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童年那首歌

标签:
电影休闲 |
分类: 文艺青年 |
http://i284.photobucket.com/albums/ll11/gavin73627/beijing/1111.jpg
巴西的电影,我好象只看过两部,一部是《中央车站》,一部就是这部刚刚看过的《记得童年那首歌》。
“拿锄头当麦克风,把田野当舞台,一天一颗生鸡蛋,我们就是大明星!”
破旧的收音机传来轻快的乡村歌曲,朴实佃农法兰西斯深深为此着迷。虽然生活贫困辛苦,但他心中有个疯狂之梦——希望儿子能成为传唱乡村歌曲的天王巨星!为了培育完美的乡村二重唱,法兰西斯钱财散尽也要让儿子体验音乐的美好,于是一把吉他、一台手风琴,加上两个男孩热情美妙的歌声,证明平凡人也能靠一己之力实现不可能的梦想,站上生命顶峰的舞台发光发热!
本片根据巴西当红二重唱、拉丁葛莱美奖得主(Zeze Di Camargo & Luciano)的真实故事改编,温柔感人程度超越《中央车站》,是巴西25年来最卖座电影,并在2006年代表巴西角逐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片中随着动听的巴西民谣展开一场梦想迁徙之旅,沿途明亮的乡村风景给人温暖的希望,美丽歌声则将苦难与乡愁包覆,如同童年时父母在耳边轻轻唱颂的那曲歌谣,深植心中,让人难以忘怀。(上述文字来自网络)。
春天的夜晚,看这部温暖的电影,我的思绪,总是不能自已的回想起,自己童年的那首歌。世界有时很小,那样遥远的南美洲,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竟然与我的童年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
http://i284.photobucket.com/albums/ll11/gavin73627/beijing/111.jpg
例如,那个破旧的收音机,几乎是他们一家人唯一的娱乐。而在我童年的时候,家里是没有电视的,有的,也是一台收音机,是一台熊猫牌收音机。因为一次乒乓球拍的事故,收音机还有一道裂痕,用胶带粘着。就是这样一个破旧的收音机,却带给我童年多少欢乐,有“小喇叭开始广播啦”,有孙敬修爷爷,有单田芳的评书,最重要的,有一个“每周一歌”的栏目,那时候,一首歌就要播一周。我和波波总是非常认真地从周一开始听歌词,直到周末,才能把那首歌词“听”完,然后郑重地记在我的歌词本子里。我记得第一首歌是苏小明的《军港之夜》,后来还有李谷一、朱逢博、李双江、蒋大为,那时候,几乎没有年青人的歌儿,而儿歌,在学校里总唱,在家里是断然不会去听的。再后来,成方圆、程琳,朱晓琳就横空出世了,那台破旧的收音机下,必定有两颗兴奋的小脸蛋儿,为这新时代的声音欣喜若狂。当然,最重要的,还有那首齐豫的《橄榄树》。在黄土高原的一个小镇上,我们乘着歌声的翅膀,一颗稚嫩的小心思,飞得很远很远。
片中那个超级拧巴的父亲,其不靠谱儿程度,则让我想起老妈。我和波波现在的生活状态,可以说是很不靠谱儿的,这样的野路子,不可能没有家庭的影响。老妈的不靠谱在于,不着四六的、不切实际的瞎想,还爱瞎折腾。如果不是老妈的空想爱好,我和波波,现在一定就在那个黄土高坡的城市里,从事着不咸不淡的工作,过着不咸不淡的人生。而老妈就如片中的父亲那样,她从小就将我们俩的眼光带到很远的地方,告诉我们“窗外有蓝天”。我曾经有着在省直机关相当靠谱的工作,但是当我停薪留职,当我放弃一切来北京的时候,老妈似乎没有过半点犹豫,她的坚定简直不计后果,她的潇洒相当不可理喻。以至于在我遭遇北漂的挫折时,根本就没有向她申诉的机会!
影片中一首非常重要的歌曲,歌词与我的生活经历严重重合,深有感慨!
记得童年那首歌,童年的歌,根本不用去记,它是深深镌刻在你我的心坎儿里。
你,记得童年那首歌吗?歌声里,是不是也有这样,那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