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取壁画技术
(2017-02-24 20:26:36)壁画揭取的三种形式:
地仗层:壁画基本上都是由三个基本部分组成的,壁画的支撑结构(墙壁或岩壁)、地仗层(又叫基础层、灰泥层、泥层)和颜料层(或称画面层)。
有的壁画没有地仗层。
地仗层厚薄不一,厚的达1厘米左右,薄的只有2毫米。地仗层材料为澄板土、沙子、棉花、麻刀、碎麦秸、胶、矾、蛋青等调和而成。
各地的壁画地仗层所用的原材料有一定的差异。地仗层表面用白灰泥粉刷成厚1毫米左右的壁画表层,然后在上面作画。
揭取颜料层
在作出此工艺操作的决定之前,必须先做模拟试验确定此法是否可行,而这一试验可在一不重要的不显眼的区域进行。
当布粘到壁画上时,要使胶在干燥后收缩有助于颜料层的剥离,由于当时大气的相对温度会影响干燥速度,所以用此法揭取迁移通常都是在一年中大气相对温度最低期间(40%--60%)进行,千万不要在结霜的大气下揭取。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将小型加热器如红外灯进行墙壁干燥处理,当然,要避免过分地干燥,以免赞成颜料的卷翘。
主要步骤有:1清除灰尘;2 加固画面;3分割画面;4刷第一层胶,贴纱布;5刷第二道胶,贴玻璃纤维布;6揭取
优点:适用面广,揭取面积很大;对不在同一平面的壁画也可用此方法揭取;对无地仗或地仗层很薄的情况只能用此法揭取。
缺点;操作复杂,对修复材料要求高,用量大;修复中的用胶情况会影响到颜料层,复原时很麻烦。
首先,用软刷子轻轻地在整个壁画表面上打扫,洁除表面,并注意除去有碍于进行此工艺操作的生物(硬壳、棱、空鼓等)。之后,用刷子将第一层胶直接施于壁画上,胶不要浓度过低以免随意流动。一般用聚乙烯醇或桃胶。如果壁画本身坚固性不足时则可先用加固剂加固壁画之后再上第一层胶,施胶之后就往上贴布,通常用棉纱布或大麻布,贴布的大小应比要揭取壁画的大小每边多几厘米,多出的这部分布的面积不应施胶,而是在边缘翻转回来以利于下阶段的操作,余下的要紧紧地粘在壁画表面上,并轻轻地拉平,并注意观察不使壁画与贴布之间存在气泡,等第一道胶已干燥,第一层纱布紧紧地粘牢在壁画表面上之后,即可施第二道胶,它应比第一道胶流动性大,第一道胶重用较浓稠的量时要预防贴面布的编织印留在颜料层表面上,同时也让它在干燥时做必要的收缩。第二层布可使用更结实的棉布或大麻布。在贴面布已干、胶料变硬以前即开始揭画操作。干燥的时间不仅受到大气的相对温度,而且受到墙壁潮湿以及所用胶料的影响。在干燥环境中,干燥时间约为1---2天,而如果环境相当潮湿,则干燥时间需要较长。在用有机溶剂作为溶剂的胶料则干燥的时间较短,用水为溶剂的胶料干燥所需的时间较长,必要进还要依靠人工加热干燥。
第一步揭画操作是沿着贴面布的边缘整齐地切割颜料层,切割的深度要稍为超过颜料厚度,然后以正确的角度坚决而又均衡地从墙上往外托,先从一个下角开始,监视贴面布是否真正将颜料层从地杖里拉出来,当颜料层从下部到上部被卷到卷筒上,但这只用于平面的画面。如果需要的话,还必须借助于尖刀(如外科手术刀)剔除背面上可能带下平放在柔软的水平面上,画背朝上,这时可用尖刀、锉刀等工具剔除背面上要能带下的地杖残片,尽量地使背面成一干净平坦的平面,这时可以在背面刷一层胶粘剂加固颜料层的背面,等此层胶干燥后即可决定其背面是否复制一地杖,然后再用胶粘剂和玻璃布增强。
如果先复制地杖的话,则其成分要按照原先的地杖,而且还要以加醋酸乙烯酯乳液或聚乙烯醇等水溶性或水乳化的树脂,以增加地杖的坚实程度。等地杖快要干透时,要用抹子将可以出现的裂缝抹干,即可在其上施加胶粘剂和贴玻璃布。所用的胶可以是环氧树脂,它的优点是在固化时并不收缩,故不会给玻璃布造成应力,也有使用醋酸钙作为胶粘剂的,当然用聚甲丙烯酸丁酯也可以。在地杖上刷完第一层胶后就贴上第一层玻璃布,再用刷子在玻璃布上反复几次涂刷,使玻璃布平坦地紧贴在地杖上,然后等它彻底干燥以后,再刷第二层胶贴第二层玻璃布,方法同第一层相同。待到第二层玻璃布及胶完全凝固、干燥,而且很牢固了,再将整个壁画翻转过来,使画面朝上,这时就可以动手将贴面布揭掉了。
颜料层与地杖一起揭取
当壁画的情况不宜于只揭取颜料层,也不准备连同部分墙壁一起揭取时,通常的办法就是壁画的颜料层同附着的地杖一起揭取,使用此工艺操作的先决条件是地杖牢固地附着在颜料层上,否则就会在揭取时造成颜料层与地杖脱离而带来严惩的损伤。它一次揭取的面积不能像只揭颜料层的那么大,所以工艺操作的速度一般较缓慢。
操作的第一步是洁除壁画表面,并设法不留下与操作毫无必要的障碍物,而且要注意检查整个壁画表面的颜料层是否结实,颜料层与地杖是否牢固地结合,如有不理想的地方都要进行加固而且还要保证壁画画面的干燥,然后方能进行揭取。
用一锋利的手术刀沿着已预先画好的揭取线进行切割。与此同时,要准备好一块与所揭壁画同样大小的木板,作为以后壁画剥离以及把它提升取走时作为支撑之用,揭取线已切割完成,即可将木板附在其上作为支撑物。木板与壁画间可填充毡一类的缓冲物,而贴布周围的富余部分则翻过来折在木板的边缘上牢固地钉在木板的背面,这时要特别注意壁画顶部的安全。
至此阶段,地杖就可以从墙壁上剥离开了,可用一长铁铲作为杠杆在地杖与墙壁之间剥离,操作时是从底部开始向上进行。当壁画完全剥离开后,让它逐渐并弄平至约1厘米。如果材料坚实的话甚至还可弄得更薄些,这样就只留下一薄层的地杖了,当然此地杖是比较牢靠的,待其干燥,运回库房以便日后加固,至于加固所用材料与工艺可参考颜料层揭取加固方法。
无地杖壁画的揭取
以加固李贤墓壁画为例对使用框套法作一说明。由于李贤墓壁画没有结实的地杖层而墙体的土质又松散,画面多裂缝,墙体多孔洞、空隙等现象,如果仅仅采用在壁画前顶壁板,在壁画后面去剥离的方法是很难把壁画完整地揭取下来的。因此设想能否用一种框子套下壁画来。经过反复琢磨,衡量利弊,决定柜架为8厘米厚度,在1984年6—8月正式施工时证实,这一厚度既确保了壁画块不致毁损,而且重量也合适,在柜架的设计上,采用活动形式的柜架工艺。
采用拉杆解决了可活动的形式问题。框的尺寸可由所揭取壁画块的大小选择制作,这种框架的最大特点是较灵活、应用自如。可以先将框架上到壁画块的四边,拧紧螺母定好拉杆之后再上前壁板,操作十分方便,而且安全可靠,不致操作壁画,待壁画揭取下来后,后壁板也极易装上去。运输过程中只要防止剧烈震动,一般说来是相当保险的。
揭取壁画的过程
(1)壁画揭取前的准备工作包括:a清理壁画画面,b临摹壁画,照相或录像c分别配2%、5%和10%的聚乙烯醇缩丁醛溶液,以及10%聚乙烯醇溶液d为雨水冲毁壁画墓,在揭开墓道和墓室的盖子后,加盖临时帐篷e去除壁画上面危险的土层,以确保在揭取壁画的过程中,免遭土层塌方的危险。
(2)划线
将所要揭取的壁画按保存的具体情况和壁画的内容进行分块、划线,可以整块揭取,也可分块揭取,划线后,记下分割尺寸图,以便以后修复时拼接。
(3)做框
按壁画划线的尺寸,做好框架,要求盖板必须平整,尤其紧挨壁画画面的棉布必须一样平,以避免将来影响壁画画面的平整。
(4)分割边线、去土
沿着边线以外,用刀、铲等工具去除泥土,上所要揭取的壁画露出边线,深度应超过所揭壁画的厚度,留下壁画下部的边线,暂不去土,又保壁画安全。
(5) 干燥壁画画面(烘干)一般使用红外灯管烘干。
(6)画面补缝、补洞 用聚醋酸乙烯酯乳液调合泥及适当的颜色粉调成与画面色泽相近的胶泥填缝、补洞后干燥。
(7)加固画面
将预先配制好的三种不同浓度浓度的聚乙烯醇缩丁醛乙醇溶液由稀到浓逐步涂刷加固,每次都是在半干状态下重新刷下一次,最后一遍刷完后,继续烘烤使之充分干燥。
(8)贴布
将配制的10%聚乙烯醇溶液刷在画面上,贴纱布一层,烘干后再继续一次,待干燥后,去除壁画下部边线外的土到所需深度(8厘米以上)。
(9)套边框 将做好边框小心地套在壁画上,拧紧螺母。
(10)垫包装纸、棉花 因为壁画不平整,故需在所有的空隙处填入包装纸、旧棉花和锯末等,使面基本上平齐。
(11)上面壁板 将面壁板靠上框架,电钻钻孔后,上木螺丝钉,改锥拧紧并加支撑。
(12)背部锯土剥离墙体
用刀锯从背部沿着框架自上而下锯土。待接近下面底部时,尤应小心,适宜地掌握迅速在将支撑松开的同时,把壁画向外簇倒放于地上。
揭取壁画还需注意以下几方面:
补做地杖层的材料
1986年4月对李贤墓壁画进行修复加固。由于壁画依附在泥土层上,而这种泥土则是原来地下的生土层,多孔隙、裂缝,疏松而不结实,为保证壁画的安全必须以新的比较结实的地杖来替代松散的泥土层。
实验后采用聚醋酸乙烯酯液,熟石灰膏、羊毛筋、白水泥、细砂子等材料混合的体系先补做一到三层地杖,总厚度1—1.5厘米。待充分干硬后,用E44环氧树脂、3051“聚酰胺树脂501”活性稀释剂、乙二胺、丙酮、玻璃纤维布为体系的环氧玻璃钢加固3—4层,补做后的壁画地杖总厚度为1.5—2厘米,比较结实,重量也比较轻。
为防止乳液—石灰—白水泥--细砂--羊毛筋体系地杖的开裂,减少收缩现象,这种补做的地杖泥必须相当稠,就如同揣面团似的。
防止壁画空洞处的地杖粘连
由于在铲土、刮土的过程中难免不损伤画面,当去完土层后,有时会出现壁画画面脱落,成为大小空洞的现象。所以必须解决防止新做地杖粘连在画面的贴布上的问题。
试验用撒干石膏粉及涂石腊液等方法,结果表明涂石蜡液防粘连的效果相当好。
底托设计
以往修复壁画时,大多采用木枋条支撑成十字格式的底板做底托,将壁画直接粘附在底板上。我们考虑做成像画框形式的底托将壁画镶嵌在框子里,其形式如同放美术作品的画框一样,仍然是活动形式的,必要进可从框子里取下来。
实例:
壁画本体含水量大,会影响加固药水的吸收,所以要进行烘烤。烘烤后,还要给壁画喷洒药物,使壁画表面、色彩达到稳固。揭取壁画都要先进行分割,专家们会先将壁画进行标号,再选择下刀部位,一般是从壁画的留白处进行分割,不影响画面整体,而单幅人物、单个屏风画,都可以进行单独分割独立成幅。韩休墓甬道的人物都是单幅的。
穿外衣
特殊桃胶做胶水粘完宣纸粘纱布
在烘烤壁画的同时,华商报记者发现已有文保专家开始熬胶,专家说这种胶的名字叫“桃胶”,是植物的。杨文宗说,桃胶溶于水,后期用水一清理就没有了,对壁画无害。
在一个多小时的烘烤后,壁画表面已经稳固,文保专家开始用刷子在壁画表面均匀地刷上桃胶,把事先准备好的宣纸一层层轻轻地粘敷到壁画表面,然后再往上面刷胶,继续烘烤。
昨日下午2点多,宣纸和胶水被烘干之后,文保专家又开始在宣纸上刷胶,并用切割好的纱布贴在表面上,再用胶水刷,之后又铺了一层纱布,再继续刷胶,使胶水和纱布牢牢粘在了此前贴好的宣纸上。
之后,文保专家选用“大火力”的“烧烤炉”进行高温烘烤,这个“烧烤炉”如同烤羊肉串所用的那种。由于烘烤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此时文保人员就轮流在下面烘烤,颇具危险性,烘烤同时,还会采用大风扇加快空气流通。
后下刀
如做手术般精细铲一铲 查一查
下午5时许,壁画和宣纸、纱布、胶水融为一体,干如砖块,准备工作全部做完,文保专家开始下铲刀切割。但壁画附着的地仗层(又叫基础层、灰泥层、泥层)很薄,揭取工作非常不易。
下铲刀前,杨文宗先用切割机沿切割线将壁画分开,之后由壁画下面下铲刀,从下往上铲,铲时小心翼翼,每铲一下就要仔细检查一下对壁画有无损伤。
在快揭取完时,文保人员将早已准备好的托板放到与壁画平行的位置,壁画从墙上揭取后,背面朝上放置在一块铺有海绵的托板上,之后文保人员剔除壁画背面带的残土。
清理完土后,壁画的背面会被压上一块相同的铺有海绵的木板,然后才能运往博物馆进行修复。
到了实验室后,文保专家会给壁画再做一个新的地仗层,然后清理壁画表面的胶水、纱布、宣纸,对壁画进行修复。据悉,甬道的壁画和屏风壁画由于面积小,即将完工,而墓室内的乐舞图由于绘在了整面墙上,整幅画无法分割,预计会将整堵墙搬回实验室,初步估计到明年6月份才会完工。
前一篇:[转载]探访蔚县古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