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财经报:遏浪费莫止步于控“三公”

(2013-05-27 15:08:25)
标签:

财经

                                            

    目前,各地响应中央号召,重拳出击,剑指“三公”消费,吃喝风等势头有所遏制。但应该注意的是,公款消费不仅有“三公”,除了公款吃喝、公费出国(境)、公车采购,还有更多的公共开支项目,存在着浪费的巨大“黑洞”。一些领域的浪费,甚至不亚于“三公”浪费。

    一如楼堂馆所。多年来,国家三令五申,禁止党政机关超标准建设楼堂馆所,并进行过多次清理整治,但从现实看并未达到预期效果。而且,很多地方巧立名目,翻新的“花样”层出不穷。有的暗渡陈仓,名为建“写字楼”,实为盖办公楼;有的则直接以建“技术中心”之名,规避“办公楼”禁令。至于人均办公面积超标,则是更为普遍存在的问题。根据国家控制的党政机关办公用房标准,以县级及直属机关为例,县级正职人均使用面积限20平米,副职限12平米,科级限9平米,科级以下每人6平米,但实际情况,人均办公用房面积超标已经成为各级机关的共性问题。办公楼建设或装修,资金来源不管是单位自筹,还是财政拨款,毫无疑问占用的都是公共资源。

    二如机构“超编”和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吃空饷”。一些地方政府进行的多次机构改革,越改越多,出现了膨胀—精简—再膨胀局面。每增加一个机构,就意味着增加定员定额,增加人头经费,增加行政运转成本。而至于“吃空饷”问题,更有数据为例,在去年全国各地组织的编制检查中,已经公开的川、渝等7个省市 “吃空饷者”就有7万多人。按人均消耗经费支出最低标准(2000元/月),这七万多人,仅发放工资津贴这一项,约需16亿元以上资金。有舆论甚至认为,清理出的问题仅是冰山一角,如果认真进行全国性一次大检查,吃空饷流失的资金,可能更加巨大。

    三如制度性浪费不可低估。目前,由于一些地方政府有很多制度安排不尽合理,其造成的浪费不亚于一些显性领域的浪费。仅以招商引资为例,据上年审计署审计抽查的54个县的招商优惠政策,有53个县以变相方式,减免招商引驻企业应缴财税收入70.43亿,其额度之大姑且不说,这种滥用公共财政资源的问题相当普遍。同时,一些地区为增强招商竞争力,各地竞相采取“零地价”政策,造成的土地滥用和浪费更是触目惊心。而一些地方政府大手笔树起的很多“形象工程”,过度城市、道路建设,过度的土地资源开发等,都实属不可为而为之。制度性浪费,可谓最大的浪费。因为政府制定任何制度,对企业和社会都起着“从众”导向作用。而一旦将“浪费”纳入制度,使浪费成为一种“公道”,是非常可怕的。

     凡此种种,不一而例。尤为值得警惕的是,一些地方官员深谙“融通”之道,上有政策,其常常下有对策。部分人很善用“变通”之法,移花接木,化此为彼,或化公为私。可见,如果仅把目光仅仅盯在“三公”,吃喝费用在账上就可能会变通在单位办公室装修费里,拿“小金库”的钱出境出国也就变成非“公费”化而无法查究,此路不通,路路变通。如此,抑制着“三公”,“四公”、“五公”等其它公共领域的浪费问题就会抬头。按着葫芦起来瓢,是无法达到治理公款浪费整体功效的。因此,治理公款浪费,治理面必须做到“零角落”,执行上做到“零容忍”,才能毕其功于一役。

                                             (中央财经大学  封江淮)

 

原文援引中国财经报 2013年05月23日第四版

中国财经网http://www.cfen.com.cn/web/cjb/2013-05/23/content_977616.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