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亮走后

标签:
《生死朗读》爱尔兰风笛良人故友《泰坦尼克号》德国杂谈 |
是怎样一种感伤,交错着时空和时光,涌动在一个敏感而中性的男人心深处。
阴沉的天气很是应景,车里的音乐是爱尔兰风笛。
城市笼罩在一层薄薄的灰色雾蔼中,我如置身于异乡。
恍惚是上海黄浦江边,武汉,或某一座有海的城市。
似曾相识。
沿着惯性生活,不觉任何不妥。
直到小亮的到来,看似平淡无奇的生活流光溢彩起来。
小亮说,长春的周末像放慢了的时间,用以见故友,聊从前。
我很庆幸,自己有这样的朋友,敏感、才华、勤奋皆远在我之上。
永远在我的前方竖立一座丰碑,就像站在山顶向你伸出有力的手。
我重又审视自己的生活:
虚度很多光阴,没存到什么钱,未嫁得良人。
接下来的生活应该是怎么样?
其实是不应该在博客里表态的,有作秀之嫌。
不自律的我。
前天晚上,看了S先生拷给我的一部影片。
16岁的德国少年,有着颀长的身体和一颗寡淡的心。
女主角凯特·温丝莱特已不是当年牵动万人落泪的《泰坦尼克号》里丰腴性感的ROSE。
二战后的德国满目疮痍,一段相差15岁的破碎爱情,在唯美的镜头下拉开性爱的序幕。
少年的爱与忏悔,女人的爱与节制。
命中我心灵要害的《生死朗读》。
小亮走后,我深深地知道要为自己的生活添加丰盈的内容。
就从这部问鼎奥斯卡的影片开始。
前一篇:床上的“我爱你”的保质期
后一篇:小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