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妈猫爸》播完已经有很长一段日子了,前一段时间,看到网上很多的帖子,掀起了各种“育儿问题”热议。当时没有参与,因为自己是后面追的剧,加上上周末吧,才算陪着老妈又再看完了一遍,全当自己是在温习。在热浪即将退去,自己也来说一说这部非常不错的电视剧吧。
该剧的好,在于抓住了当下社会很多家庭在教育方面的诸多现实问题。从开篇的孩子上学是选离家近,还是买学区房入重点小学,到孩子教育是重视“学习成绩”还是“心理和素质”,等等,所到一处,统统都有现实生活中的翻版和原型。虽然,剧中很多手法有些表现夸张,但不足以影响该剧的收视率和欣赏程度,反倒是越这样的表现手法,越能吸引观众的眼球,抓住大众的心声。
前一段时间,很多大咖们在网上写的帖子,基本上对这一部剧里的很多细节都有点评到。今天,就想着从我个人的角度出发,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开始,我并不知道有这部剧,但是,自己知道的貌似也不算晚。记得是某天晚上,无意中在天津卫视台看到演的第二集,看了不到十分钟,觉得不错。就想着,自己没有时间,得等抽出功夫来去看一看。
自己真正被吸引,是从虎妈铁打的心给孩子买学区房开始的,太现实版的生活写照,而自己也即将要面临这个问题,于是,就一集一集的努力看下去。可以这样准确地讲,我的确是被毕胜男这个活脱脱的虎妈吸引住,也铁了心要看下去。而当看到22集左右的时候,我又决定开始放慢脚步去看了,让我有这样想法的,恰恰是故事里那个不太讨巧的角色—唐琳,一个所谓的留洋回来的教育专家,猫爸的初恋。唐琳的出现,让我觉得无外乎就是“中美派教育理念”的绝对冲突,加上“现实版小三”的情感纠葛,突然一下感觉编剧开始进入“落俗套”的漩涡。而再次让我彻底回归这部剧的本真的,是该剧最后部分,矛盾的冲突到了白热化,突显孩子的成长最终要依赖“原生家庭”,父母才是亲子关系中的关键,而夫妻关系的融洽才是孩子真正幸福的根源,其他一切都是建立在原生家庭和睦的基础上,其他什么教育方式,没有好的家庭依托,也都免谈。
细数该剧中的种种角色冲突,无非是以教育子女为主线展开各种家庭内部的矛盾斗争,最终回归幸福的起点。看完这部剧,细细品味个中滋味,余味还是非常醇香的。
下面,我就针对该剧中的各个角色,逐一谈一谈我的感受。
我最喜欢的还是“虎妈”这个角色,喜欢的理由有三点:第一、事业上的女强人,家庭中的顶梁柱,生活中又是一位能力强且肯吃苦的女人,虽然有的时候过于强势,但是,恰恰是她的这些优势,才成就了她事业家庭两不误,家里家外是好手,打退了不择手段的下属,得到了领导的认可,为茜茜争取到了上学的名额,也为自己的大姑子赢得了离婚后的应有权利,同时击退了所谓的“小三”。第二、特别喜欢毕胜男的“面对现实”,在剧中有很多的细节都能将毕胜男的那种“现实主义色彩”展现淋漓尽致。该剧开头,毕胜男发现孩子照顾“隔代”问题,对自己以前一直忙于工作而忽略孩子成长问题进行了自省,做出了一些比较理智的决定。在认识到幼升小现实的残酷后,马上着手孩子的“教育”,在事业和家庭矛盾的时候,毅然决然选择了后者。在该剧中后段,面对“小三”,更是“现实”和“理智”的勇者,与“唐琳”形成鲜明的对比,成为了最终的“胜利者”。第三、宽宏大度,也敢于担当,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剧中有很多感人的地方,比如,毕胜男为了茜茜辞去自己已有的职位;为了茜茜选择更换班主任,但后来发现自己的想法错了后,勇于和老师道歉;不计前嫌,推荐算计过自己的下属;包括最后茜茜失语不理妈妈,在帐篷内外,那一番掏心掏肺的和孩子的对话,这些都让人久久难忘。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虽然毕胜男有那样或是这样诸多不足的地方,很多时候也会犯将自己的意识强加于孩子的问题,也有让人叹息的地方。比如:有时莫名其妙会把自己的情绪带给孩子,不太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能做到多和她沟通和交流等等,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毕胜男几次没有让茜茜参加课外活动,还有“撕毁孩子的日记”等等。但是最终她找到了一个方向,也会不断总结自己在教育方面的不足,吸取各方经验,还算是位还不错的妈妈。
接下来就说说唐琳吧,这个角色真心不讨巧,至少对于我来讲,是不太喜欢这类型的女人(虽然,我不应该带有个人感情色彩,但确实是平和地慢慢看看剧情的发展后仍旧给出的答案)。唐琳给人的感觉,多少有那么一点自持清高,看似非常有艺术气息,追求生活品质,又讲究生活方式,加上留洋回国,带着“国外”的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出发点是本着拯救国内很多错误的育儿理念而来的,我也承认呢,她的很多理念是没有错,而且也有很多是很积极的,需要我们去认真推敲和学习,去反思。但是,总觉得这个角色本身就是带着个人情感纠葛进入的,在处理自己情感问题上,并不算很理智的一位女性,且,总是活在过去或是一种自己构想出来的想象当中,她对罗素的情感虽然是说的通也是能够被理解的,但是一个不能很好处理自己情感问题的女人,一个和自己女儿在沟通上有“障碍”的人,又如何拿这些可贵的理念去影响别人呢?特别是在和毕胜男对比之下,她的“活在念中”就更为突出了。当然,她所带来的一些相对先进和好的育儿理念,还是希望大家可以一起分享。比如:在亲子关系中,如何建立一种平等的,共同的观念,如何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快乐的过程中去学习。注重孩子成绩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孩子内在的,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一味的打压和武力对抗,教出只会考试的机器,不要一味望子成龙,丢掉了原本孩子本真的东西等等。
崇洋的大姑子,不成器的小舅子。这二人应该被划分在一个大类里。一个家庭的教育是好是坏,并不完全是可以通过子女的“成功”就来定论的。而毕胜男的家庭中,姐姐的强势加上弟弟的不成器,一个成功+一个失败,确实是拜他父亲的严厉管制和母亲的护犊子所赐。而罗丹和罗素一家,罗丹崇洋,最终以和老公的失败婚姻告终而打破了她的各种美梦。罗素在处理一些问题上,身为一个男人却总显现的优柔寡断,两人虽然都算有板有眼,说的过去呢,但是,各种性格和生活方式,确实受到母亲那种高大上之优雅的完全影响,这种影响呢,不能说好,也不能说不好。说这些,是想最终说明:子女的一切来自于原生家庭的给予。对孩子的教育要追根到本,应该是这个家庭的很多理念,同时,家庭中“略微强势”的那一方就占据了绝对的影响力。孩子的映射,等到成年后就会方显出来,大姑子,小舅子,还有罗素和毕胜男,实质就是自身原生家庭的一个映射,希望这种影响力不要再完全渗透到在下一代身上就好。
说到家庭的长辈,最后就要谈谈这四位长辈,最没得救的就是茜茜的姥爷,都不是专制,严厉可以形容的。可谓该剧之中所到之处,几乎没有可取之处。直至最后茜茜背“必胜决”时摔下楼梯,失语后才算彻底醒悟。说到这个人物,几次让我无法理解,但是后来细细推敲,一位站在讲桌上一辈子的老师,到最后落得学生不理的田地,也是可悲。就是这样,却成就了毕胜男不屈不挠的个性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如果说他真没有一点可取之处呢,也不完全的对。加上整个故事进展中,老人家一直在汲取自己的经验教训,变换自己的教育方式,递进式的,也算是要求进步的,只是,所用方法有很多实在不敢恭维,太过激进和强烈,反倒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不过,毕大千最后的感悟还是蛮让人欣慰:“我们要尊重每一个生命的成长过程,这才是我们身为人师应该去体会的。”再来说说罗三省,这位老人家还是很不错,特别是他的一些教育下一代的理念和方式,以及为人处世的观念都是让人尊重和学习的。鼓励孩子去上私塾我并不是很同意,但是实质老人家是在主推“仁、德、礼、让、贤”,这是中华的传统,恰恰是现代教育体制以及更多仅仅注重孩子“成绩”的家长应该关注的。“吾日三省吾身”罗三省正如其人一样,算是位贤明的爷爷。“高大优雅”的奶奶,以及“护犊子”的姥姥,在隔代教育上总会出现娇惯问题。本剧开始,茜茜和一家人去探望奶奶的老朋友一家,这位在奶奶精心呵护下的小公主,实在让人瞠目结舌。虽然,我没有女儿,虽然女儿应该“富养”,但是这样的“公主气质”还是不要也罢。
大家会发现,我一直都没有讲本剧中的“猫爸”,也没有提及该剧中另外一个有看点的人物:“狼爸”。这两个角色也是相比较而言之的。“虎妈”到底更适合谁呢?到该剧最后的部分,当“狼爸”那段“告白”后,可能很多观众都有念想“你快点和狼爸在一起吧!”是的,相比猫爸来讲,狼爸更有一个男人的担当。在教育自己的孩子上,他更坚定,更果断,更有威严和震慑力。虽然,有些方法也是不够柔和,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一些童年的阴影,反思其家庭环境也不误一些道理。正是因为他的一些坚定,杜一诺小盆友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并且,在比较好的成绩之外,我也看到了这个孩子很多内心坚定和纯真的东西,虽然父亲对他十分严厉,可他对父亲的孝心从不减,也许这正是丧母家庭中孩子反倒可以更努力更好的活下去的原因。猫爸的快乐育儿我是不反对的,只是,他在一些育儿的观念中总是与“虎妈”成为一种对抗力量,以及从开始处理和唐琳的感情中,那种拖泥带水的风格,我是不太赞同的。
说到这里,我就想再和大家分享一下育儿理念和亲子关系的建立。
虽然我的孩子还很小,对教育已经上学的孩子完全没有经验。所以,在这里我仅仅谈一点我的想法,仅供参考。
首先,对孩子的教育理念,在一个家庭中不能有超过一股以上的力量,在剧中罗茜茜的家庭,至少有三种以上的力量在抗衡,当然这也是该剧为了展现育儿教育问题和家庭矛盾的需要。教育理念要统一,如果你是严厉的,对孩子要一板一眼地有所要求,必须做到什么,不能做什么,那么好,你的家庭最好在处理同一件事情上,大家的思想上保持高度的统一。如果你是对孩子宠爱的,或是希望她快乐成长,在寓教于乐中获益,重视过程,那么就请你更多的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尊重他们的想法和行为,这个观念也要统一。这个家庭中就怕爸爸要快乐教育,妈妈要强势镇压,加上奶奶大姑子要宠,小舅子拉着玩,姥爷苛刻,姥姥扮好人,那么只能把孩子逼到一个没有退路的悬崖边。很多人都认为,家庭中就应该有一个来唱“红脸”,一个来唱“白脸”。我个人认为这是不对的,这样下去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有所倾向,倾向他喜欢的那个人,从而有所靠山,与不倾向的那一方成为的假性上的“敌对”,这样是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建立,也不利于孩子自身的发展的。
其次,在统一的教育理念下,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和方法,也可以适当加点调味剂。 观念一致了,我们采用什么方式方法就有所倾向和选择了,也会比较多。当然,如果你一旦选择了一种方式和方法,就尽可能去坚持它,除非这个方法确实需要改变了,不好使了。同时,相同一个方法,也有可能这一次可以,下一次行不通,也有可能这件事上可以,另外一件事情上行不通。一定要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不断积累经验,弥补不足,做到与时俱进,才能在适当的时候,用对适当的方式方法。
最后,记得要如何对待你的孩子,就像用全部的心去对待一个生命一样。我一直认为:0-3岁时,母亲和孩子是不可分的,这时需要深度的陪伴;3到6岁,孩子和母亲的关系是半分离状态,同时,也是小小世界观的基本形成阶段,这个时候,特别是男孩子,父亲角色的再深入特别重要,同时,也是引导心理和习惯养成的最佳阶段;而6到12岁,也就是该剧中罗茜茜的年龄段,应该是父母对其尊重的一个重要阶段,这时候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独立思想,虽然还不成熟,但是却不能去强加意识于上,对孩子的各种情感和她们的行为,思想意识等都要尊重,这样才能促进他们的成熟人格行成;而12岁以上,最好的关系就是:我是你的好朋友,如果父亲不仅仅是父亲,还是一位朋友的那种关系,孩子对父亲的尊重也自然形成。而母亲不仅仅是母亲,更是一位知心朋友,那么,这样的亲子关系就会非常和谐了。不过,一定记住,这里面最重要的是,父母本身的关系要和谐,也是我开篇就提到过的,如果夫妻关系不和谐,其他一切都是枉然。
文章写到这里,我要说的基本上都说到了。就在落笔之际,在和大家探讨一个点:那就是,孩子的快乐究竟应该是什么?而家庭对于孩子追求快乐的教育理念又该是什么呢?我们说,大凡快乐,就是三种,一种是竞争式的,认为只有赢才是快乐的根本。像剧中毕胜男不择手段的下属,虽然是名牌大学毕业,连续跳级,成绩优异,也有能力,但是为了赢,却选择不择手段,这绝对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快乐。她的出现让毕胜男思考将如何培养自己的女儿,获得真正的快乐和成功。二是条件式的,即拥有了某种条件就会快乐,比如:剧中崇洋的大姑子,抑或很高大优雅的奶奶,又或是专制的姥爷等等,他们认为快乐是有条件的,有房子,可以用洋牌子,或是说可以过优雅的生活,或是可以取得很好的成绩等等,其实,这样的快乐终究是来自外面的世界,而不是自己的内心。而第三种快乐,是无条件的快乐,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快乐,是人们追求的真正东西,也是内心最真实的感受。然而,很多人都不会或不能真正做到。然而,孩子是最本真的,她们是最有权力得到最本真的快乐,比如,小孩子玩沙子就可以非常尽兴,或者一群小朋友追赶在一起,又或者一起到大自然中去探索去发现,这些是他们的权力,也是快乐的根本。
好了,说了这么多,归根到底,如果想做虎妈,也没有问题,请做一个和孩子一起快乐的虎妈,学会真正从内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去尊重他们,尊重每一个生命赋予的权力和意义。
背影音乐:虎妈猫爸主题曲 动物森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