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爱听歌儿的人就不会老

(2009-03-24 04:25:55)
标签:

歌儿

休闲

分类: 文艺青年

http://i284.photobucket.com/albums/ll11/gavin73627/beijing/1-4.jpg

 题图:陈绮贞《下个星期去英国》。

 

 

今天偶然看到一个朋友的MSN签名:不爱听歌的时候,我们就真的老了。

 

我就在北京明晃晃的春天的阳光里,徒生感慨。她是我西班牙的驴友,绝对属于白骨精,但是又没有惯有的OL的事事儿,还记得在巴塞罗那明媚的光线里,她一件件的试衣服,满脸都是小朋友的喜悦,那样的孩子气。她远不到老的时候,只是在感慨流光吧,你,我,不也一样。

 

然后,我就开始掂量我自个儿,于是很窃喜,我,还是爱听歌儿的,而且,喜欢的歌曲越来越让我感到恬不知耻的相当八零后,甚而九零后。例如最近,我新晋喜欢的歌手是王若琳和方大同,两人的年龄,分别是21岁和25岁。

 

不说英文歌儿了,这次专门说说中文歌儿。

 

根本就没法不喜欢王若琳,她根本就是华语版的小野丽莎,那种慵懒声线的成熟度,起码比她的年龄高出一倍。上一张专辑就已经火得一塌糊涂,最近听她的《 Joanna&王若琳  》,整张专辑基本上全是自己一手创作,还是英文歌居多,整张专辑整体性相当高,听起来特别舒服,尤其喜欢那首翻唱的《玫瑰玫瑰我爱你》,相当诡异的懒洋洋味道,小小的爵士风,好听到不行。

 

至于方大同,我还正在慢慢熟悉他,第一次听他的歌儿,是Anthony同学推荐的《If you leave me now》,这本是我极其喜欢的一首英文歌,是Chicago乐队几十年前的老歌儿,可是,让方大同演绎成R&B,听起来相当有味道,有新意,着实让我惊喜。

 

有时候吧,我也摸不清自己,其实我喜欢上一个歌手是相当难的:

 

例如陶喆,我曾好几次下载了他的许多歌曲,然后逼迫自己喜欢,最终还是非常整癖地将电脑与IPOD里面的歌曲全部删除,后来某一根筋突然就活了,于是就喜欢上了;

 

例如张震岳,电脑里有几千首歌,愣是没有他的一首,直到前年他突然横空出世般的重新演绎了齐秦的那首《思念是一种病》,哇呀呀,那一段时间,我耳机里天天都是他;

 

最近则是蔡健雅,明明自己一向喜欢创作型的才女,可是怎么就不喜欢她呢,然后在泰国清迈的时候,无聊到在网吧看鲁豫有约采访蔡健雅,一下子就惊为天人,那沙哑的嗓子,那性感的吉它,那首陈奕迅不屑一顾,却获得台湾金曲奖的《达尔文》。于是,从泰国回到北京的当夜,我的IPOD里,又多了十几首蔡健雅的歌儿。

 

有些歌手,还是没法全盘接受,只喜欢他(她)们的几首代表作,其它歌曲,则置若罔闻。

 

例如陈绮贞,似乎已经成为都市文青的代名词,可是我就一直不接受她淡如流水的演绎方式,多年来只听她的一首歌《还是会寂寞》,最近终于又加了一首,新推出的《下个星期去英国》。其中的小期待与小惆怅,很符合我旅行前的心思。

 

例如另一个创作才女杨乃文,有股子特立独行的劲儿,不过好象劲儿使大了,老觉得稍稍过头,但最近却疯狂喜欢她的那首《太骄傲》,听到耳油都要流出来。

 

例如陈小霞,名字俗气到可怕,可是嗓音独特到相当的辨识度,只是,我能接受的,只有那首《天使的侧脸》。

 

有许歌手,还是喜欢不上,估计以后也没戏了,例如周杰伦。不过,最近国内有某学者说于丹喜欢周杰伦有辱国学,我就觉得这个说法相当脑残,估计这个学者应该有一千岁了。

 

写完这篇时,突然发现一点,以上诸位无论年龄大小,一概是创作型儿,看来我还是惜才之人哈。

 

有时也挺感慨的,怎么人家台湾那边儿好歌就层出不穷,看看王若琳和方大同,那么年青,那么有才,咱大陆多少年不出一个好歌手了。

 

对了,临了,再推荐一个新近喜欢上的法国歌手,叫做Guillaume Cantillon,很闷骚地香颂,相当适合我这样宅男的懒洋洋的下午。

 

 

听歌听歌儿,第一时间听

我博客首页音乐播放器,先听三首,按顺序为:

1. 陈绮贞《下个星期去英国》

2. 杨乃文《太骄傲》

3. 王若琳《玫瑰玫瑰我爱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一颗小石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