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风同学欧洲奥地利维也纳中央陵园 |
分类: 欧洲 |
音乐:舒伯特的小夜曲静谧而安然,却有隐隐的激情在心中,一直是我最喜欢的曲目。
原想放莫扎特《安魂曲》,但是稍有些悲怆,大师们在这里如此高远明洁的气象,不必悲切。
喜欢逛墓园,独特的宁静之感,隔着时空仿佛也可以对话。奥地利不仅是音乐之都,它的墓园文化也是这般辉煌壮观,在维也纳市区,茜茜公主长眠的皇家陵园,那样的奢华与考究,而今天,先去看看郊区的中央陵园,这是欧洲最大的陵园,面积相当于一个行政街区。
前一天还是维也纳近几十年来最热的一天,这一天,却洒起了绵绵细雨,硕大而空旷的墓园,游人甚少,芳草萋萋,间或几声鸟的鸣叫,处处都是考究的、奢华的、或是幽默的坟墓,我无心恋战,向着EHRENGRABER GRUPPE 32A前行。
不多时,来到了32A, 这片区域里,长眠着那些伟大的生命: 莫扎特,贝多芬,勃拉姆斯,舒伯特,施特劳斯家族….林立的墓碑,静穆的雕塑,安详的祭烛与花束,一座古典音乐的殿堂。相比起中央陵园那些奢华的墓碑,音乐家们的显得相当简朴,是的,他们的音乐在世间永存,又何必在墓碑上极尽繁华。
32A的中央区域,长眠着世界上最伟大的三位音乐家,中间的是奥地利的国宝级人物莫扎特,左边是贝多芬,右边则是舒伯特。
莫扎特的墓碑,碑的中段雕刻着他的头像,大师昂首侧目,依然那么意气风发,仿佛是在皇宫大舞台上,指挥着几百人的大乐队演奏《费加罗的婚礼》,张扬出无穷的个性魅力。

贝多芬的墓碑上既无雕饰也无墓志铭,只有“贝多芬1770——1827”再简单不过的几个字,明明白白地告诉你,那墓碑下面的精神底蕴是多么生动而恢弘。

这首《小夜曲》出自舒伯特的声乐集《天鹅之歌》,《天鹅之歌》是后人起的名称,一共十四首艺术歌曲。舒伯特逝世后有出版商发现了这些歌曲,这些歌曲普遍被认为是舒伯特去世前半年所写的,当属动人的绝笔,于是将它们汇编成集,因为天鹅将死时会唱出哀婉绝美的歌曲。于是在舒伯特的墓碑上,雕刻有天鹅,看着那些优雅的天鹅,在淅淅沥沥的雨中,我脑海中响起了这首小夜曲,内心暗涌无限。

勃拉姆斯的墓碑简朴得如同他的作曲风格,内敛而深奥。不知道他在低头冥想着什么,是庄严紧凑的《第四交响曲》,还是虔诚晦涩的《德意志安魂曲》,抑或只是回想儿时的《摇篮曲》。
自然少不了大小施特劳斯,独特的三角形墓碑上,老施特劳斯的头像显着比儿子们还要年轻朝气。
小约翰施特劳斯(Johann
这个墓碑的主人,想来是一位歌唱家,在天堂,依然纵情高歌。
今夏欧洲七国游同步更新!
点击图片以下标题进入文章专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