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答《时代信报》《楚天都市报》《京华时报》
1、你怎么看待被人指出的八大错误
答:第一条汉武帝“烧香拜佛”、第二条“焦大没说过”、第五条“逆龙鳞”、第八条“洪桐县”均不是出自我的笔下,我在回答诸报时已附上我的原稿为证。这些错误可能是出版社修改原稿时误增之错。
2、再版时是否纠正?
答:这个问题要问长江文艺出版社。我早就催他们改正错误了,但是,他们老是说:第一版没销完!第一版没销完!第一版没销完!第一版没销完!现在还有2000册!其实,第一版销完没有销完长江文艺出版社最清楚。我是糊里糊涂,到现在我都不知道我的《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一书到底印了几版,每版有几个印次,第一版印了多少,总共印了多少,一共卖了多少。但是,并非国内所有的出版人都像我一样糊涂,并非国内所有的作者都像我一样糊涂,全国所有关心我的出版社都知道这本书卖了多少,不少关心我的作者也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我真诚希望长江文艺出版社尽早结束漫长的第一版,改正书中的错误,以免长时间误导读者.
3、出现这些错误是失误还是其他的原因,怎么看被别人咬文嚼字?
答:出现这些错误,原因较为复杂:第一,八处错误中出版社修改时误增之错共占了四处;第二,长江文艺出版社北京中心以出版畅销书闻名,他们将我的原稿进行了大量文字修改,当然,他们也是好心,说是这样改才适合读者口味;第三,他们改定的稿子我在北京仅用了三天时间校改我原来指出来的错误,其他他们新添的错误我都顾不上看了——这是我的错误。第四,我汲取了这本书的教训,《王立群读史记之项羽》一书我要求重庆出版社尽量少改,如有改动,一定要让我过目。
指出错误,纠正错误,当然是一件好事。希望《咬文嚼字》再对重庆社近日出版的《王立群读史记之项羽》进行这类纠错。
4、您对于这种为了增加可读性而改动原稿产生的错误如何看?
答:出版社在编辑图书时应当体现出编辑的劳动,因此,编辑有权利、有义务对图书进行必要的改动,但是,大量修改,甚至于造成诸多新的错误就不大合适了。应当在尊重作者和体现编辑劳动二者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
5、现在一些个人或专业媒体热衷于查找《百家讲坛》图书中的瑕疵或错误这个现象有什么看法?
答:首先,大家关心“百家讲坛”图书是一件好事情,应该给予肯定;但是,对于一些个人或专业媒体放着大量的图书不查却只热衷于查找“百家讲坛”图书是为什么,我不知道,此事要问有关专业杂志,他们应当最清楚。
6、这些问题的发生和百家讲坛风格有没有间接的关系?因为为了把历史讲得更好听,主讲者需要旁征博引,这样就容易出错,那这些错误是否会对这种风格会产生影响?
答:这些问题的发生和“百家讲坛”没有关系,问题出在出版社和作者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