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国际博物馆中文版第1辑 |
迈向永续发展的历史街区:
以苏州平江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为例
(中文版第1辑)
阮仪三
阮仪山 苏州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辞典》专家编委,主持完成了一大批名城的保护规划,尤其在保护、抢救平遥古城、周庄古镇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1.历史街区保护的新形势
历史街区是指城市中保留遗存较为丰富,能够比较真实的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传统风貌或民族地方特色,存有较多文物古迹、近现代史迹和历史建筑,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地区。
在中国以文物古迹、历史街区、历史文化名城这三个层次为主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中,保护历史街区是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在历史文化名城中,对历史街区的保护空前重视。这种热潮得益于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名城意识到历史文化遗产就是城市发展的独特资源,是它们的城市名片,是彰显城市特色和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而历史街区是城市中最具代表性和具有规模的历史文化遗产,因此也就成为城市保护与发展的闪亮点和重要抓手。与过去相比,历史街区保护的外部条件发生了新的变化,对保护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1.1.
城市经济背景下的机遇与挑战
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不是相互割裂,更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有机关联、相得益彰的。城市是当今中国最为活跃的经济发展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经济的本质就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优化。历史街区作为城市中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遗产,其本身就是城市发展的独特资源,只有将历史文化资源纳入到城市整体发展战略层面加以整合,才能创造出历史街区保护的最好机遇与条件。以苏州为例,早在1980年代就开始提出“保护古城,发展新区”的城市保护策略,但是古城保护20年来一直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压力,历史街区的保护有规划但是却无法实施。进入2000年以来,苏州城市经济发展迅猛,社会经济综合实力大大增强。政府致力于增强新区服务功能,提高基础设施水平,加强生态环境整治等一系列治本措施,为古城保护理顺了内外部关系,把历史街区保护与整治推向了新的高潮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同时,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历史街区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一是城市土地的吃紧,很难控制。历史街区所占的城市土地寸土寸金,保护范围的划定本质上是关于土地的斗争,在历史街区内部,土地使用不尽合理,拓展用地很难找寻,而在历史街区外部,保护界线的划定总是跟不上周边用地的蚕食。二是利益主体的多元,很难平衡。因为在政府的主导下有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政府要政绩,居民要改造,开发商要效益,专家要保护,历史街区保护成为政府、居民、开发商、专家之间的一场博弈,保护规划无形中成为了一种“游戏规则”。三是拆迁安置的矛盾,很难协调。由于一般城市拆迁政策对历史街区保护的不尽适用,居民过于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导致现实中的拆迁问题矛盾突出,既影响了规划实施的进度,又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这些问题给历史街区保护规划带来的了新的课题,保护规划作为一种特殊的发展规划,它既要保证历史文化遗产及其环境作为脆弱的、不可再生的社会共有资源在法律框架下得以保护,又要鼓励在不确定的市场条件下各种有利于街区发展的可能。因此,在城市经济背景下保护规划要更具有严肃性、规范性、引导性和操作性。
1.2.
实施积极务实的街区保护策略
当前在如火如荼的历史街区保护热潮背后依然存在着两种呈两极分化的不良倾向,对于历史街区保护,要么置之不理,任其衰败;要么热情有余,急于求成。实践证明,认识和方法上的错误将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造成最大的损害,因此必须坚持“积极审慎的对待,求真务实的实践”的历史街区保护策略。
首先,对历史街区而言,实施积极的保护永远是第一位的。大部分历史街区都存在着人口和建筑密度大,环境和设施条件差等物质环境衰败的现状,从而导致原有功能退化和社会结构解体,成为与城市周边环境有巨大反差的“城市角落”。①在2004年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对北京“城区角落”的调查中,北京前门街道、大栅栏街道等大批历史街区均在其列。因此历史街区保护的首要目标就是要保护街区风貌,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维持社会结构。积极保护历史街区既是留住城市记忆,保护城市遗产的需要,又是情系百姓生活,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另一方面,历史街区的保护也不能操之过急,急于求成。历史街区的保护是长期的,分阶段的,要循序渐进,步步推进,切忌急功近利。我们是历史文化遗产的托管者,我们这一代人做不了的事情可以让下一代去解决,要一朝一夕恢复几百年的原貌必然是做表面文章。同时,历史街区的保护需要有正确的理念。否则就会把历史街区当成是一般的旧城改造,以开发的方式沿用一般详细规划的做法排房子;或是往往受“短平快”的工程的要求,采取推倒重建的方式,把历史街区新修成了仿古一条街;或是把历史街区当作是整个文物古迹,采取冻结保护的方式,拒绝对历史环境的必要改善;或是把街区内的居民全部赶出,任意改变原有街区功能,使生活的历史街区变成布景的旅游景区。种种这些问题都违背了历史街区保护的基本原则。
1.3.
苏州平江历史街区概况
苏州平江历史街区位于苏州古城东北角,街区面积 116.5公顷,是城内迄今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历史街区。街区内拥有世界文化遗产耦园1处、省市级文物古迹100多处,历史建筑16.7万平方米。街区至今保持了自唐宋以来水陆结合、河街平行的双棋盘街坊格局。城墙、河道、桥梁、街巷、民居、园林、会馆、寺观、古井、古树、牌坊等历史文化遗存类型丰富且为数众多,堪称苏州古城的缩影,是全面保护苏州古城风貌的核心地区。(图1)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平江历史街区保护规划在常规保护规划的基础上,结合街区具体实际,努力探索以下规划编制和实施的新方法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