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作家镕畅伸出黑手抄袭《纸飞机》
记者 何红
5月11日,甘肃青年作家严英秀手里翻开一本杂志,突然她的双眼定住,顿时感到天旋地转。原来2009
年第3期《中篇小说选刊》发在头条署名镕畅的小说《没有七彩的灯》,竟然是她自己写的小说《纸飞机》,内容相似,细节相似!自己辛辛苦苦写出来小说,神不知鬼不觉的被刊登在杂志上,署名也被易为镕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当事人严英秀,系甘肃联合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甘肃省作协会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会会员,甘肃省当代文学学会会员,曾以“菂儿”的笔名在《民族文学》、《散文天地》、《诗歌报月刊》、《作品》、《现代妇女》等刊物上发表诗歌散文作品百余篇(首),以本名在《文艺争鸣》、《当代文坛》、《文学自由谈》、《名作欣赏》等刊物上发表评论三十余篇。
小说《纸飞机》辗转泄露
2006年12月,严英秀创作完成了中篇小说《纸飞机》,由于近年来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科研方面,所以一直未对小说做修改定稿。
2008年12月2日,严英秀将《纸飞机》做了修改后通过电子邮箱发给了文友——甘肃省委党校教授、评论家杨光祖看。
几天后,严英秀打电话给杨光祖,他说小说写得非常漂亮感人,他愿意推荐给《西湖》杂志发表。于是,在2008年12月21日,严英秀又改动了一些细节,将定稿再次发给了杨光祖。不久杨光祖说《西湖》没有回音,问严英秀可不可以转投给《时代文学》,严秀英表示同意。
事情过去五个月之后,发生了前面提到的那一幕。2009 年5月11号晚,严英秀偶然看到2009
年第3期《中篇小说选刊》发在头条的署名镕畅的小说《没有七彩的灯》(原载于《黄河》2009年第2期)于是,细读下去竟然发现是自己的《纸飞机》!
震惊之余,严英秀当即给杨光祖打电话,问镕畅是何许人?我的小说怎么以她的名字发表了?杨光祖称当时不知道这事,他听后也非常愤怒,他说他曾把《纸飞机》通过电子邮箱发给镕畅,只是想给她看看,但万万没想到镕畅竟会据为己有,公然剽窃发表(严秀英刚开始以为杨光祖在鲁院认识的镕畅,后来知道他们没见过面,只是有文字往来)。
杨光祖当时就联系镕畅,但对方说她在外地,待有空再联系。后来又说外公去世,正在处理后事。之后几天,杨光祖不停地打电话、发短信给镕畅,但镕畅始终回避就事件做出正面回应,到后来干脆拒接杨光祖的电话。无奈之下,杨光祖通过鲁院的镕畅的同学给镕畅传话,但至今仍未得到镕畅的任何正面回答。
从5月11日晚到今天,严英秀在整个过程中没有和镕畅做过任何形式的联系。只是在与杨光祖商议后,12日分别给《黄河》和《中篇小说选刊》杂志的主编写信,反映了镕畅剽窃严英秀的小说的事,希望杂志能帮助严英秀主持公道。
严英秀的《纸飞机》除了有电脑上的输入、修改记录和发给杨光祖的邮件记录,还完整地保留着三年前的手稿(影印件附后)。
另外,严英秀的同事刘永睿老师曾在2006年帮严英秀打印《纸飞机》,同事张爱兰、许玲、金艳霞老师都曾在打印时读过小说,并曾与严英秀讨论过小说的情节,提过修改意见。现在知道严英秀的小说被抄袭,他们主动写了证明材料(附后),并提供了他们的电话号码,协助调查。另外,严英秀的老师、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邵宁宁也曾在两年前详细读过小说。
镕畅署名的《没有七彩的灯》可以说完全照搬了严英秀的《纸飞机》,严英秀对她所做的细微变动做了详细比较。《没有七彩的灯》中,仅有两小段诗文不是出自严英秀的《纸飞机》,属于镕畅自己加上去的内容。镕畅不但抄袭了严英秀的作品,而且抄袭了文学大师泰戈尔的作品《吉檀迦利》的第17节。
黑手将《纸飞机》变为《没有七彩的灯》
严英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真反复的对比了镕畅抄袭的证据。
1、改变题目:《纸飞机》改为《没有七彩的灯》,相应地将小说中两处写到的“纸飞机”的意象改为“纸灯笼”。
2、人物姓名的变动:将《纸飞机》中的人物“阳子”改名为“吴双澄”、“剑宁”改为“严青”、“萧波”改为“郭露红”、“马岩海”改为“王木阳”、“汪墨函”改为“朱迄惟”。
3、删节:删掉了《纸飞机》的五个部分的小标题,以及有关两个配角人物丁梅、石超的文字,字数1400左右。
4、添加:添加了《纸飞机》中没有的两小节诗文(见《中篇小说选刊》2009
年第3期第5、6页),共281个字,其中后一节一字不差地抄袭了泰戈尔《吉檀迦利》的第17节(见《泰戈尔作品集1〈吉檀迦利〉》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30页)。
5、次序调整:把《纸飞机》中第二部分的最后几段文字原封不动地放到了小说的第六部分。
6、词语置换:比如把穿着“大摆裙”改为“牛仔裤”,“黑色羊毛衫”改为“白色毛线衣”,“面条”改为“饺子汤”,“咖啡馆”改为“茶馆”,涉及到的一两本书名做了变换。
除以上几处外,镕畅几乎一字不落地照抄了严英秀近30000字的《纸飞机》原稿。
杨光祖在与镕畅频繁的电子信件交往中,杨光祖觉得已经建立了互信的平台,而且镕畅是山西颇有名气的新锐女作家,获了许多奖项。《山西文学》《黄河》等刊物都非常重视她,把她作为重点作家大力推介。在来往信件中,杨光祖感觉到镕畅对文学的真诚。镕畅对杨光祖的意见也很看重,曾经约杨光祖给她的朋友写评论,首发在《娘子关》上。因此,杨光祖发现网络、报刊上的好文章,经常推荐给她阅读是常有的事。
严英秀女士的小说《纸飞机》(署名菂儿)是2008年12月2日从邮箱发给杨光祖。杨光祖本人说作家寄来的未发稿自己从不给不相关的人寄。这次因为严英秀在作品上署的是笔名“菂儿”,而这个笔名当时杨光祖不知道是谁,作品后面也没有标明作者单位,他错以为是网络下载的,——杨光祖经常从网络下载好文章,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里。于是就顺手寄给了镕畅,希望她读读,当时也仅仅是作为一种交流,一种圈内的交流,亦有推荐之意。文友之间小圈子传阅稿子本是很平常的事情,杨光祖给她稿子,是让镕畅看看,不是让她抄袭!
这在杨光祖的电子信箱都有记录,时间是2008年12月18日09:35:07(电脑记录显示)。下面是电脑信箱原信:
寄来一篇小说,我说了,不知道是谁的,很惭愧,这是我的失职。每天读的东西太多了,很多事情就忘了。但这片小说不错,写爱情写得真好,看得我都流泪了。当然可能与我的脆弱有关,不要见笑哦。
附件就是《纸飞机》。
12月19日,严英秀打电话问杨光祖作品如何,杨光祖才醒悟这是她的作品,非常激动地说了自己的真实感受。
杨光祖自己说,听到镕畅抄袭的消息是在2009年5月11日晚上,那时他在九江出差。听说抄袭《纸飞机》后,当时吃了一惊。
杨光祖只给《西湖》吴玄、《时代文学》赵月斌前后推荐过(他们都已经给我寄出了编辑部收到该文的证明)。可惜至今都没有公开发表。
那天晚上,杨光祖辗转反侧无法入眠,也无法相信这是事实,于是给发了短信,希望她就此事做出解释。没想到山西作家镕畅回信说:“风来了雨来了磨折来过了文学是什么写作是什么名利又怎样我已不想再去探究了我很累很烦很厌倦是高举利斧是挥舞大刀片请便吧我现在是毫无反抗能力的人了”,时间是:2009.05.12.00:26:03。这个短信杨光祖一直存在自己的手机里,并转发给了《文学报》总编陈欣耕,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白描。再去短信,她就开始说什么她外公去世了,她写作的意义没有了,还有:等两天与你联系等等的。这些短信现都在杨光祖的手机里。
随后,记者通过多种方式与山西作家镕畅联系,欲对此事进行相关的采访,但是,始终处于关机状态。
本报记者将继续跟踪采访。
地址:http://www.hncnn.com/houtai/news_view.asp?newsid=6166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