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郑州晚报》采访(笔谈)

(2006-08-09 20:49:18)
分类: 采访摘录

教授:
  
您好!
  
我是上次到开封采访您的小李,85日您将到郑州做客中原国学讲坛,我们希望能提前采访您,所以我在上次采访的基础上又补充了几个问题。
  
真是麻烦您了!

   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心!

采访提纲:
1.您走上《百家讲坛》已经几个月了,您对观众目前的反映了解吗?这一段时间来观众对您提出过什么建议和意见吗?

答:我对观众目前的反映有所了解,但是,不够全面。我对观众的反映主要想了解两点:第一,观众的需求。比如有观众要求讲卫青。这个人物在《项羽系列》和《吕后系列》都不可能涉及,但是,在《汉武帝系列》是可以讲到的;再比如,观众想了解李广,这也得到《汉武帝》系列才能讲。虽然,观众的需求并不等于我们讲的内容,但是,了解观众的需求毕竟可以在适当之时调整我的演讲内容。第二,观众的批评。比如有观众批评我们主讲人的古字读音问题,如“非刘不王”的“王”,读第四声还是读第二声,观众看得很细。有些是我读错了,有些是我不太注意。观众提出来之后,可以提醒我们特别予以关注。

2.很多人都很关注您在《百家讲坛》上的演讲,自从上了《百家讲坛》之后,对您生活及工作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答:上了《百家讲坛》之后,对我的生活没有太大的影响。我的主业仍然是在河南大学带博士生、硕士生,抽出一部分时间用于《百家讲坛》。如果一定要问对我的生活和工作的影响,那就是更忙碌了。原来我就很忙,现在加上《讲坛》,因此,更忙一些。

3.很多读者对您的感觉是非常严谨。比如在用词上,您好像比较慎重,对于一些个人意见,明确加上,“我个人认为”等,没有进行一些所谓的误导,有报道把评为《百家讲坛》最学术的主讲人,对此您怎么看?

答:我认为走上《百家讲坛》的主讲人都是非常严谨的,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全国观众,必须为自己的讲座负责任。

我确实用过“我个人认为”之类的话,因为我在讲坛上讲的一些观点纯属个人一家之言,比如我认为《鸿门宴》主要是写项羽的政治幼稚,这是导致他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因此,我用了“我个人认为”之类的话,这只是一种语言表达习惯。

但是,我不认为主讲人不使用“我个人认为”就是误导。

我注意到有些网友称我是最学术的主讲人;我认为主讲人都有自己的学术观点。试想,一个没有个人学术观点的演讲怎么可能讲得下去呢?特别是讲史,史识第一,这是古训。

4.您怎么看待汉代这一时期,它对中国人有着怎样的影响,它留给了我们什么样的文化遗产?电视上反映汉代的作品比较少,而清宫戏却随去可见,对此您怎么看?

答:汉代是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历史时期之一,它对中国人影响至深:第一,汉代奠定了中国版土的基本轮廓;第二,汉代尊儒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第三,汉代完成了中国古代的封建专制制度。

这三个方面,直到现在都在影响着中国,影响着中国人。因此,汉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

汉戏不及清宫戏多是一个客观存在,但是,这是因为清代距离现代中国更近,因此,清宫戏特别多。我认为这是一个正常现象。详近略远,人之常情。

4.在之后的演讲中您有没有考虑过做一些改变?

答:我不理解您说的“改变”是指“改变”什么;如果说“改变”这是指“改变”我演讲的风格,这将非常困难;而且,我也不打算改变我的演讲风格。因为,一个教师的讲课风格是多年来形成的,是一种习惯,因此,改变它是非常困难的。所以,风格很难模仿就在于此。

    如果说“改变”是指“改进”,我愿意“改进”我的演讲,使我的演讲更适合受众的需求。

5.您这次中原国学讲坛的内容是项羽的是非成败,您对项羽这个人物有着怎样的评价?

答:项羽是一位有功有过之人。他的功劳主要是在反秦斗争的关键时刻消灭了秦军主力,加速了秦朝的灭亡。项羽的失败有着诸多因素:政治幼稚,军事被动,性格缺陷等。但是,项羽是一位有着巨大个人魅力的历史人物。后人喜爱项羽并不是因为人们讨厌刘邦,而是项羽确有让人喜爱、同情之处。

6.去年,有记者采访百家讲坛策划人解如光时,他曾说:明年最火的应该是易中天,因为我们要让他讲三国今年有记者采访万卫,他说:下一个走红的是王立群。您如何看待《百家讲坛》主讲人的走红?

答:《百家讲坛》谁能火,万卫先生、解如光先生最有发言权,他们是这个栏目的制片人和总策划,我不知道下一个走红的是谁。

7.现在很多观众都在关注百家讲坛,于是也有了类似的很多栏目,比如我们主办的中原国学讲坛,对这种传统文化论坛遍地开花的现象您怎么看?

答:观众关注《百家讲坛》是因为该栏目已成为央视的品牌栏目。据我所知,《百家讲坛》近年来在很多方面下了很大功夫,特别是苦练硬功,科学规划,这在央视诸栏目中非常突出。

《百家讲坛》以传播传统文化为主,贵报所办《中原国学论坛》也属于此类;但是,一个用的是强势媒体,一个用的是现场演讲,二者在传播方式上有很大区别。

最近,国内传统文化论坛较多,这是一个好现象;但是,要注意质量。论坛的生命力在于他的质量,在于论坛推出的主讲人能够讲出有质量的内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