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沉默是一种人生选择

(2013-01-13 16:49:06)
标签:

杂谈

沉默是一种人生选择

读《宋史》札记1

 

太平兴国四年五月,经过几个多月的打援围城,五代十国中的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并入大宋的版图。周世宗、宋太祖多次征伐没有打下的太原,到宋太宗这里实现了。他不仅把北汉从地图上抹去,而且把太原旧城彻底化成了历史的陈迹。他有理由为自己骄傲自豪。踌躇满志、欣喜若狂的太宗皇帝并没有停下征伐的脚步,他接着做出了一个几乎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决定:立刻出兵收复燕云地区。

宋太宗的这一决定,一是得意忘形,二是错判形势。

北汉是十国中唯一割据在北方的政权,这个政权,凭借辽国的军事支援、坚固的太原城、士兵顽抗的作战力,持续了二十九年。后周世宗、大宋太祖先后多次征伐,都没有成功。周世宗、宋太祖没能实现的事情,到宋太宗这里实现了。宋太宗不仅将北汉纳入大宋的版图,而且让古城太原彻底消失。一方面,平定北汉,是大宋统一过程中的重要成就;另一方面,一心想超越宋太祖的他,终于有了可以证明自己实力的真凭实据。双重的喜悦,尤其是后者,让太宗皇帝颇为兴奋。宋太宗得意忘形,如同一个喝酒喝高了的人,大脑一冲动,就容易短路,一短路就容易作出异乎寻常的决定。

平定北汉的中心是围攻太原城,关键则是打援——阻击辽国援军的南下。当时负责打援的是镇守西山二十年的郭进,郭进先到,占领有利地势,在辽军渡涧之时突然发起攻击,辽军不战而乱,宋军趁机追杀,辽军大败。这一战,郭进占了地利的优势,利用了辽军轻敌的错误,没费多大劲就完成了任务,让辽国损兵折将,这为攻占太原奠定了基础,也让太宗皇帝对辽国的军事力量产生了低估,由此直接推动宋太宗攻下太原后立即征伐幽州决策的出笼。

在围攻太原数月,粮草将尽、军队疲惫的情况下,宋太宗突然提出一个新的作战目标,并要求立即执行,这样做是否合适呢?对此,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

一派极力赞成,一派坚决反对。

赞成者有赞成的道理,反对者有反对的理由:

第一,不能打。征伐燕云是太宗皇帝一个临时性的决策,各项工作根本没有准备,包括物质准备(粮草)、心理准备。从现实看,太平兴国四年正月出兵到五月太原攻陷,连续数月行军、作战、攻城,士卒疲惫,像长时间绷紧的一根弦,也该松松了。

,不想打。太原攻陷之后,众将领终于松了一口气,正盼望着论功行赏呢,这是必须地,也是战争胜利的一个动力;没想到没等来行赏,却是接着出征,因此将士内心不愿

条简单的理由,是单纯从宋军方面来看的,即使这样,仓促出征幽燕不合适的也显而易见。但是,反对慑于皇帝的威严,选择了沉默。因为他们太了解太宗皇帝了。太宗皇帝杀伐专断,一旦做了决定,很难更正。面对这样的皇帝,大臣们选择沉默不难理解。

沉默是一种人生的选择。

其实,沉默作为一种人生选择,非常复杂。

人们常说,沉默是金。确实如此,在一些情况下,沉默可以避免祸从口出。

“沉默是金”并非永远正确。当需要你选边站队时,选择沉默等于选择了灾难。此时,沉默是祸。

面对强权、暴力,沉默是一种抗争,沉默是一时的忍耐。

沉默是对无效规劝的明智选择,沉默是对固执己见的惟一选择。

有时候,沉默也是一种声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