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北欧芬兰赫尔辛基 |
分类: 欧洲 |
刚刚结束的,半个月的北欧之旅,于我,竟然也是一次治愈的旅程。
一直在路上,多少有些倦意,甚至开始怀疑这样的生活方式,北欧,来得刚刚好。
那些午夜阳光,那些低调与简约,那些要睁大眼睛才能发现的内涵与美好,那些清新(这个用滥的词,你只有在北欧,才能感受到它真正的含义),它们统统如涓涓细流,润物细无声一般,大象无形,却自有一套美学与生活哲学。于是,在离别的那一日,在北欧夜里10点的阳光里,很久没有出现的离愁别绪,竟然再次降临在我身上,我自己都吓着了。
可是,这样的生活哲学,究竟该怎么讲呢?日本电影《海鸥食堂》,讲的是三个日本女人在赫尔辛基的故事,直到电影结束,这部莫名其妙的电影,你依然不知道它在讲什么。可是,很奇怪,它就是有一种力量,让你突然觉得,生活的美好。
我总结不出来,你自己来体会吧。不过记得一点,北欧,不是那种浮光掠影,宫爆鸡丁(宫殿、城堡,教堂,市政厅)的地方,它真的是第二眼美女,你不会感觉到瞬间的惊艳,而那种美、温暖与力量,会陪你很久很久。
不巧的是,周末关门了。
不甘心透过窗户看进去,里面的场景真的是和电影中一模一样啊,没吃上传说中的肉桂卷真是有几分遗憾。
位于议会广场的大教堂,也称白教堂,建于1852年,是赫尔辛基最著名的建筑。
西贝柳斯公园 (Sibelius
Park)坐落在市中心西北面,纪念碑造型犹如芬兰密密的森林,因为森林给予西贝柳斯无穷的创作灵感。
白教堂固然壮观,但坦白讲,这样华美而壮观的教堂真是看得太多了,多少心生倦意。
返璞归真不是空话,而是内心真实的诉求,当你吃了太多山珍海味,清粥小菜就特别爽口。
作为设计强国,赫尔辛基自然不会让人失望,简朴却极美的岩石教堂,于我就是一个莫大的惊喜。
岩石教堂也叫坦佩利奥基奥教堂,位于市中心的坦佩利岩石广场。180根呈放射状的钢筋混凝土斜梁与岩壁相连,支撑着拱顶。
阳光透过天窗洒进来,斑驳的光影让人放松与宁静。
一侧,巨大的管风琴。
可是,石教堂竟然不是我的最爱,刚刚落成两年的木教堂,才是我的心头爱!
Narinkka 广场南侧的木教堂,以弯曲的云杉木条横嵌而成,很小,只有300 平方米。
可是,当阳光从屋顶的那些缝隙中倾泻下来,那质朴的温暖啊,如此打动人心,它简直就是心灵小方舟。
与木质的温润相匹配,一侧的“鹅卵石”其实是布艺的,你可以坐在上面。
明明是在市中心,却好像是在大森林里面,那种宁静与禅意,让我在按动快门的时候充满罪恶感。
按了几张,静静地坐下来。。。
九点半能叫黄昏吗?如果可以,黄昏时分,还是美到不行。
----------------------------------------------------------------------------------------
芬兰堡 (Suomenlinna)建在赫尔辛基外海上的一串小岛上,建于250
多年前,是现存世界上最大的海防军事要塞之一,芬兰城堡还有教堂、军营、城门等名胜古迹,于1991年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来这里很容易,市中心搭一艘轮渡,很快就过来了。
其实,这里也是赫尔辛基当地人放松的好地方,冬日的夜太漫长了,因此你可以理解当地人对阳光的无比热爱。
在海边的草地上铺一块毯子吃野餐,或者来Deli & Café好好吃一顿吧。
北欧脆饼抹上红红的鱼子酱,三文鱼,驯鹿肉。。。
看着窗外的海与似乎永不落幕的阳光,让北欧的气息,一点一点地,占据你的心头吧。
这首Sofia Jannok的《liekkas》,是用萨米语演绎的。
萨米族人,是北欧最后的少数民族,生活在芬兰和瑞典北部。歌名翻译成中文为:北极光的征兆。这首歌曲风充满轻柔的北欧风格,温暖的声音,让人感觉所有的不快和烦恼都变的不再那么重要。
歌词大意:
璀璨星空下
我在寻找着
北极光的征兆
天空中北极光
蜿蜒变化如舞
不忍打断的寂静中
呼吸回响
微风轻啸
像是你在耳鬓低语
紧握着我的手
抚摸着我的脸庞
轻声说着甜蜜的情话
像那样安慰着我
请再抱紧些
那样,我才不会感到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