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伴恐惧症好脾气蜜月被人 |
因为那个人说喜欢那里,为什么喜欢那里。
你便会跟着畅想,是啊,假如可以一起去一次那里。
我从未有过双人旅行,无论跟朋友还是爱人。
跟朋友,真心向往。
可是我需要一个强大的朋友,来与我的陌生环境恐惧症抗衡。
如果是跟爱人,不敢想那会是多么磕磕绊绊的旅行。
若是一个深爱你的好脾气的人,自不必说。
若是一个你深爱的人,那自然是不需要旅行,“在一起”便是蜜月。
最怕的是彼此深爱却又不能在一起的人,感觉像是亡命天涯。
我带着生来敏锐的神经去打探旅行中的每一对看似恩爱的伴侣,
无须劳神便分辨得出,哪一对是夫妻,哪一对是恋人,哪一对是情人,哪一对是网友。
这些人,出现在同一个旅行团里:
有兴同游的夫妻,举手投足有着一股和睦的默契。
热衷于参与众人的谈话,热衷于帮助其他人。
最简单的评判标准是,他们的关系至少不令人心疑。
恋人之间话很多,谈论这个那个,这里那里,在任何公开场合下如同连体。
众人不免尴尬,却又习惯成自然了。
情人同游,最为低调。
他们默默地,对彼此没有什么称呼。
所到每一处景致都手拉手,不聒噪,把爱意放在眼底眉梢。
只希望成为团队中不惹眼的一对。
他们的年纪通常比老夫老妻要年轻,又比年轻的情侣年长,
如果他们拍很多合影,那必然是有一方单身,未婚或是离异。
由这一方保存照片。
他们讲话的声音低低的,是旅行团里的小世界,
他们不会带大包小包的旅行纪念品,尽量成为无迹之旅。
他们温和地和团里每个人相处,既不锋芒,抑不会平凡得被人遗忘。
他们很容易被误认成年轻的夫妻,kw。
网友同游,最有趣。
尽管住在一起,却难以掩示彼此间的疏离。
关系像是冷战后刚刚恢复的夫妻关系,只是过于安静和恩爱。
衣食住行都在一起,却不够亲密默契。
他们的机票来自不同的城市,结束后飞回各自的城市。
他们几乎不参加任何自费项目,因为不便算钱。
许是最近看到了香水独行印度、尼泊尔的照片,
开始乏味自己的生活。
有的朋友在异地,有的朋友去旅行。
唯有无处可去的我,站在肯德基的柜台前。
我那热恋中的小哥们儿,兴冲冲地问我喝什么。
我淡淡地说,一杯热奶茶。
他说,大热天喝什么热的啊!
……
服务员说,这个也有冰的。
……
他说,你来个冰奶茶不?
……我来事儿了。。
我眼睛始终放空地盯在前方不远的某一处。
以一种破坏性的心态公然说道。
短暂的安静过后……
给、给她来,来个、来杯热咖啡。
如果我对以下人说:我觉得没意思。
我妈会说,你就是闲的(不屑地)。
我妹会说,那、扎(三声)、整(无奈地)。
四毛会说,唉,等你结婚就好了(语重心长地)。
某个有车的朋友会说,给你送欧亚去啊?(兴奋地)。
姿姿会说,看着没,又开始搅灾了(看热闹地)。
大露会说,V,你是不是饿了?(疑惑地)。
鱼儿:那又能如何!其实大多数人过的都是平淡的日子,
会在某个阶段心生厌倦。
厌倦某个人,某种状态,某个城市,某个自己。
不愿意跟任何人联系,
不愿意说任何话。
不关注。
没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