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高三语文语文复习语文知识祭文祭十二郎文泷冈阡表国殇教育 |
分类: 语文天地 |
——试答汪霞飞老师问
《语文跟踪辅导·H版高三年级》第22页问:“我国哪位作家创作的什么作品是最早的祭文体?”
《文章体裁词典》“祭文”一条释:“祭悼死者的文辞称为祭文。”并引梁任昉《文章缘起》云:“祭文,后汉车骑郎杜笃作《祭延钟文》。”据此来看,后汉车骑郎杜笃作《祭延钟文》似乎是最早的祭文。然学生中有谁知道杜笃呢?故答案不应该是“后汉车骑郎杜笃作《祭延钟文》”。
清吴曾祺《文体刍言》曰:“祭文,曾氏以黄鸟之章为祭文之祖(着重号为笔者所加),然玩其词义,乃哀词也。”“黄鸟之章”即《诗经·秦风·黄鸟》(非《小雅》中《黄鸟》)。据《诗序》说,为秦的“国人”所作。秦穆公死,命以奄息、仲行、鍼虎殉葬。三人皆子车氏之子,“国人”视为“良人”,故作此诗以哀悼他们,并对此事表示不满。吴曾祺说:“然玩其(《黄鸟》)词义,乃哀词也”。“哀词”即“哀辞”。晋挚虞《文章流别论》云:“哀辞者,诔之流也。率以施于童殇夭折,不以寿终者。其体以哀痛为主,缘以叹息之词。”吴曾祺已经否定了“黄鸟之章为祭文之祖”的说法。所以,以秦的“国人” 所作《黄鸟》作为答案,恐也难以成立。
再回过去看看《语文跟踪辅导·H版高三年级》第22页所问:“我国哪位作家创作的什么作品是最早的祭文体?”编者要我们作答的其实是“最早的祭文体”。我们前面的讨论,实际上都在狭义的“祭文”上做文章。换一种思路,从广义的“祭文”来看看呢?
广义的“祭文”含有墓碑文、墓志铭、哀辞、吊文、诔文等。吴曾祺《文体刍言》说:“哀祭类,哀为伤逝之词,如诔文、挽文、吊文、哀辞之属皆是。祭则所用者广,不尽施之死者,如告祭天地、山川、社稷、宗庙,凡一切祈祷酬谢诅咒之举,莫不有祭,祭莫不有文,以交于神明者,于理则一,故选家皆和而同之。”这段话,可以为广义的“祭文”佐证。
《清文评注读本》评袁枚《祭妹文》云:“韩昌黎《祭十二郎文》,欧阳修《泷冈阡表》,皆古今有数文字,借此乃鼎足而立。”《泷冈阡表》之“阡表”,乃墓表的一种。明徐师曾《文体明辨》:“盖阡,墓道也。殡者,未葬之称。自灵而殡,自殡而墓,自墓而阡也。”这里所说的《祭妹文》、《祭十二郎文》、《泷冈阡表》不能称为“祭文三绝”,而应称为“哀祭文三绝”——即广义的哀祭类文章。
由此来看,按胡适“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治学方法,我想,《语文跟踪辅导·H版高三年级》第22页所问的答案应该是“屈原的《九歌》”。《九歌》原系楚国民间祭祀神鬼的一套乐歌,经屈原改作或加工,成为流传后世的组诗。《九歌》共11篇,在11篇之中,除《礼魂》系各篇通用的送神曲之外,其他各篇都有专祀的神鬼。
倘一定要以祭人的文章为祭文,那么,答案应是“屈原《九歌》中的《国殇》”。《国殇》不是祭神,而是悼念阵亡将士。虽然阵亡将士也是鬼魂,但与湘夫人、山鬼等固定的精灵毕竟不同。
按答案应是学生熟悉的或接触过的作家作品的原则来看,《语文跟踪辅导·H版高三年级》第22页所问“我国哪位作家创作的什么作品是最早的祭文体”,其参考答案可能是“屈原创作的《九歌》组诗是最早的祭文体”。
“我国哪位作家创作的什么作品是最早的祭文体”这个题目比较牵强,或者说是不够严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