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很不南,非常北
标签:
风同学南京 |
分类: 国内 |
在台城古老的城墙上,不远处是鸡鸣寺,更远处是商业区的高楼大厦,黄昏的时候居然隐现出淡淡的晚霞。这样的结合,倒也没觉得有多不和谐。
走过六个城市,南京果然热得邪乎,一天要换三件短T。房子大多是白墙灰瓦,在这样灰色的天光中,其实倒是有一种南京独有的故都的气质,一直觉得这个城市的过往太过荣光,现如今虽拼命追赶,却总是差几口气,瞅着曾经的过往气喘吁吁。
虽是第一次来南京,我还是知道它其实不是一个很南方的城市,没想到南京除了很不南,而且非常北。出租司机大多很气粗,问个路,那回答也是硬得咯牙:南捕厅怎么走啊?往前走两步就是嘛,去那里干什么,都是破房子!真叫一个直,真叫一个不婉转,简直北得过份了。不过南京人其实是挺热情的,问路的时候没有一个拒绝的,而且都说得很详细。反正这个纬度上的三大火炉,重庆武汉和南京,城市性格都挺火爆的,没办法,天儿太热,婉转迂回没有生存空间!
天儿热了,好像也就顾不上倒饬了,反正南京女孩儿不如苏州杭州那么水灵,说话办事全是粗线条儿。最雷人的是我在小摊儿上吃皮肚面,我的天呐,见过大碗,俺们山西和附近的陕西那吃面的海碗就够大了,可是这儿,那碗简直大得就象洗脸盆呐,每个女孩手捧一只洗脸盆聚精会神地吃着,场面真是颇为壮观。
然后一个女孩见我盯着她,发话了:你是不是要辣油?最经典的这句南京话就这么冒出来了,我差点乐晕过去。
夫子庙当然必去,可是那过于五光十色的仿古建筑,倒饬得太过繁华之能事,再加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刹那间把我那颗思古的幽情粉碎得灰飞烟灭。秦淮河一侧挂着金陵十二钗的大灯笼,在喧嚣中显得愈加愁滋味。好在旁边的乌衣巷还算清静,“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我和刘禹锡一样徒生感慨。
颐和路一带的公馆区,却给了我莫大的惊喜。枝繁叶茂的老槐树,青苔肆无忌惮地爬上了粗壮的树干,树叶下非常安静,民国公馆的老房子在大树的笼罩下显得神秘而充满故事感。阎锡山、邹鲁、顾祝同、汪精卫等等,这帮老家伙们都曾经在这里住过,仔细审核了他们的房子,大多是中欧建筑相融的风格,甭说还真是挺漂亮的。
城南的老房子,灰灰的旧旧的,也非常有味道。南捕厅的甘家大院,是清代最大的平民住宅,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号称有房屋九十九间半。当然不少房舍遭到损坏,又当然修复得过于齐整,不过来这儿的人少,宁静的氛围中还是感觉到一些这个城市的过往。最棒的是这儿展示了许多南京的民俗,例如剪纸、拉洋片、抖嗡、魔术、竹刻、绳结、绒花、微雕……二十五个老艺人都搬进了这个大院子。还有个“梨园雅韵”的小舞台,赶巧了还能看上两出儿京剧和昆曲。
离行前去了台城和鸡鸣寺,台城好壮观的城墙,还可以俯看玄武湖,喜欢鸡鸣寺黄色的调子,淡淡的沧桑感。黄昏时分居然淡淡现出几抹红色的晚霞,空气中依然有水气,远处的高楼、湖水、鸡鸣寺,古老的城墙......在这样的氛围里,南京,真美!
乌衣巷。
还可俯看玄武湖。
古老的城墙上,只有我一个人,汗依然在流,但是内心很宁静。
风同学最美的十篇博文:
1.
法国:
2.
意大利:
3.
美国:
4.
意大利:
5.
法国:
6.
新西兰:
7.
土耳其:
8. 斯里兰卡:踩着高跷去捕鱼
9.
伊朗:
10.西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