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和月亮,在天空中似乎是静止的,它们之间的距离,它们各自的位置似乎是不变的,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季节的变化,它们出现在天幕上的时间和方位才会发生变化。
貌似静止的星星和月亮,实际上,它们在按照各自的运行轨道不停地运动着。而我们,则往往从其稳定的格局中,认定它们是永远不动的。我曾经认为,星星与天幕之间的关系,就像缀在衣服上的纽扣和衣服之间的关系一样,如果说它们有什么变化,那是因为它们所依存的天幕在变化。
星星和月亮折射着太阳的光芒,让我们能看到闪烁着光辉的它们。尽管它们之间的亮度是不同的,但我们能感觉到它们的存在,我们需要它们的存在。没有它们的夜晚是没有光明的夜晚,是黑暗的夜晚,而有了它们的夜晚则是光明的夜晚,至少是个有着朦胧光辉的夜晚。
我常常在静夜里,时儿仰望星空,时儿沉思默想。我感到,生活在世界上的人们,就像天空中的星星,虽然人类的数量和星星的数量并不相同。现在,我们人类只有五十多亿个同胞,而在宇宙中,在众多的星系中,仅银河系就有十几亿万颗星星。
人就是天上的星星,这本是我国古代那些星相学家们的观点,据说他们能通过一颗星星的明暗陨落,判断出与这颗星星相对应的那个人的兴衰及亡故。在我国许多古典小说中都是这样描绘的,在正史中也是这样记载的。我虽然不大相信星相学家们的观点,但我又感到,世间的每一个人,都像天空中的一颗颗星星一样,在各自的位置上,在不可抗拒的外在力量的作用下,按照各自的运动轨迹运动着,直到他们脱离自身的轨迹,直到他们的生命终止之时。
星星闪耀着光芒,照亮了夜空;人们也在发挥着各自应有的作用,对社会施加一定的影响。无论这种影响对社会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对别人是有益的还是无益的。
由于每颗星星,还有那一轮明月,都在自己的位置上,按照自身的运动轨迹运动,才有星星与星星之间、星星与月亮之间的稳定格局。我们人类也是如此,每个人只有找准自己的位置,在各自的位置上发挥着各自应有的作用,才有我们人类一个群体、一个国家的良好秩序。
一颗星星一旦离开了自己的位置,脱离了自己的运行轨迹,就会坠毁。一个人如果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或者说脱离了自己的运动轨迹,就会打乱他所依存的那个区间原有的正常秩序,就会失去那个秩序自身功能对他的积极作用,最终会招至个人的毁灭。
一个正常人,在他的一生中,都在寻找自己的最佳位置。这个最佳位置,就是在不影响社会正常秩序的情况下,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作用、能够充分地利用社会舞台展示自己、能够全面实现自我价值的位置。
人类的动力,严格地讲,来自于人类自身的灵魂对美的向往。当然,一个完全被物化了的人、一个灵魂被金钱腐蚀了的人、或者说没有灵魂的人,激发他不断追求的动力,则与美无关。
我的这种想法,是受柏拉图的启发才有的,他在那部《斐德罗》中,就阐述了这样的思想:灵魂对美的光芒感到震惊,因为它感到灵魂深处有某种东西被唤醒了,这些被唤醒了的东西并不是从外部输入的,而是一直潜藏在无意识领域的深处。
科学家们探求自然,是因为自然很美;自然的美深深地吸引着他们,他们感到自然的美值得、也需要他们去探求,需要他们作出不懈的努力。艺术家们,在情感的作用下,表现出他们从自然中感知到的美。无论是自然的美还是心灵的美,都来自于自然,因为,我们人类所有从心灵深处感到美的东西,都能够在自然界得以成为现实。
英国诗人济慈在诗中写道:“美就是真,真就是美——这就是你所知道的,和你应该知道的。”科学家海登堡说,“美是各部分之间,以及各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固有和谐。”
政治家们按照他们的政治主张,建立一种他们理想中的那种社会关系的和谐;科学家们依照前人所发现的自然规律,即自然中固有的和谐,去探求尚未被人们发现的自然中固有的和谐;艺术家们,则竭尽全力去表现使他们的灵魂受到“震惊”的自然中固有的和谐。
由于星星和星星之间,星星和月亮之间,遵循着自然规律,按照各自不同的运动速度和轨迹,不停地运动着,才使它们保持着固有的和谐。我们能感觉到它们的存在,我们能感觉到它们的美。我们之所以会常常在星夜仰望天空,是因为它们之间的固有和谐,它们的美,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同时,我们在仰望星星和月亮的时候,在思考他们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时候,也在想象自己是那天幕上繁星中的哪一颗,再低头寻找人世间的“星星和月亮的位置”。
我们站在地面上,仰望天空,指点星辰,评判着在众多的星星中,谁最亮,谁不亮。但我们不知道在那灿烂的星群中,它们之间是不是也能分辨出谁最亮谁不亮呢?而我们人类就因为自身相互争斗而产生的迷障,让我们时常判定不出崇高与卑下,游移于是与非之间。
我们人类是世界的主体,但却不能主宰世界。我们相信,历史可以任人改写,但历史自身所固有的和谐,即历史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是谁也无法改变的。
月亮是永恒的,是不会坠落的,因为它是月亮。可我们在夜晚仰望天空的时候,常常发现银河中有星星坠落。有许多人见流星而落泪。落泪的人,是因为理解了星星和人之间的特殊关系,目睹星星的毁灭而伤怀。十几年前,有一首名为《昨夜星辰》的流行歌,让我感动。在感动之余,我还想到,那颗坠落的星星,它离去之后,它空出来的位置由谁去补上呢?它有子孙吗?在它原来的那个位置上,会不会生长出一颗可爱的小星星来?而我们人类则不然,前面的人离去了,消失了,他们空出来的位置,后人自然会去填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