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用心去旅行 |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寻着古人的意境,带着“扬州”的情节,周末里,暂放下手头的工作,约上三五个友人,离开喧闹的城市,下江南扬州走一遭,去领略她独有的风韵和情调。
如果说“烟花三月”,我们必是提早了时辰,这不,天公似乎并不作美,周五晚,走在北京的道路上,刚刚下过雨,天阴冷冷的,但是,还是无法阻挡我们的行程。火车还未抵达扬州时,就开始下雨,想起江南清明时节的“雨季”,恐此趟的行程,只能在这样的天气中进行了。
脚下刚刚踏上扬州的“大路”,就已经感到了她的气息。8点多钟,由于还零星地掉着雨点,天雾蒙蒙的,心情似乎没有刚开始那么的高昂,只因这个天气。出租车把我们送到了“百汇青年旅舍”,一个只属于青年们旅行时的客栈,进到这里仿佛到了属于我们的心情驿站!
9点多从旅店出来,已经晴天,空气有点潮湿,呵呵,典型的江南气候!步行前往“瘦西湖”。一路上的风景已经如画,顿时放松了心情,气氛一下活跃起来。姐妹们都说喜欢江南这种小桥流水,河边柳成荫的景色,是啊,谁不爱呢?...“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独爱她的美,只因她的“瘦”,让我们随着步调,慢慢把她的‘美’道来。
曾有人把杭州的“西湖”比作雍容华贵风情万种的少妇,而把扬州“瘦西湖”比作清秀纤柔婀娜多姿的少女。这个比喻十分贴切,将“瘦西湖”独特的气质和风姿表露无遗。你看:红桥修砌、长堤绿柳、桃岭春深、赏月胜境、湖心钓台、“莲花”浮水、白塔晴云、四桥烟雨等,这一串串的景点犹如一颗颗明珠,镶嵌在瘦西湖这根玉带上。正如诗云:“西湖弯弯水迢迢,两岸绿柳夹红桃。画舫轻移拔绿水,湖中西子更妖娆。”
瘦西湖的“瘦”,彰显她独有的资色,但又不张扬,不妖媚,瘦得恰到好处!美如“瘦”,“瘦”则更美!怪不得女人要“瘦”才会更显得好看!我仿佛在此情此景中找到点根据。
微风徐徐,真庆幸这样的天气,感觉很舒服,虽然还有些潮湿,但是不冷也不热。漫步湖边,三步一桃,五步一柳,不时还和她们亲近一下,寻花问柳,抱柳环桃,留下短暂的片断。
“瘦西湖”的好,就在于水树的交映与游程的曲折。“五亭桥”是瘦西湖的一个著名景点之一,它又名:莲花桥,因为五个亭子屹立桥上,在湖中呈现一朵“莲花”的形状,故得此名。从湖上看去,不时,让我想到一朵莲花组成的腰带紧束瘦美人的腰肢,更显出这位婀娜多姿的窈窕淑女无比迷人的风姿。配上附近的白塔,一横一竖、一白一彩,水中倒影涟漪,别具特色。
而廿四桥不同于五亭桥,则为单孔拱桥,有汉白玉栏相衬,似这美人的玉带,在风中飘逸。洁白的栏板上刻画彩云追月的浮雕。即使不是晚上,桥与水衔接处可使人随时看到云、水、花,如果假想一下,配上夜色和新月,就仿佛置身于:“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妙境中!
离开瘦西湖,还不时留影合念,因为恋恋不舍,对她独有的眷恋之情溢于言表。
足开了一顿火锅之后,我们小憩了片刻。之后就赶往扬州有名的个园和何园。个园以“四季”假山而闻名,进入个园就可以感受四季的节气!向南行,沿花墙有石笋,其间有竹林相呼应,增添春天气息;向西行,湖面的假山临池,池中有鱼,水声潺潺,清幽恬然;北面,黄色山石,拔地而起,盘旋陡峭,仿佛使人突然打了一个凉颤,感到秋的来意;再向东行,山石依靠白墙,犹白雪皑皑,一片冬的画卷…
何园和个园比之,则有过之而无不及。何园被誉为满清后期扬州园林的第一代表是当之无愧的。该园又名“寄啸山庄”,是清同治年间,道台何藏舠在双槐园的旧址上扩建的。如此大的园落,里面承载着整个何氏家族的兴旺和衰败,不时让我联想起《红楼》。由于园主实则为归隐园林,因此,此园可谓别具风格!嶙峋的山石,错落有致的庭院,蜿蜒的楼台水榭,各色的植物花卉,如此陈列和布局的考究,体现出园主的精心和归隐后的别样心情。
晚上,在扬州市中心逛了逛,吃特色小吃,感受一下扬州夜晚的闹市区。
在扬州的第二日,一直下雨,雨中游大明寺,八怪纪念馆,朱自清故居,漫步雨中的扬州街头,是另一番情趣和味道。赶火车的时候,扬州仍在下雨,此次扬州之行,从雨中开始,又以雨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