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云南腾冲叠水河对联旅游 |
分类: 人在旅途 |
长联、趣联、怪联……在云南腾冲的叠水河景区,形成了一道耐人寻味的独特的人文景观。
云南腾冲 叠水河对联 谈趣
2008年1月26日,又是一个阴雨天。下午,我们从和顺侨乡返回腾冲,趁便去观赏当地的著名景点——叠水河瀑布。
平心而论,看过国内的黄果树瀑布、壶口瀑布以及中越边境的德天瀑布,叠水河瀑布似乎显得比较一般。除了火山爆发后留下的遗存“柱状节理”之外,叠水河之所以闻名遐迩,并成为腾冲人的骄傲,大概是因为叠水河瀑布为全国仅有的城市火山堰塞瀑布。
但叠水河景区内的人文景观还是很值得一看的,尤其是它的对联。
瀑布的对面,一峰突起,峰上有一观瀑楼台,相传是明代嘉靖年间永昌太守严时泰建造,万历年间由名将邓子龙予以扩建,此后又由曾任北洋政府总统的黎元洪题书,名之曰“龙光台”。
观瀑楼台院内两厢刻石多方,都是名人学士佳作。其中,清光绪进士、郡人寸开泰撰写的206字长联最引人注目。这副长联的上联描绘腾冲景观,下联叙写腾冲历史。作者在撰写这副对联时,想来是受到了昆明大观楼著名长联的影响。
联曰——
捷足上高台,披襟远眺,喜山川面面皆新。看:盈江飞瀑,凤岭晴岚,笼耸朝云,求牟晚照,笔峰霁雪,大洞温泉。胜景名区,一一奔来眼底。乘此氛消雾散,日暖气清,安排美酒香茶,收拾新蔬佳果,招邀密友良朋,乘兴快登临,好细玩:两厢歌赋,半壁诗文,双塔烟霞,四周花木。
回头思往迹,拔剑狂呼,叹豪杰纷纷谁在。 想:丞相天威,尚书营垒,总戎圳布,参府战功,经略边筹,将军忠节,流风余韵,重重触到心间。迄今事过境迁,时殊势异,指点荒榛败梗,摩挲断碣残碑,搜访故基旧址,捐资宏建筑,更水固:七司障屏,三宣门户,八关锁钥,九隘藩篱。
还有一副对联,给我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即:
“泉声到枕月初上;山色入门云与来。”
充满了一种空灵味儿,读后使人尘襟顿爽。
导游告诉我们,这里还有一副奇联。这副奇联,奇就奇在它只有上联,没有下联。游客到此,不妨“风雅”一下,试着对出下联来。
这副“对联”的上联是:
“叠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
据说,顺宁的杨香池先生补出了下联,联曰:
“青山如黛,未经笔绘翠偏浓。”
相比较而言,下联太过“文气”,缺了些“大俗”的意趣。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上联犹如种田人,下联犹如读书人,两者站在一起,“称兄道弟”,总显得不够和谐。
叠水河瀑布的对面有一座道观,观里也有一副让人匪夷所思的楹联。因为明示不能拍照,所以就拿出笔“照葫芦画瓢”,临摹了下来。这种字用电脑的键盘是敲不出来的,博大精深的《康熙字典》里也没有收录,其特点是,每个“字”都由两三个汉字或部首组成。譬如:3个“云”、3个“山”呈“品”字形排列,各组成1个“字”;又如:上半个字是“不”,下半个字是左“上”右“下”,由此组成了1个 “字”。这种字据说在道教中是颇为盛行的,或称之为“道书”。我把临摹下来的这副对联附在下面,读者诸君如有兴趣,不妨考证一下,上下联各写了什么内容。
走出道观,猛然发现,门前的楹联也是这种“道书”,它好像是把传说中的“八仙”一一组合了进去。这里没说不能拍照,我便用照相机把它们拍了下来,附着在后,以飨网友。
在这些莫测高深的“道书”面前,我百思不得其解,因此而深感自己才疏学浅。读者诸君如对这些文字有所研究,祈愿不吝赐教,我这里就先谢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