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的庐山之行比较特别,因为这是我头一次参加厂里的疗休养,和单位的同事一起徜徉在美好的大山风光旅途中。其实,和组织一起出来,算来也不是第一次。还记得那一次,是那年的世博会,也清晰地记得当时的自己,顶着四十度高温,走到脚打了十多个水泡,还在晚上11点钟,徒步,拎着鞋,光脚走回乘地铁的六号门,夜里十二点还游荡在上海的大街上。在一个像“炼丹”一样的“大炉”里,却在下午一两点日头最热的时候,徘徊在蜿蜒曲折的队伍里面一步步前行,22道曲折的弯道,把我和“德国馆”之间的距离生生撕扯开来。喷雾、冰块加上毛巾,还是无法阻止我被刺激到的眼睛不再流出眼泪。那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场景依稀就在眼前。就是这样,我却仍然坚持着,只为了“我来了,既然来了,我希望我眼睛看到的,心里碰触到的是自己尽力做到的极致,是能够感受到的最真实的,我希望我可以看到,无论是哪一面都好。年轻的时候,就是应该这样执着。趁着年轻,我应该努力极致,等到真的走不动了,或许会选择减法的旅行方式。”很多人,可能都无法理解这样,但是,我真的是这样做的。我想,最最糟糕的境遇或许就是这一次吧,那么应该没有哪次会比世博这次的情况还不好。所以,即使,在庐山之行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的骶髂和腰部的伤痛始终纠缠着自己,我本不应该再过渡劳累,我知道。可是,我是那么希望自己如果可以,一定要做到让自己去看,去感受。我是那么希望行走在山间,沐浴在天边,我和很多人不同,大多人是不喜欢爬山的,更习惯于或说是倾向于休闲的度假。而我,旅行的目的,不仅仅是放松,更多的是感受和用不同的视角去看这个世界。所以,如果可以,我希望自己仍旧做到。于是,在去之前的一个半月,我就开始跑步,坚持锻炼的目的,是让我足以能够应付有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也许,我的心里有个念想:“因为自己的疼痛,一直拖着没有认真就医,我很担心,也害怕,我怕庐山是我最后一座山峰了!所以,我必须做到!”也是因为这样,在庐山之行的一路,我都努力坚持着,我想,只有这样,才能看到最美丽的风景。
而这一篇庐山恋,我也想用不同的方式尝试去描写。还记得泰山归来的时候,写了博,现在这篇文章每年都会被百度搜到并点击,可以给去泰山的人们做个参考真好。泰山的博文写的很长,整个文字都是在夜晚登山的过程中。黄山回来后,博客多以图文并茂为主。黄山太美了,图片是必不可少的。长白就更是细细讲述她的各种美了。那庐山呢?照了很多的相片,技术好的,技术不好的,都不算什么,关键是每张照片拿出来,都可以讲出一大堆话来。每一次用心的旅行,都是珍贵的。
背景音乐:那些花儿 朴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