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十六字诀”问题教学法理论初探

(2008-06-30 21:05:07)
标签:

爱在中国行

高考

家庭

教师

教研

教育

老师

校园

英语

杂谈

中学生

分类: 课题研究成果展示

                   “十六字诀”问题教学法理论初探

                              陕西省潼关县潼关中学张亚聪

                                    2008年6月10日

 

一、“十六字诀”问题教学法理论的实质

当前,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存在着三大难题:一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太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二是学生的课外作业太多,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三是每个学校都有大量后进生,许多任课教师和班主任都束手无策。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小、初、高中英语三级模块教学衔接的脱节。“十六字诀”问题教学法旨在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信心,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验成功,培养学生学习策略和学习技能。通过调查数据显示,70%的潜能生更喜欢带着问题听课,认为这样进步更大。“十六字诀”问题教学法重在“先学后导”,“做中学”, 重在质疑和解决问题,不仅关注群体差异,也考虑了个体差异,是使差生优化的一剂良方。在课堂生成问题的指导过程中,需要高度智慧的老师,需要高素质高水平的老师,所以老师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自身文化专业素养非常重要。

“十六字诀”问题教学并不是放羊式教学,它是在老师精心备课的指导下,围绕课题展开讨论生成新问题,切实做到新旧知识的衔接,促使学生“在教中练,在练中学”。摒弃了旧的传统的“填鸭式”的“满堂灌”和“一刀切”教学模式。

 

二、《新课程标准》为“十六字诀”问题教学法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基础。

《标准》的宗旨是课程理念的转变是倡导自主性、研究性和合作性。价值取向的转变是构建学生能力建设为中心,注重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目标是三维目标,即知识、过程和情感。课程内容的转变是以教材为轴线、活动为纽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多元化内容。教学方法是强调教学是“做中学”的自主性学习。课程评价是发展性、激励性、开放性、多样化、过程性评价。教师的角色是由传授者转变学生自主学习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学生思想与行为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师生交流大会的主持人和沟通者。

新课程观重视实践经验在书本知识学习中的作用,强调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知识经验是能力提高和发展的基础,没有足够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就不会有较高的能力。有时,“过程”比“结论”更具有意义。它能唤起探索与创造的欢乐,激发认识兴趣和学习动机。教师要实施新课程就必须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要考虑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即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在当前现代科技发展相当快的时期,人类学习是人类生存的根本。要实施新课程,教师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换句话说,教师要进行学生学习策略的研究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现代国外教育理论给了“十六字诀”问题教学法的科学的依据比较研究。

1、张思中“十六字诀”教学法和“十六字诀”问题教学法的研究比较

张思中老师的“适当集中,反复循环,阅读原著,因材施教”十六字教学法中,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探索一条“让学生学有所得,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行之有效方法。“集中和循环”体现了语言学习的认知规律,“阅读原著和因材施教”符合语言感知规律。“十六字诀”实现了知、情、意、行的辩证统一。“十六字诀”问题教学法不仅和它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且更体现了新课标倡导的人文主义思想。

2、布卢姆的“反馈教学论”和“十六字诀”问题教学法的研究比较

       布卢姆肯定学生的能力,承认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就是师生忽视了教学反馈,未及时对学生某些学不会知识进行补救,给学生以后学习造成了困难。

“十六字诀”问题教学法提出的“生成问题,及时点拨”,就是一种比较科学的全局教学观和个体教学观的有机结合,也就是所谓的差生策略。“十六字诀”问题教学法的“六阶十五环”其最终是生成问题,解决问题,查漏补缺。其实做教学反思,就是发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从而做好学习内容的很好衔接。

4、苏霍姆林斯基和“十六字诀”问题教学法的研究比较

      “和谐师生关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我认为教学成功与否,有时不在于老师课讲得多漂亮,却在于学生对老师的认可度。你说你课讲得好,你说你讲的多重要,可学生他在游戏,他在看数学,根本没听进去。其失败就在于没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起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显得非常重要,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苏霍姆林斯基对此有过深入的研究,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作为老师,要研究如何展示自己人格的魅力,利用高尚的人格的魅力去教育学生,去熏陶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收效。

“十六字诀”问题教学法课堂问题的顺利生成,关键在于小组讨论的成功与否。小组活动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形成宽松,民主,和谐,融洽的生生和师生课堂互动环境。

5、构建知识教学说思想“十六字诀”问题教学法的研究比较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所获得知识的过程是知识的建构过程.是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已有的知识和老师、同学、资料等的帮助,完成知识意义建构而获得的,而不是老师将知识灌输给学生的.由于现在的课堂教学方式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影响,学生没有获得科学的获取知识的方法、方式.我认为,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并非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落后,而是不能把理论和实践统一起来,造成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教师的课堂提问,是通过课堂观察和课堂实录的研究手段来帮助和促成学生构建新知识。

“十六字诀”问题教学法也是在生成问题的过程中构建新知识体系的过程

6、邱学华尝试教学法“十六字诀”问题教学法的研究比较

“邱学华和尝试教学法” 的本质就是尝试成功。尝试成功与尝试教学法是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的活标本,具有鲜明的“实践——认识——再实践”的活力,从一开始在受教育者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伴随着其一生成长的认知之树的良种。

     尝试成功与尝试教学法以尊重主体的学习地位、满足主体的“需要——创造”之意愿为出发点和归宿。从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无限的生命力。

  尝试成功和尝试教学法提示了学习的本质,特别是学校的课堂教学法活动中学习本质,即在正确的教育导向下,“为成功去尝试”、“尝试能成功”。学习成为自我激励的良性循环的幸事。

7、魏书生的兴趣教学法和“十六字诀”问题教学法的研究比较

我国著名教育改革家,全国特级劳动模范魏书生老师在教改实践中,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中心,重观科学与民主,创造出一系列新的教学方法。六步教学法就是其中之一。六步教学法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六点。

  一、定向。就是确定这一课的学习重点。例如讲《桃花源记》一课,生字有哪几个;词,虚词“焉”的用法,“妻子”“阡陌交通”古今词意的不同;句,这一课的省略句式比较突出,列为重点;译,哪一段是重点。还要理解作者在这篇文章里所表达的政治理想以及这种思想的局限性。

  二、自学。学生把课文通读一遍,逐段翻译。不懂的地方,留待下一步解决。

  三、讨论。前后左右每四人为一组,把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互相讨论;讨论也不能解决的问题,留待答题去解决。

  四、答题。也是立足于由学生自己去解答疑难问题。由每个学习小组承担回答一部分问题,如第一组回答第一段中的疑难问题,第二组回答第二段。这样,疑难之处越来越少。然后由教师回答解决剩下的疑难问题。

  五、自测。根据定向指出的重点、难点,以及学习后的自我理解,由学生拟出一组十分钟的自测题,由全班学生回答,自己拿出红笔来评分,自己检查学习效果。

  六、日结。下课前,每个学生在自己座位上口头总结一下这节课的学习过程和主要收获,再不同类型的学生中选一两名单独总结,使学生接受的信息得到及时的反馈。

  六步教学法以知、情、行、恒相互作用的规律为依据,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知,就是使学生认识求知的重要,唤起求知的欲望。

  情,就是让学生体验获得知识的欢乐和幸福。

  行,是让学生了解自身学习活动的方向和规则,提高效率。魏书生同志总结出的“四遍八步读书法”包括:第一遍,跳读。第一步记梗概,第二步记主要人、事、物或观点。这一遍的阅读速度,是每分钟1500字。第二遍,速读。第三步复述内容,第四步理清结构。这一遍的阅读速度是每分钟1000字。第三遍,细读。要完成理解和掌握字词句,圈点摘要,归纳中心这样三步任务。这一遍的阅读速度是每分钟200字左右。第四遍,精读。完成第八步分析写作特点的任务,速度不限。四遍八步读书法,旨在培养初中学生的阅读和思维能力。

  恒,就是在学习中要有恒心,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

 

 

 

参考书目:

      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  主编 魏书生  漓江出版社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苏),苏霍姆林斯基著,教育科学出版社31

     《邱学华与尝试教学法 》  邱学华,苏春景编著 中国当代著名教学流派第一辑(中国青年出版社 / 2001)

     《张思中外语教学法概述》上海华东师大一附中张思中(摘自《人民教育》1999年第二期)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试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人民教育出版社》

    《义务九年制小学学英语新课程标准》(试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人民教育出版社》

    《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试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人民教育出版社》

     《做研究型教师》主编谭仁杰《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