

网址:

http://www.shtong.gov.cn/node2/node4/node2250/node2673/node13710/node15350/index.html

依据2.《吴淞区志》(节录)

光绪三十一年九月,为反抗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在马相伯、严复、熊季廉、袁希涛等人士和原震旦学院部分爱国师生的努力下,复旦公学在吴淞正式开学,以吴淞提镇行辕为校舍。

详见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区县志>>区志>>吴淞区志>>第十八篇教育>>三、高等教育>>

网址:http://www.shtong.gov.cn/node2/node4/node2250/node2673/node13710/node15350/node15428/userobject1ai4948.html

依据3.《上海名镇志》(节录)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九月,在马相伯、严复、熊季廉、袁希涛等人士和原震旦学校师生的努力下,复旦公学在吴淞开学,借吴淞提镇行辕做校舍。

详见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特色志>>上海名镇志>>江海交汇的明珠:吴淞镇>>

网址:

http://www.shtong.gov.cn/node2/node4/node2249/node2685/node3804/index.html

依据4.《于右任与复旦大学》(节录)

1905年仲秋时节,他们征得两江总督周馥的批准,拨款一万两作为新校开办费,并指借吴淞提镇行辕衙署为临时校址。校名事,鉴于南从周者流已盗用“震旦”之名登报招生,乃由于右任提议,从《卿云歌》“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中撷取“复旦”二字命名,为“复旦公学”,示意不忘“震旦”之旧,更含恢复中华之意。

详见文新传媒>>首页>>文摘>>人物春秋>>于右任与复旦大学

网址:

http://www.news365.com.cn/wxpd/wz/rwcq/200908/t20090817_2433795.htm

依据5.《复旦简史:吴淞时期(1905-1911)的两份文献》(节录)

1905年……两江总督周馥拨银1万两,并借吴淞提督衙门为临时校舍。是年中秋节,复旦公学正式开学。

详见《复旦简史:吴淞时期(1905-1911)的两份文献》

网址:

http://edu.sina.com.cn/y/news/2005-09-20/202044228.html

依据6.《上海百年名校档案专题指南》(节录)

1905年,马相伯为抗议法国天主教传教士南从周的专制行为,率原震旦书院的部分师生离校,由两江总督周馥拨原吴淞提镇行辕址创办“复旦公学”,校名含有“复建震旦”之义。

详见上海档案信息网>>档案研究>>学术动态>>上海百年名校档案专题指南

网址:

http://www.archives.sh.cn/docs/200806/d_201510.html

依据7.《复旦校庆日应恢复为九月十四日》

是年 五月二十七日,“复旦公学”在《时报》上登载《前震旦学院全体干事中国教员全体学生公白》:“震旦解散后,除添建之校舍移赠教会作为酬谢外,凡公备一应器具暨书籍标本早经迁出。现暂借吴淞提辕,定于七月下旬开学,更名为复旦公学。旧时院名,久已消灭,此后倘有就旧基重行建设者,无论袭用旧名与否,与旧时震旦丝毫无关,特此敬白。”“复旦”校名此时得以确立,第一次公开于社会。

详见《复旦校庆日应恢复为九月十四日》

网址:

http://edu.sina.com.cn/y/news/2005-09-20/204844274.html

依据8.《吴淞大学园区》(节录,详见《宝山史话·吴淞开埠百年》第81页,傅家驹著)

光绪三十一年,马相伯、严复、熊季联、袁希涛等人和原震旦学院部分爱国师生共同努力,于吴淞创办复旦公学。起初借用吴淞提镇行辕为校舍,后获地70余亩,建造新的校舍,渐成规模。民国十一年迁至江湾附近。

 

吴淞烟雨:复旦的“根”在吴淞中学
    吴淞中学历史照片
分论点二:吴淞中学校址在吴淞提镇行辕(即吴淞时期复旦公学旧址)。

依据1.《吴淞炮台湾——上海最早的大学城》(节录)

(复旦公学)1905年由著名爱国教育家马相伯、严复、熊季廉、袁希涛等人共同努力创办,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从徐家汇迁入,位于现在泰和路99号吴淞中学内……

详见《吴淞炮台湾——上海最早的大学城》

网址:

http://bsq.sh.gov.cn/bxwy/200905/t20090518_99981.html

依据2.《吴淞区志》(节录)

光绪三年(1877年)建提镇行辕于镇北(今吴淞中学处)。

详见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区县志 >> 区志 >> 吴淞区志 >> 第一篇地理建置 >> 三、街道 >> >>吴淞镇街道

网址:

http://www.shtong.gov.cn/node2/node4/node2249/node2685/node2690/node2720/node60997/userobject1ai594.html

依据3.《上海名镇志》(节录)

光绪三年(1877年)建提镇行辕于镇北(今吴淞中学处)。

详见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特色志 >> 上海名镇志 >> 江海交汇的明珠:吴淞镇

网址:

http://www.shtong.gov.cn/node2/node71994/node72081/node72099/index.html

依据4.《张謇与吴淞第二次开埠》(节录,详见《宝山史话·吴淞开埠百年》17页,任晓初著)

民国9年(1920年)114日,北京政府委派张謇为吴淞商埠局督办。商埠局设于吴淞提督行署(原址在现在吴淞中学内),并在上海九江路、南通浔阳路分别设立办事处。

依据5.《开埠中止后的形势——从光复到大革命》(节录,详见《宝山史话·吴淞开埠百年》39页,任晓初著)

上海光复后,同盟会与光复会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陈其美被拥戴为上海军政府都督,李燮和立即宣布在吴淞组织光复军司令部,并自任吴淞军政分府都督,司令部设立在复旦公学(现吴淞中学)。

  论:

光绪三年(1877年)建吴淞提镇行辕于镇北(今吴淞中学处)。清末改为水警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马相伯等在此创立复旦公学。约1912年,上海光复后,被用作吴淞军政分府司令部。民国9年(1920年)114日,吴淞第二次开埠设吴淞商埠局于此。192410月,宝山县立初级中学(吴淞中学前身)借淞阳小学创立,同时建宝山县立初级中学校舍。1925年,宝山县立初级中学迁入,后易名为上海市吴淞中学。

吴淞时期的复旦公学选址于吴淞提镇行辕,吴淞中学校址也是吴淞提镇行辕,因此可以推论:吴淞中学是在吴淞时期复旦公学的旧址上建成的。换言之,复旦公学的“根”在现在的吴淞中学。

 

【附1

什么是“提镇行辕”

      提镇行辕是提督与总兵的暂住之地所设的办事处所。

    〖提镇〗清代提督与总兵的合称。提,指提督;镇,总兵的别称。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缉捕》:“通详各宪并提镇衙门。”《清史稿·圣祖纪二》:“ 李本深、刘进忠等多年提镇,高官厚禄,不能革其鴞音,俯首从贼,抑有何益?”章炳麟《革命道德说》:“督抚为坏法乱纪之府,提镇为逋逃盗贼之魁。”

    〖行辕〗旧时高级官吏的行馆,亦指在暂驻之地所设的办事处所。清代林则徐《密拿汉奸札稿》:“其获到之犯,随即讯取供情,一俟本部堂到省,即日解送行辕以凭饬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回:“主意打定,等大舅爷到了上海之后,便天天到行辕里伺候。”吴玉章《辛亥革命》十七:“﹝瑞澂﹞吓得心神不安,坐卧不宁,竟自把行辕设在兵舰上。”

 

【附2

吴淞提镇行辕历史沿革示意图

吴淞烟雨:复旦的“根”在吴淞中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