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区地名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开原刘兴晔)
清河区,是辽北地区首府铁岭市的一个区,是辽北地区的重要市县区。
清河地名,包括一些地名如城市乡村名称,是历史的活化石,富含大量的文化信息,他承载着一辈又一辈清河人民的回忆、梦想、脚步与喜怒哀乐。地名,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的,也是有一定的文化传承性的。其稳定性,表现在长久以来一直叫这名,不会有过频过多的改变;但也有传承性,承载的特定文化信息不会变,不同历史时期因为民族政权、民族语言等需要也会有改变。
了解清河地名,不但又助于了解清河区的历史文化,更有助于将其变为文化产业,为全区人民服务,致富清河人民。
一
清河
别看清河建区时间不长,但清河这条河的历史确极长。最早记载清河的古籍,在金代就叫清河。清河是辽北地区历史文化比较厚重的地区,比辽北一般地方,有着充足的直接史料记载。
叩畏毕喇。最早记载清河名称的,是金代王寂《辽东行部志》。文章说:“甲戌,次叩畏千户营。叩畏,汉语清河也。”这里明确说,这条大河,金代就叫清河。清河是汉语名字,但还有一个女真语名字,叫叩畏毕喇。叩畏,清澈的意思,毕喇,是河的意思。史载,金代叫清河,元代也叫清河,明清一直到现在都叫清河。
寇河。这里有个问题,就是西丰人有说,寇河源于叩畏毕喇,简称寇河。这也不怨西丰人,是清代地志学家们就给这么搞混子。但也怨西丰人,古人弄错了就是理由嘛,令人不该跟着人云亦云,以讹传讹的。也怨铁岭市,光知道划清河为区,不但说不清银州区的银州来历,也说不清清河区清河的来历,就能就清铁法区的来历,人家还改区变市了,改成了调兵山市了。咱就不如康平法库,看人家跟着那样的大哥,这些年发展变化有多大。
清河由来。为什么叫清河,就河水清澈透明。知道黄河、黑龙江、鸭绿江水质尤其颜色的朋友都能明白,清河为啥叫清河了。事实果真是这样吗,当然。辽北人都知道,清河大米为什么就比柴河、凡河、寇河、招苏台河的大米好吃,水质好嘛。清河河沙为什么比辽河河沙、其他河沙好,水好嘛。
哈达毕喇。清河还有别的名字吗?有。明代也称哈达毕喇,这是女真语,哈达是山峰,毕喇是河,乌拉是江。清河地区的女真人,也有自己的称谓,叫山夷,可不是三姑三姨,而是夷人,东夷人。明代万里长城广顺关以内为靖安堡,长城外为哈达部、哈达国。哈达国、叶赫国人称山夷,成山丛中之夷人;乌拉国、辉发国人称江夷,沿江而居之夷人。
清原县。与清河相对的是浑河,抚顺以下河水浑浊而成浑河,结果整条大河都叫浑河了。民国张作霖时期因为抚顺以上匪患猖獗,闹得乌烟彰气,社会混乱,于是想新建一个县,叫大家取名,杨宇霆说县城八家子是浑河源头,就叫浑源县吧。老张两眼一瞪,妈了个巴子,建县就想叫社会清平,怎么能叫浑源县呢?八家子不归开原县管吗,那不也是清河源头吗,叫清源县。看看,清原县也是因清河得名的,也属于清源文化。这是1925年的事,清源县首任县长是开原县长唐国冕调任的。1928年张学良改挂青天白日旗,为避免与山西省清源县重名,源字去掉了三点水,改称今天的清原县。
清河沟区委。今天的辽北各县,都在打红色文化,开原弄辽北第一党支部,西丰弄辽北第一党小组,他们当年都归清河沟区委领导,清河沟是哪儿啊,清河区委在哪啊,咱们还愁没有文旅牌可打嘛。
二
高丽营子
高句营子。老清河人都知道,在汪哆罗束村与货郎屯村之间有个高丽营子。这个高丽营子,与朝鲜人无关,与高句丽国有关。高句丽国是汉代时候的东北古国,夫余国王子朱蒙因为是庶子,而不是嫡子,武艺又高,朱蒙的本意就是射箭好的人。他怕被嫡生王子迫害,就逃到玄菟郡高句丽县,后来建立了国家。高句丽这个民族是个进取的民族,后来发展到了辽河流域,大约是在公元410年左右,才有了高丽营子地名。这个国家后来发展到辽河以西,一直到锦州一带,但是遇到了强大到世界为之侧目的隋唐王朝,自然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了,被薜礼征东给灭了,留下了威远塔山上的懋公塔,清河的高丽营子等历史文化遗迹。
豊夫城。高丽营子归谁管呢?换句话说,高句丽时期辽北地区设过什么州府县吗?没人研究明白。我经过二十余年的研究,弄明白了。高句丽国占领了辽北地区时,辽北地区是什么,是夫余国后期王城夫余城,辽解老城的都知道,老城有个夫余村,就是夫余城地名文化的遗存。高句丽全国划分为东部西部南部北部中部五部,把占领的夫余国划为北部也称后部,各部最大的官叫耨萨,北部耨萨高设在夫余国王城夫余城,今天的老城。高句丽国比夫余国文明进步的地方,是行政建制进一步完善,由夫余国的城邑制向城邑与府州县混合制过流。高句丽汉化较深,有高句丽语言而没有高句丽文字,它借用汉制,就连其国都都是从汉代的高句丽县而来,所以他实行一国两制。管理高句丽人、夫余人就用城邑制,管理汉人就用府州县。比如在昌图八面城设置鄚州颉州,在开原老城这个夫余国后期王城夫余城设夫余州,《辽史》还记载,夫余州下,在中固新屯古城设铜山县,在马家寨古城设永宁县,这是管理汉人的府州县。管理夫余人与高句丽人还用城,比如八棵树古城子设豊夫城,西丰城子山设悄夫娄城,铁岭催阵堡山城设南苏城,梅河口山城镇设节城。
营城子。由于高句丽是从山区发展而来的军事强国,因此他的军事屯驻地常称城、营。比如高丽城子、高丽营子、营城子、英城子、营盘村等,后来又出现高丽沟、高丽屯、高丽井子、高丽房申、高丽墓子等等。当年清河流域是高句丽重要聚居地,除了八棵树古城子的豊夫城、城子山悄夫娄城、清河的高丽城子、开原的大高丽小高丽等,还许许多多的高丽墓,比如八棵树的夹草沟高句丽古墓群、崔家街高句丽石棺墓群、建材厂高句丽积石墓群。
夫余州都督府。高句丽之后呢,清河是什么样子?高句丽668年灭亡之后,是大唐安东都护府统治辽北的90年时间,基本沿用高句丽旧制,但行政建制又有发展,由高句丽的州发展为州都督府,比如设于老城夫余城的夫余州都督府,后来改到铁岭称越喜州都督府,下面仍然是府州县包括府州县之外的一些城。
仙州强师县。唐代后期东北为渤海国,758年渤海国来到辽北地区,在老城设立夫余府,比唐之夫余州都督府更进一步,直接为府,夫余州改设夫余府,昌图八面城鄚州颉州改为鄚颉府。夫余府在清河沟设有仙州,就是八棵树古城子的高句丽豊夫城,城升为州。州下设县,叫强师县,读史知道渤海国在隔辽河紧挨契丹的夫余府“常屯劲兵扞契丹”,强师县就是驻有强兵劲卒之县。
咸平县。辽与高句丽一样,也实行一国两制,辽叫南面官、北面官,分别管理汉人和契丹。辽代在辽北地区设立东京龙州黄龙府,后在黄龙府南三里的郝里太保城升为咸州,设咸州路管理咸州、银州、韩州、同州、安州等。咸州地名就是由清河流域的仙州而来。
玉山州玉山县。金也实行一国两制,管理汉人用府州县,管理女真人用猛安谋克制。金代前期清河一带实行猛安谋克制,猛安叫叩畏千户营,在今八棵树古城子,下面有谋克寨,清河地区的谋克寨设在高丽城子,名叫耶塔剌处寨。这是清河区最早有史可考的曾用名,耶塔喇处寨,跟汪多罗束很近,也很像。其实都是女真语,耶塔喇处是火石火镰的意思。金代后期清河沟由于汉人增多,由是向州县过渡,开原设咸平府,在叩畏千户营设立玉山县,后升为玉山州。看看,历史上清河流域不是县就是州,都是独立的行政区划。可不像今天,好不容易建个区,还今天撤今天并的。其实就应该尊重古代行政区划的合理成份,扩大清河行政区划,把八棵树、李家台、林丰也划入清河区。山东济南市就合并了莱芜市,吉林长春市就合并了公主岭市,铁岭清河区合并几个乡又有何不可。这样融合资源,整合优势,便与清河全流域的区域协作,造就地区发展新动能。
三
佟屯
佟达理。辽东佟氏,位列满洲八大姓之首,佟佳氏是名门望族。佟屯名称来源于佟氏家族。佟氏家族代表人物是谁呢?佟达理。明朝初年佟氏先祖佟达理兄弟七人,他老五,居住在沈阳佟家堡子。洪武年间,佟达礼带着六弟颜图谋图来到开原,落户佟屯。永乐四年(1406)开设开原马市之后,六弟在开原马市贩马,哥哥作官,官商结合,买卖做的很大,成为开原巨富。这是佟屯最早得名。
花马。颜图谋图在马市买到一匹好马,史载叫三庹长花马。有此宝马,谁见谁眼红,马市官就想白要,他哪里肯给。一连要了好几次,他怕遭人暗算,就常穿暗甲防身。佟达礼担心受到牵连,就密报给开原官吏。颜图谋图不得已乘马逃出开原。途经某村时,街内一人识其“人品雄壮,气宇轩昂”,其坐骑甚好,“心中喜爱”,遂将颜图谋图留住,并嫁女以图“谋取伊之花马善马”。一年后,颜图谋图知岳丈欲夺其花马,遂携妻走脱。其岳丈知晓后遣数人追赶,均被颜图谋图“尽杀”之。之后逃到靠近朝鲜地方,孰料这马太好,朝鲜人也想谋取其马,颜图谋图一怒之下,将花马勒口快跑累死。最后,此后才算安生。
佟百万。天顺八年(1464)抚顺马市设立后,佟达理又往返于开原、抚顺马市之间,成为“辽东首富”著名的“佟百万”。佟氏家族自此有的经商,有的当官,开原三万卫、辽阳东宁卫先后有许多佟姓官员都是佟达理的后代,佟氏成为辽东望族,还有人参与设立奴儿干都司。
佟达理后人受开原官员迫害,迁去抚顺,为官经商,成为抚顺巨富。明末,佟达理这支至第九世佟养性见努尔哈赤会成气候,就偷偷结好建州,“潜输巨款”,资助努尔哈赤起兵创基。事端暴露后,朝廷震怒,捕杀佟氏族人300余口。佟养性兄弟率族人投归努尔哈赤后,受到礼遇,
“恩养三年,不加差役”,甚至将族女许配给佟养性为妻,成为了“施吾理额驸”。颜图谋图一支第八代扈尔汉,13岁时杀其仇后,投归清太祖努尔哈赤,扈尔汉被太祖认为义子,并赐姓觉罗,后来成为清初五大臣之一。佟佳氏姑娘哈哈纳扎青嫁与努尔哈赤,佟氏与爱新觉罗氏结成血亲。从此,佟氐与爱新觉罗氏两大氏族,不仅在政治上团结一线。
佟半朝。佟养性一支在天命、崇德年间,先后有佟养性、佟养真及养真之子佟图赖,其孙佟国纲、佟国维,重孙隆克多,均系皇亲国戚。佟养性成为汉军旗旗主,指挥红衣大炮。佟图赖之女即康熙帝生母。康熙时,佟国维参与尼布楚条约签订,佟国纲随驾征准噶尔部噶尔丹,捐躯疆场。经考证,包括皇后、妃嫔在内,佟佳氏在朝廷内任职者108人,任职府、知县者577人。佟氏在清朝贵极一时,一门出过皇后、国舅、宰执,历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六朝,占整部清史之半,史称“佟半朝”。
四
郎屯
额亦都。郎,满族八大姓之一,钮钴禄氏。分别是佟(佟佳氏)、关(瓜尔佳氏)、马(马佳氏)、索(索绰罗氏)、赫(赫舍里氏)、富(富察氏)、那(那拉氏)、郎(钮祜禄氏)。据郎屯郎小泽收藏的《弘毅公家谱介绍》,郎屯郎氏始祖是额亦都,以功封弘毅公。额亦都小时候为给父母报仇,手刃仇人,躲到姑姑家里。正好遇见努尔哈赤,毅然跟随努尔哈赤,十三副铠甲起兵,以功封为清初五大臣之一,清太祖把自己的族妹、女儿先生嫁给了他,后来额亦都还把女儿嫁给了太宗皇太极。这就是郎屯的来历。额亦都家族兴隆,第十六子为遏必隆,康熙朝的四大辅政之一。郎屯是清河区重要的文化古村落,应该作为历史文化遗产加以保护。
清朝钮钴禄氏还有祖籍清原英额门的和珅。
郎太后。当然郎屯最有名气的当属郎太后的传说。1850年咸丰皇帝继位后,册封钮钴禄氏为皇后,就是郎娘娘,后称慈安太后,即与慈禧太后并称东西太后的东太后。慈安太后的父亲广西右江道道台穆阳阿,原籍为开原郎家屯。关于郎太后传说有很多,一方面需要加强考证,另一方面又要把这个美丽的传说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
诸郎。清代以来郎屯出了一些大人物,清朝有书画家、冰盟画社七子之一的郎浩哉;乌云珠,开原教育会会长。郎道衡与盛世才一起流学日本,投奔新疆王盛世才,被称为新疆十大博士之一,先后任新疆师范学校校长、教育局长、法院院长、新疆日报社社长。郎道衡还有个弟弟郎人骏,辽宁教育界名流。郎觉民书画收藏家,曾任北京铁路局副局长,1988年曾捐献给开原一批珍贵的字画。
五
养马大屯
养马大屯,清朝以来的村名。明朝时候叫杨木答兀屯。
明朝高级武官开原兵备道冯瑗于万历四十六年(1618),开原城被攻克的前一年所著明代冯瑗《开原图说》,靖安堡下有民屯杨木答兀。
杨木答兀事件。杨木答兀,女真族人名。明开原三万卫的一个千户,以骁勇著称,家住开原城东南。永乐二十年(1422),与开原镇守官王雄等不协,胁同住达官谋叛,诈传帝旨,赚开开原城,肆行剽掠,裹胁千余口至朝鲜阿木河近地东北。投靠努尔哈赤六世祖猛哥帖木儿。又迁至图们江外。此事震惊朝廷,影响很大,史称杨木答兀事件。这个杨木答兀居住的村子,当年就因千户杨木答兀而称杨木答兀村,后来叫白了就成了养马大村。相当于汉族千户所居之村铁岭的李千户、王千户、沈阳的姚千户、刘千户,开原的马千总台村。
大明三帝。影响大的还不止于此,关键是和明朝三代皇帝扯上的关系。明成祖永乐皇帝多次下旨,严令杨木答兀率众回开原三万卫,归还所掠人口,他都屡拒明使招抚,畏罪逃匿,拒还所掠人口。成祖不但给杨木答兀下圣旨,还给建州卫首领猛哥帖木儿下圣旨,令建州卫也协助涮还。他感到明朝不会轻饶于他,曾一度向明朝悔罪谢恩,但潜隐山谷,不敢入朝。到了洪熙皇帝、宣德皇帝宾时候,朝廷改变策略,变为好言招抚,说只要你带着大伙回来,就既往不咎,官复原职。他还是不肯回来。宣德八年(1433),纠结“七姓野人”,围攻明军,被明军与建州女真首领猛哥帖木儿击败。第八天傍晚又再次纠集七姓女真800余,杀死猛哥帖木儿父子。明遣使往谕,令其归还所掠人口、财物,未果。后人口散失,势渐衰。史称阿木河之变。
六世祖。杨木答兀开原叛逃事件本已震惊朝廷,这次阿木河之变再次成为明朝历史上的大事件。因为他们不但杀死了明军裴俊,还杀了建州女真的肇祖猛哥帖木儿父子,并掠走儿子媳妇及二儿子。这个猛哥帖木儿,是大清王朝的开山肇祖。清初三陵之新宾永陵,供奉的不仅是清太祖努尔哈赤,还有他的六代祖先,第一代就是这个猛哥帖木儿,被称为清朝肇祖原皇帝加以尊奉,称努尔哈赤六世祖。
这个杨木答兀,不但牵涉到了大明最北镇城开原城被攻破,还牵涉到了大清王朝的六世祖。这样的人物出在清河养马大村,不但养马大村的历史文化陡然厚重起来,而且整个清河区的历史文化也更加了不起啦。尤其村名能保持至今,足以说明当年杨木答兀这个人的影响力有多大了吧。由此事件,谁还能忽视清河的历史文化呢?一个村的历史就这么厉害,清河有多少这样的村呢,加在一起,清河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好厉害的。我手头就有明朝皇帝给杨木答兀本人、猛哥帖木儿本人及朝鲜国王的圣旨原文。如果有需要事后可以找我。
六
汪哆罗束村
围场。汪哆罗束,满语,美丽的河湾的意思。清朝最早的流放地在清河尚阳堡,大家可知道,清朝最早的围场也清河。
清朝的围场,什么木兰围场,那都是后来的。清初的围场有清河。清初围场分为几种类型:有御围、王多罗束围、鲜围、应捕围等,其中的王多罗束围咋来的?清河汪多罗束呗,以美丽河湾这一地名汪多罗束作为盛京地区每年为皇室捕猎贡物的围场名。请注意,咱辽北不叫打猎叫打围,就是这么来的。聂家附近还有地名小围子吧,也是汪多罗束围的组成部分小围场。
皇太极。不管西丰、辽源还是伊通打盛京围场文化牌,他们都没有留下汪多罗束这样用围场名作地名的,谁能打得过清河呀。况且,他们的围场没故事,净得现编。咱这围场有故事,现成的。比如,史载清朝第二位皇帝皇太极四次来这里的围场打猎,每次都有具体的时间啊缘由啊事件啊。皇太极在军事行动之闲暇,就牧马打围。他一方面是到围场打围,另一方面是到开原来看他三姐莽古济格格。莽古济是太祖努尔哈赤的三女儿,与皇太极关系极好。她的第一任丈夫是八棵树古城子的哈达国末王武尔古岱,称哈达公主,二人所生的二女儿嫁给了皇太极长子豪格,如果豪格接班登基,那作为岳母又是三姑的莽古济该是什么地位?
开原公主。丈夫武尔古岱病逝后,莽古济又被嫁给一位蒙古台吉济农,封地在开原,因而也被称为开原公主,开原清河等地都归开原公主管辖,大约15年。15年间史料记载皇太极四次来开原看他皇姐并打围,实际当远不止四次。皇太极来汪多罗束围打围,每次公主都杀牛宰羊,设筵款待,还进献贡品,皇太极只少量收下,反而赐赠更多的礼物,尽是金银器皿。更有意思的故事,开原公主后来与她同父同母的亲哥哥莽古尔泰贝勒谋反,姐弟二人反目成仇,最后开原公主成了大清历史上唯一一位被凌迟处死的皇家公主。公主的罪名之一,又跟汪多罗束围场有关。这条罪名说,开原公主不能遵守皇家规定,私自进到围场里围猎,致使围里野兽稀少,皇帝来打围时已经打不到多少野兽了。
公主凌迟。这年是皇太极改后金国为大清朝的那年。其实公主与皇帝反目的主要原因,也与清河有关。北元最后一位大汗叫林丹汗,他死后北元消亡,妻妾们投降后金,皇太极把年轻貌美且有钱富裕的林丹妻子娶给长子豪格为侧福晋,把林丹汗其他年轻貌美且富裕的妃子嫁给了其他人,却把年长色衰且没啥钱的囊囊太后嫁给了大女婿岳托,姐弟因此反目。公主亲哥莽古尔泰谋反时,她去看哥哥,哥哥说反正皇太极对他也不信任了,不如等皇太极再来他家时,就用毒酒毒死他,成功了就自己当后金国皇帝,不成功就撤到开原城姐姐这儿,开原城城大民众,开国建都,再与皇太极周旋。谁在莽古尔泰死后被揭发出来,被剜坟掘墓,错骨扬灰,而参与密谋的开原公主,也就走到了人生的尽头,被罗列多种罪名,凌迟处死。
康熙驻跸。同样是这个汪多罗束,康熙第一次东巡时这里还是围场,第二次东巡时这里已经不再是围场了,但仍可以打围。这就是白鹭洲称其为康熙东巡驻跸的事,那次是从新宾永陵祭祖后,为了准备对入侵黑龙江流域的沙俄开战,他嘴上看是“我来问俗非观兵”,实则是为抗击沙俄做准备的。这次行程,出永陵第一晚驻跸铁岭县夹河厂,第二站驻跸增家寨白鹭洲,第三站驻跸尚阳堡东小围子附近,当时称哈达毕喇,就是今天的清河区,第四站驻跸八棵树耿王庄,当天祭奠哈达王城八棵树古城子,第五站驻跸西丰更刻。这是历史实事,见《清圣祖实录》《圣祖起居注》大臣高士奇《扈从东巡日录》随行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鞑靼旅行记》。史载康熙皇帝在清河干了四件事:(1)给孝庄皇太后写书信,请求汇报说永陵祭祖后,又向北去了,是想巡视北疆,安抚蒙古王公,畋猎讲武;(2)祭奠清前祖宗劲敌哈达国王城;(3)围猎新自射杀两之老虎;(4)命令吏部,说永陵没漏雨了,官员没管好,将关防官托伦、员外郎吴库革职,等开春天暖加以维修;(5)接见流人,以后再讲。康熙东巡就属在清河期间故事最多,康熙东巡文化被白鹭洲炒得那么火,甚至威远镇北堡也在打这个主意呢,因为康熙第一次东寻时曾驻跸镇北堡,我正在帮他们做规划。
看看,一个汪多罗束围场,牵涉着多少前清故事,清河有多少的前清文化啊。
七
八社
社甲制。八社地名,又与清朝历史有关。由于清河等东北地区的满人都从龙入关,到了康熙年间开原建县时,根本没多少人户,于是朝廷下令,招民屯垦,就像今天的招商引商,那时是招商引人,更像今天的招商引智。招来流民,除奖给粮食和牛、种籽;招来多少人,给官员多少奖赏,作为考核官员政绩的重要依据,甚至招募达到一定数量,可以奖励他当县长,当时叫知县。看年过个招商引资政策。
八社。对新招来的流民,在清河边上的沼泽地处,成立新村,称为社。开原清河一带,编为一社到二十社,至今还存在的这类地名有二社、二社窝棚、四社、六社、八社、小九社、大九社等等。看看八社这地名,是不是反映出清代清河的文化。
八社新关门。其实,八社还有更重要的清文化信息。作为围场的边界,就是柳条边。柳条边不是一开始就设在威远堡那边,最初设在山头堡,之后不断向北护展,叫三展皇边。一展展到八社,然后直奔老城,二展展到威远堡,再勾回老城。这也是为什么汪多罗束曾经是围场的原因。柳条边文化在清河最有利的一个事,是曾在八社设过柳条边边门,《开原县志》称为八社新关门。这个厉害啊,清河有大名鼎鼎的汪多罗束围场,有柳条边边门,还有皇太极、康熙围猎故事,这不比西丰逃鹿故事强的太多了么。
八
尚阳堡
尚阳堡,可不是犯人流放地这么简单啊,那更是全国少见的宝贝。比如,后金国把汉人分为几类,一类叫尼堪,就是汉人的意思,比如抚顺尼塂。而另一类,叫台尼堪,专指清河尚阳堡一带的汉人,大家在史料或网上看见台尼堪,就专门是说咱清河一带尚阳堡人。就像汪多罗束是围场之一种,台尼堪曾是汉人之一类,这不前清最好的文化积淀么!
九
非物质文化遗产
地名传说。清河还有一些地名,都与清文化有关,今天时间关系不多讲。比如关屯,那是佟关马索八大姓的第二大姓啊。比如喜鹊沟,传说努尔哈赤小时候从辽阳李成梁那儿逃出来,逃向哈达国途中,他藏身荒草甸子中,明军追来见上空许多喜鹊盘旋,以为没人才救了他一命,因此改名喜鹊沟。还有大青马为救努尔哈赤,一直跑到清河边累死,传说努尔哈赤决心将来要建立国家就叫大清。等等,很多,尽管这里有些一听就不是真事是传说,但传说也是文化,叫民俗文化,就像中国四大民间故事,白蛇许仙白蛇传、七仙女天仙配、孟姜女哭长城、梁祝化蝶,哪一个不是传说,包括满族先祖传说、高句丽始祖传说、三皇五帝传说、亚当夏娃传说等等。
清河文化。今天看来,清河有文化,就看用不用;清河文化可以用,看你怎么用。我看西丰啊、调兵山啊,没文化可以考古考出文化,不象铁岭,连一个银州是怎么来的都说不明白,不考古更不考据,正像中原笑话咱们东北是文化荒漠一样。
清河有文化,清河是什么文化?抚顺新宾打的是前清文化,清河有的是清前文化,这是有区别的,既是清文化,又是清代以前的文化,这些地名就是例子。
这些清前文化不能用考古的办法,哪用什么办法?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办法,咱走非物质文化遗产之路。省钱省力省时省事,一步到位,何乐而不为呢。清河走文旅立区之路,需要的正是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比古董更好用,更有文化气息与文化氛围,可以直接转化为旅游产品,形成旅游生产力。什么清前四大古村落,四大家族,皇家围场,柳边绿塞,清帝驻跸,长城紫塞,烟波雄关,马市丝绸之路,这还没处山啊水啊流人文化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