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为流传的网络人物中,东方朔被说成是一位靠智慧博取金钱,靠金钱迎娶美女游戏人生的另类。
《史记·东方朔传》记载:“取少妇于长安中,好女,率取妇一岁所者即弃去,更取妇。所赐钱财,尽索之于女子。”
东方朔娶妻有三条原则:一是专娶京城长安的女人,二是专娶小美女(好女、少妇),三是一年一换妻。皇上赏给他的钱财,他全都用来告别旧美女,迎娶新美女。
这便是网络戏说东方朔的文献依据。
但是,读《史记》绝对不能只看《史记》,今传所有历史文献都只能称之为文明的碎片,它绝对不可能全面反映历史的全部真实。因此,读史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广泛流览一切历史文献,所以,读《史记》必须兼看荀悦的《汉纪》、班固的《汉书》、司马光的《资治通览》及其他各种文献。《史记》的东方朔传只是禇少孙的补传,内容单薄,司马迁在《史记》中并未为东方朔立传。
如果参照《汉书·东方朔传》,就会发现《汉书·东方朔传》不像《史记·东方朔传》那样简单,而是内容非常丰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班固在《汉书·东方朔传》中增加了大量文献,使我们看到了东方朔不玩幽默的另一面。他阻止汉武帝扩建上林苑,他赞扬汉武帝杀婿执法,他坚决不许窦太主的男宠进入宣室。这一条条,一桩桩,都使人看到了东方朔的价值标准与正统文人并无二致。不同之处唯在于东方朔将自己的真相隐藏在另类的表相之中。
东方朔其实是中国文人中最早感到被边缘化的人,因为,他通过上了一封另类的求职书而入仕,因此,他一入仕就被汉武帝定位为成弄臣,与公孙弘等朝堂重臣相比,东方朔在汉武帝眼中太一般般了。所以,东方朔骨铭心地体验到了身位弄臣的可悲,正如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所说的“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流俗之所轻也。”这种为人主所轻的社会地位决定了最酣畅的喜剧后隐藏着的更惨痛的悲剧。
东方朔的这种痛苦是深层的,不为一般人觉察的痛苦。他的《答客难》、《非有先生论》都是为此而作。
东方朔是一个特殊人才,面对这种不公正的人生际遇,他非常痛苦;他的各种搞笑、另类,只是这种背景下的一种特殊方式的发泄。
更多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世界浩大而琐碎的表象。一些人的内心,我们并未抵达;一些事情的真相,我们也难以穷尽。东方朔的另类,欢笑隐忍着泪水,洒脱深埋着执着。每个生命都是一个世界,我们无法洞悉,唯有尊重。
如果我们把他的另类与搞笑当成东方朔就是这么一个人,岂非冤枉了这位天才。
如果我们以为东方朔真是以博学换取钱财,再用钱财换取一个实惠的人生,这就把东方朔缩小了。“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东方朔在其名作《答客难》中的两句名言道出了一位怀才不遇之士内心的真正痛苦。
这种缩小如果是因为作者仅仅读过《史记》而未读《汉书》,尚有可以原谅之处,毕竟读书不多怎能指望见解圆通?如果明明读了《汉书》还要如此解读东方朔,其动机就值得推敲了。毕竟解读东方朔一定要看到东方朔的人生两面,而且要判定东方朔人生两面中哪一面是其表相,哪一面是其内心真相。
极隐隐于网。太多的人只通过网络了解世界,因此网络需要真善美的文章。沉溺于网络的读者往往不太注重读书,受到此类误读历史人物的文章还以为东方朔真是这么一个人,问题的严重性就在此。
笔者近来写了一组纠正网络奇谈的文章,只想引起大家的关注。特别是引起网络管理人员的关注。网络需要点击率,但是,真正的点击率是靠品位,不是靠噱头,靠奇谈怪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