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7/middle/4a603b96t73a20aa82946&690
装饰海曼像的三个贵妇人
英国 雷诺兹 1774年
233.cm x 290.8cm 油彩 伦敦 泰特美术馆
欢 乐 颂
[德国]席勒
钱春绮 译
一
欢乐啊,美丽的神奇的火花,
极乐世界的仙姑,
天女啊,我们如醉如狂,
踏进你神圣的天府。
为时尚无情地分隔的一切,
你的魔力会把它们重新连结;
只要在你温柔的羽翼之下,
一切的人们都成为兄弟。
合唱
万民啊!拥抱在一处,
和全世界的人接吻!
弟兄们——在上界的天庭,
一定有天父住在那里。
二
谁有那种极大的造化,
能和一位友人友爱相处,
谁能获得一位温柔的女性,
就让他来一同欢呼!
真的——在这世界之上
总要有一位能称为知心!
否则,让他去向隅暗泣,
离开我们这个同盟。
合唱
居住在大集体中的众生,
请尊重这共同的感情!
她会把你们向星空率领,
领你们去到冥冥的天庭。
三
一切众生都从自然的
乳房上吮吸欢乐;
大家都尾随着她的芳踪,
不论何人,不分善恶。
欢乐赐给我们亲吻和葡萄
以及刎颈之交的知己;
连蛆虫也获得肉体的快感,
更不用说上帝面前的天使。
合唱
万民啊,你们跪倒在地?
世人啊,你们预感到造物主?
请向星空的上界找寻天父!
他一定住在星空的天庭那里。
四
欢乐就是坚强的发条,
使永恒的自然循环不息。
在世界的大钟里面,
欢乐是推动齿轮的动力。
她使蓓蕾开成鲜花,
她使太阳照耀天空,
望远镜看不到的天体,
她使它们在空间转动。
合唱
弟兄们!请你们欢欢喜喜,
在人生的旅途上前进,
像行星在天空里运行,
像英雄一样快乐地走向胜利。
五
从真理的光芒四射的镜面上,
欢乐对着探索者含笑相迎。
她给他指点殉道者的道路,
领他到道德的险峻的山顶。
在阳光闪烁的信仰的山头,
可以看到欢乐的大旗飘动,
就是从裂开的棺材缝里,
也见到她站在天使的合唱队中。
合唱
万民啊!请勇敢地容忍!
为了更好的世界容忍!
在那边上界的天庭,
伟大的神将会酬报我们。
六
我们无法报答神灵,
能和神一样快乐就行。
不要计较贫穷和愁闷,
要和快乐的人一同欢欣。
应当忘记怨恨和复仇,
对于死敌要加以宽恕。
不要让他哭出了泪珠,
不要让他因后悔而受苦。
合唱
把我们的账簿全部烧光!
跟全世界的人进行和解!
弟兄们——在星空的上界,
神担任审判,也像我们这样。
七
欢乐从酒杯中涌了出来;
饮了这金色的葡萄汁液,
吃人的人也变得温柔,
失望的人也添了勇气——
弟兄们,在巡酒的时光,
请离开你们的座位,
让酒泡向着天空飞溅:
对善良的神灵举起酒杯!
合唱
把这杯酒奉献给善良的神灵,
在星空上界的神灵,
星辰的合唱歌颂的神灵,
天使的颂歌赞美的神灵!
八
在沉重的痛苦中要拿出勇气,
对于流泪的无辜者要加以援手,
已经发出的誓言要永远坚守,
要实事求是对待敌人和朋友,
在国王的驾前要保持男子的尊严——
弟兄们,生命财产不足置惜——
让有功绩的人戴上花冠,
让欺瞒之徙趋于毁灭!
合唱
我们要巩固这神圣的团体,
凭着这金色的美酒起誓,
对这盟约要永守忠实,
请对星空的审判者起誓!
[必读理由]
德国大诗人席勒的代表作,一曲世界、人类、生命、友爱、欢乐的激昂赞歌,贝多芬为之谱曲,流传世界各国。
[名作赏析]
这首诗写于1785年10月的德累斯顿的罗斯维兹村。这时的诗人在朋友克尔纳等人的帮助下,刚刚从生活的水深火热(债务累累、艺术活动受到严重挫折)中摆脱出来。这些朋友在罗斯维兹欢聚一堂,并且邀请席勒参加。在朋友热情的笑脸面前,在青翠的绿荫下,在欢声不断的野餐会上,席勒被这种氛围深深感染,一股欢乐的源泉在诗人的心中奔涌而出,诗情荡漾。这首著名的颂诗就这样诞生了。
诗共分8节,每段的后面都有“合唱”部分,作为正诗的副歌,使得诗歌的结构更加完整、情绪更加热烈、更易于打动人。诗中以山洪爆发般的热情和一泻千里的气势对友谊、自然、欢乐、上帝、神灵作了赞颂。
诗人赞美赞美友谊,友谊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它让人得到温暖和欢乐。诗人赞美自然,她是人类的母亲,自然的乳汁是快乐的源泉。在她的眼里,万物平等,即使蛆虫也能和天使一样获得快乐。
诗人赞美欢乐。诗人把欢乐比拟为天上的女神,她能缝合世间一切的裂痕;她是自然界坚强的发条,推动世界永恒运行,使鲜花开放,使太阳照耀大地,她掌控着我们看不见的玉石俱焚她是生活的向导,引领人们向着真理前进,在信仰的山头欢呼。欢乐是宽容的、涵盖一切的精神,有了她生活中的一切都会变得美好。
诗人也赞美上帝、神灵,特别晨副歌中,诗人大声喊出了自己心中对上帝、神灵的赞美和神往。也许只能信仰的力量才能表达诗人心中的坚定和赞美,也许上帝就是欢乐的化身。
诗在泛爱主义思想的笼罩下,始终充满着乐观进取的精神,一种轻松欢快的情绪,一种人类的精神,一种生命的热情在不自觉中感染着读诗的人们。这种情绪、激情在半个世纪后为音乐家贝多芬感受到,贝多芬为这首诗谱了曲,作为他的《第九交响曲》的结束合唱曲,此后《欢乐颂》与贝多芬的交响曲一道传遍世界。
[推荐阅读]
《希腊的群神》、《理想与生活》、《异国的姑娘》
http://s5/middle/4a603b96t8454805d1604&690
席勒(1759——1805)
[作者简介]
席勒,J. C. F
(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Schiller
)德国戏剧家、诗人、德国古典主义文学的创始人之一。生于内卡河畔的马尔巴赫。父亲是外科医生,后在部队里当军医。1773年符腾堡公爵把13岁的席勒选入他的军事学校学法律,后来才同意他学医。
席勒在这个管束极严、与外界隔绝的地方度过了8年青春岁月。毕业后于1780年在斯图加特某步兵旅当军医。他对当时的专制统治有着深切的体会,1780年写成反抗封建暴政、充满狂飙突进精神的剧本《强盗》,1782年1月13日于曼海姆首次公演获得巨大成功。1782年写出了他的第三部悲剧《阴谋与爱情》,并着手创作新剧本《唐·卡洛斯》。
1783年席勒应聘任曼海姆剧院编剧,1785年4月接受格·克尔纳等四位仰慕者的邀请,前往莱比锡,在戈里斯村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夏天,他的名诗《欢乐颂》反映了这种真挚的友情所给予他的温暖和欢乐。同年秋天,席勒随朋友一起迁往德累斯顿,并在那里完成了《唐·卡洛斯》这部以西班牙宫闱斗争为题材的政治悲剧。这是他青年时代最后一个剧本,标志着他的创作正从狂飙突进时期向古典时期过渡。
1787年7月席勒来到魏玛,1789年经歌德推荐任耶拿大学历史教授。1790年与夏洛蒂结婚。1792年获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公民称号。1788至1795年问,席勒锲而不舍地用了7年时间研究历史和哲学,写出了许多历史和美学著作:《尼德兰独立史》(1788),《三十年战争史》(1792-1793),《论悲剧艺术》(1793),《论秀美与庄严》(1793),《美育书简》(1795),以及《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1796)等。
1793年席勒创办文艺刊物《季节女神》,后又出版《文艺年鉴》。1794年7月,歌德应邀参加《季节女神》的工作,并与席勒订交,从此,两人在创作上互相鼓励,互相促进,德国文学史上开始了古典时期。这期间席勒写了许多深邃的哲理诗。1797年歌德和席勒各自都写出一系列著名的、名为“谣曲”的叙事诗,因而这一年被称为“谣曲年”。此后席勒继续从事戏剧创作,写出《华伦斯坦》三部曲(1798-1799),《玛丽亚·斯图亚特》(1801),《奥里昂的姑娘》(1801),《墨西拿的新娘》(1803),以及《威廉·退尔》(1803),接着又以17世纪俄国争夺王位继承权的斗争为题材,开始创作《德梅特里乌斯》的剧本。由于病情加重,席勒只写出两幕,后三幕只留下一些设想和提纲,便于1805年5月逝世。从现有的片断来看,这本来可能又是一部杰作。
席勒生活的年代,德国还是分裂为300多个小邦的封建国家,经济落后,统治者专制横行。席勒怀有伟大的爱国抱负,他愤怒地抨击鄙陋的封建社会。恩格斯在评论歌德、席勒时代的德国时认为,这个时期的德国“在政治和社会方面是可耻的”,但在“文学方面却是伟大的”。
席勒的一生不断与贫困和疾病作斗争,他以文学为武器,在德国面临拿破仑大军威胁时,奋笔写出《奥里昂的姑娘》和《威廉·退尔》两部爱国主义剧本。席勒运用浪漫主义手法歌颂了英法百年战争中法国奥里昂女英雄约翰娜团结人民、击退敌人的英雄事迹和14世纪初瑞士人民反抗奥地利公爵统治的斗争。席勒的名剧《强盗》、《阴谋与爱情》在人民反抗封建暴政的斗争中推波助澜,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席勒的诗歌《欢乐颂》被著名音乐家贝多芬纳入《第九交响曲》,通过合唱形式传遍了全世界。
http://s15/middle/4a603b96t845485b0423e&690
德国文坛上的双子星
席勒比歌德晚生10年,却比歌德早逝27年!他和歌德被誉为德国文坛上的双子星,这位生前总跟贫穷与疾病相纠缠的苦命天才,死后却像彗星一般耀眼!他不仅是德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美学家和历史学家。在他的陵寝里与他静卧在一起的不是他的夫人,不是他的亲属,而是他生前的伟大盟友歌德。两人整整十年的亲密合作,谱写了德国文学史上最辉煌的“华彩乐章”,给世界文坛留下了一段动人的美谈。
http://s1/middle/4a603b96t845487472ea0&690
席勒故居
席勒故居在歌德故居北边,步行只需五六分钟。在1802年,席勒(Friedrich
Schiller)买下这幢三层小楼,和他的妻子夏洛蒂(Charlotte)以及4个孩子在这里一直生活到1805年他去世。在1826年他的妻子也去世后,这幢房子被出售。20年之后,1847年魏玛市政府买下这幢房子,并且开放席勒书房,之后又开放了阁楼的全部房间,来让人们纪念席勒,故居的其余部分被作为德国席勒文化交流的场所,也作为歌德文化交流场所。在1984年到1988年通过考古研究和复原工程,故居被全部恢复了原貌。
内部被复制成席勒时期的样式,部分的装饰品也用了原始的物件。席勒的书房,工作室和席勒用过的家具都在第三层的阁楼上。靠窗的书桌上放着他用过的羽毛蘸水笔、墨水瓶、镇纸、纸剪、烛台和鼻烟壶。他在这里写下了《墨西拿的新娘》和《威廉·退尔》。1805年,当席勒感到自己病况恶化时,为了继续工作,叫人把病榻搬进工作室,后来他在工作室里与世长辞。二楼是他的妻子夏洛蒂以及4个孩子的卧室。第一层是厨房、仆人房,还有用来展示这座房子以及席勒在魏玛社会地位历史的展室。
相关链接:
席勒:《欢乐颂》名垂千古——严宝瑜
我爱你,我的爱人——泰戈尔
披着深色的纱笼——阿赫玛托娃
一朵红红的玫瑰——彭斯
灵魂选择自己的伴侣——狄金森
我愿意是急流-裴多菲
咏水仙——华兹华斯
错误-郑愁予
醉歌——岛崎藤村
烦忧——戴望舒
离别二首——席慕蓉
返回目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