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黑龙江省2008年录用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大纲zt

(2007-08-02 09:54:46)
标签:

教育杂谈

 

一、考试性质与测试目标

公务员考试是由公务员主管部门组织的、用于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的考试;是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内,按照确定的招录计划,针对相应的空缺职位进行的面向社会的、公开的竞争性考试。凡符合报考资格条件的人员均可报考。

公共科目笔试是根据公务员职业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针对所有报考者进行的考试。通过测查报考者从事公务员职业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达到对报考群体初步筛选的目的。

根据实际情况,部分职位可加试专业科目笔试。

笔试结束后,招录机关将按照招考公告的规定组织合格人员进行面试、考核、体检等。

二、考试科目

本次公共科目笔试分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个科目。

三、考试方式

公共科目笔试采取闭卷考试方式。

四、试卷内容、结构及题型

(一)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主要测查报考者从事公务员职业必须具备的潜能。试卷主要包括数量关系、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常识判断和资料分析等五个部分,除常识判断部分外,均为四选一的客观性试题。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分值以招考公告为准。

第一部分: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重点测查报考者对数量关系的理解、计算和判断推理的能力。主要包括两种类型的题目。

第一种题型:数字推理。每道题给出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报考者仔细观察这个数列各数字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最合适、最合理的一个来填补空缺项,使之符合原数列的排列规律。

例题:

1,   3,    5,    7,    9,   (   

A.7    B.8    C.11    D.13

解答:正确答案是11。原数列是一个等差数列,公差为2,故应选C。

第二种题型:数学运算。每道题给出一道算术式子,或者表达数量关系的一段文字,要求报考者熟练运用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法则,利用基本的数学知识,准确、迅速地计算出结果。

例题:

甲、乙两地相距42公里,A、B两人分别同时从甲乙两地步行出发,相向而行,A的步行速度为3公里/小时,B的步行速度为4公里/小时,问A、B步行几小时后相遇?

A.3    B.4    C.5    D.6

解答:正确答案为D。只要把A、B两人的步行速度相加,然后被甲、乙两地间距离相除即可得出答案。

第二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

言语理解与表达着重考察报考者对文字材料的理解、分析、运用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它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准确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等。一般包含一段话或一个句子,要求考生选出与所提要求最相符合的一项。主要包括三种类型的题目。

第一种题型:阅读理解。每道题包含一段话或一个句子,后面是一个不完整的陈述,要求报考者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来完成陈述。注意:答案可能是完成对所给文字主要意思的提要,也可能是满足陈述中其他方面的要求,报考者的选择应与所提要求最相符合。

例题:

我国是桂花的故乡,西南、中南地区是它的原产地。早在战国时代,屈原的《九歌》中就曾多次出现“桂舟”、“桂酒”等词,这是最早以桂入诗的例子。陕西省勉县城南定军山武侯墓前有两株桂花,相传栽种于汉代,已有1700多年历史,人们称它们为“汉桂”。

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知道:

A.桂花早在1700多年前就被引入我国

B.桂花多在我国西南、中南地区种植

C.“汉桂”是最早入诗的桂树

D.《九歌》是我国最早的诗词

解答:正确答案是B。

第二种题型:选词填空。要求报考者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填空,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最准确。

例题:

一个治学严谨的大学,开办一个专业非常    ,不仅要考虑专业的成熟程度,还要看本校有无学科优势,有无财政能力支持这一学科的长期发展。

A.严格    B.在行    C.前瞻    D.慎重

解答:正确答案是D。

第三种题型:语句表达。要求报考者从语气、语序、语法结构等方面对有关语句做出判断。

例题: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阅读与理解,是衡量阅读能力好坏的重要标志

B.阅读理解与否,是衡量阅读能力好坏的重要标志

C.阅读是否理解,是衡量阅读能力好坏的重要标志

D.阅读能力好坏的标志是理解

解答:正确答案是B。

例题:

请把给出的四句话中表达有歧义的一句找出来。

A.四川漫画之崛起,马丁是功不可没的

B.他是从旧社会的苦难中走过来的

C.写作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

D.这个同学谁都看不起

解答:正确答案是D。

第三部分:判断推理

判断推理主要考察报考者逻辑推理判断能力,主要包括四种类型的题目。

第一种题型:图形推理。每道题给出一套或两套图形,要求报考者认真观察找出图形排列的规律,选出符合规律的一项。

例题:

 解答:在例题中,黑点在正方形中顺时针移动。在第5个图形中,应该正好移动到左上角。因此,正确答案是B。

第二种题型:定义判断。

(一)单定义判断。每道题先给出一个概念的定义,然后分别列出四种情况,要求报考者严格依据定义选出一个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答案。

例题:

健康:指一个人智力正常,行为合乎情理,能够适应正常工作、社会交往或者学习,能够抵御一般疾病。根据健康的定义,下列属于健康的是:

A.大学教授老李,虽然五十多岁但工作起来仍然精力充沛,在今年春天患流感

B.张婶十九岁的儿子小明,读书十一年还是小学二年级水平,但是从小到大没生过什么大病,体力活可以干得很好

C.小胡硕士毕业后,工作表现一直很优秀。自一次事故后,当工作压力比较大的时候就会精神失常

D.小刘身体很好,工作非常努力,但是很多同事说他古怪,不愿与其交往

解答:正确答案为A。

(二)多定义辨析:先给报考者多个概念的定义,然后给出多个典型例证,要求报考者从中选出最符合定义的典型例证。注意:假设这多个定义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某一典型例证至多只与某一定义对应。

例题:

定义:

①正当防卫:指为了使国家、公共财产、本人或其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②犯罪预备:指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

③过失犯罪: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

典型例证:

(1)赵、王二人素有仇怨,一次他俩因口角争执进而发生武斗,赵被王所伤

(2)李某在回家途中,发现一个大孩子正在欺负—个小孩子,小孩子在痛哭求饶,李某于是走过去狠狠打了大孩子一个耳光

(3)仲某欲杀钱某泄愤,途中遇联防人员巡逻,仲某深感害怕,折返家中

上述典型例证与定义存在对应关系的数目有:

A.0    B.1    C.2    D.3

解答:正确答案是A。

第三种题型:类比推理。给出一对相关的词,然后要求报考者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对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相似的词。

例题:

义工:职员

A.球迷:球员           B.学生:老师

C.初学者:生手         D.志愿者:雇员

解答:志愿者与义工、雇员与职员词义相同,故正确答案为D。

第四种题型:逻辑判断。每道题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要求报考者根据这段陈述,选择一个最恰当答案,该答案应与所给的陈述相符合,应不需要任何附加说明即可以从陈述中直接推出。

例题:

彭平是一个计算机编程专家,姚欣是一位数学家。其实,所有的计算编程专家都是数学家。我们知道,今天国内大多数综合性大学都在培养着计算机编程专家。据此,我们可以认为:

A.彭平由综合性大学所培养的

B.大多数计算机编程专家是由综合性大学所培养的

C.姚欣并不是毕业于综合性大学

D.有些数学家是计算机编程专家

    解答:观察A、B、C、D四个选项,似乎都有一定道理。只有结论D是由陈述“所有的计算机编程专家都是数学家”直接推出来的,是不需要附加任何假设和补充而得出的结论,因此,D是正确答案。

第四部分:常识判断

常识判断,主要侧重测查报考者的法律知识运用能力,涉及宪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等。同时考查报考者对政治、经济、管理、人文、科技等方面常识和黑龙江省省情、社情、政情的了解程度。题型可以是单项选择题,也可以是多项选择题。

例题:

下列属于地方性法规的是:

A.**省人大常委会通过的《**省人才市场管理暂行条例》

B.**省人事厅颁布的《**省人才流动管理暂行办法》

C.**省人民政府制定的《**省城市供水管理办法》

D.**省人事厅转发人事部制定的《公务员录用面试考官管理暂行办法》

解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六十三条“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的规定,正确答案为A。

例题:

下列属于黑龙江省旅游资源的有:

A.镜泊湖         B.兴凯湖

C.松花湖         D.五大连池

解答:正确答案是ABD。

第五部分: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着重考察报考者对文字、图形、表格三种形式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推理与加工的能力。针对一段资料一般有1~5个问题,报考者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2003年第一季度五城市GDP情况图

例题:根据所给图回答问题:

1.2003年第一季度GDP总量和增速均居同一位的城市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解答:正确答案是C。

2.下列哪个组合的陈述是正确的?

Ⅰ.2003年第一季度五个城市的GDP总量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

Ⅱ.2003年第一季度广州的经济总量首次超过了北京

Ⅲ.2002年同期重庆的GDP总量也是第五位

A.Ⅰ    B.Ⅰ和Ⅲ    C.Ⅰ和Ⅱ    D.Ⅰ、Ⅱ和Ⅲ

解答:正确答案是A。

(二)申论

主要通过报考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报考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全部为主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50分钟,满分分值以招考公告为准。

申论要求报考者能够准确理解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并能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准确流畅地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

申论材料涉及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对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社会等问题都有所涉猎,具有普遍性。要求报考者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所关心,有所认识,有所思考,对社会热点或大众传媒关注的焦点也应有所了解。申论材料有的是以段落形式给出的一组资料,有的是一篇或几篇文章,有的是访谈录等等。

根据材料和测量目标的不同,申论题型会有所变化。文种要求上,可以让报考者发表议论,也可以让报考者撰写讲话稿、调查报告、工作方案、相关公文等。结构安排上,可能设定两个、三个或多个问题。

五、作答形式和要求

(一)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为客观题。要求报考人员必须用2B铅笔在机读答题卡上作答,作答在题本上或其他位置的一律无效。不得使用计算器。

报考人员务必携带的文具有:黑色签字笔或钢笔、2B铅笔和橡皮。

(二)申论

要求报考人员用黑色签字笔或钢笔在专用答题卡上作答,用圆珠笔、铅笔或在非指定位置作答的一律无效。不得使用涂改液。答题卡姓名和准考证号,用黑色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准考证号数字下面对应的信息点,用2B铅笔涂黑。

报考人员务必携带的文具有:黑色签字笔或钢笔、2B铅笔和橡皮。

六、答题卡使用方法

由于测验是通过光电阅读机或信息扫描来评分的,请按以下要求认真填写:

1.用钢笔或签字笔在“姓名”栏填好本人姓名汉字,并在准考证号空白格填写准考证号阿拉伯数字,一格一个数字。对应准考证号的每位数,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栏中相应方括号内的数字涂黑。

2.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答题时,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各题的所选项涂黑,黑度以盖住框内字母为准,不要涂到框外。申论答题时直接在专用答题卡指定位置作答。

3.不要用钢笔、圆珠笔、签字笔等填涂答题项。

4.修改时要用橡皮彻底擦净。必须保持答题卡整洁,不得做任何其他记号。

5.不得折叠答题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