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苏城传说
(开原刘兴晔)
古代梨树城,因居昭苏台河右岸,因而曾也称昭苏城。
一 昭苏太子
梨树县为传统蒙古地区,元朝时为蒙古帝国皇帝成吉思汗幼弟为首的蒙古东部诸王领地,明朝时为蒙古兀良哈三卫之福余卫,清代时为蒙古科尔沁左冀中旗。梨树县有一条大河,名叫昭苏台河,河畔有座昭苏城。
传说有一位蒙古太子名叫昭苏,死于此地,为纪念他,将此河命名为照苏太子河。据《梨树县地名普查》记载:蒙古王太子昭苏故于此地,故祭名昭苏太子河,后逐渐演变成今名。昭苏为蒙语,意为有很多钱。昭苏太子河后简称昭苏太河,1987年确定标准名称为招苏台河。
招苏台河发源于吉林省梨树县十家堡镇东南大黑山赫里峰南,蜿蜒西北流,至梨树镇中安堡村转向西流,于四棵树乡三棵树村转西南流,过喇嘛甸镇张家桥后进入辽宁省昌图县境内,自北向南纵贯昌图县西部地区,于通江口镇汇入辽河。河长212公里,流域面积3018平方公里。
二 偏脸城
元朝为辽阳行中书省开元路咸平府地,置韩州站。
明朝为辽东都司开原辽海卫地,置汉州站,河称大创忽儿河。
清代河名招斯太河,前期为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中旗达尔罕王游牧地,中期道光元年(1821)设昌图厅梨树城分防照磨于梨树城。后期光绪三年(1877)设奉化县,意为尊奉王化。
民国三年(1914)因与浙江省奉化县重名,依古梨树城更名为梨树县。日伪时期的1939年,从县中析出四平市,先后为伪四平县、辽北省省会。《奉化县志》(光绪十年版)记载:“照磨署初在梨树城,后移至县治街。”日本人编写的《四平街案内》记载:“偏脸城为古之梨树城。”县城旧称买卖街,为四达通衢繁华宝地。
偏脸城城墙外侧
新中国成立后的1960年,县城迁至郭家店,梨树城衰落。偏脸城,蒙古语哀里木城、阿拉木图城,汉语有昭苏城、列苏城、梨树城。二十世纪60年代,文物部门将梨树古城定名为偏脸城,现列为吉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
马傻子起义
马傻子,本名马国良,先祖于乾隆年间从山东掖县逃荒到东北,落户于今吉林省梨树县县十家堡镇团山子村。马国良幼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马国良生来力大,成年后又学得武艺,因爱打抱不平,人送外号“马傻子”。
马傻子从小给地主家干活,受尽了官府、地主的残酷压迫和剥削,迫不得已起来造反。同治二年(1863),他联合本屯附近的一些青壮年农民树起了大旗,在梨树县十家堡镇团山子村举行起义。起义后改大名为马振隆,仍以傻子自居。由几十人发展到500多人,渐渐名声大振,成为这一时期声势较大的一支农民起义军。
1865年11月4日,马傻子率部2000余人围攻买卖街(奉化照磨所在地,今梨树镇),奉化照磨姚利坤督催衙役、团勇、商民守城。地主豪绅心慌失措,闭门不出。义军军攻城三昼夜未破,城内“乡约”隋一乐,深夜越城向起义军军告密:城内火药用尽,筋疲力竭。翌日义军猛烈攻城,城被克,入城杀贪官、诛污吏,打豪绅、分奸商,砸监狱、释“犯人”,给清廷沉重打击,深受群众的欢迎和拥护。
四 县名由来
关于梨树县名的由来,大体两说:
一由“里苏”音转。据光绪十年版《奉化县志》载:“以其时此地多植梨树,因名之。”1934年版《梨树县志》载:“此地原属高句丽,因有苏姓大户得名,故有赫尔苏、招苏河、苏龙起等地名。城在招苏河之里,故名里苏;偏脸城在河之表,故又曰招苏。所言梨树者,盖由里苏转音耳。”
二由梨树得名。1960年版《梨树县志初稿》载:“梨树城原为今县城北4公里之偏脸城。因城北半里许有一棵对搂粗的大梨树而得名。昌图厅设分防照磨时,拟建官署于此城,故称梨树城照磨。待至动工建衙署时,发觉城在山顶,与昌图厅往来时隔招苏台河,需跋山涉水,跑马送信甚为不便,便在招苏台河南岸另建新城。城移地而未易名。便称新城为梨树城。”
五 昭苏放歌
1885年知县钱开震修纂的《奉化县志》中收有记述《昭苏城》诗文多篇。清人孟松乔的“蟠龙踞虎山头石,蒙宋迷金塞上沙”,就是对这座古城的昔日写照。
《昭苏城》
访到昭苏信莫疑,山前赖有古城基。
长河滚滚今犹在,水不能言亦自知。
——钱开震(浙江人、首任奉化知县、后升昌图知府)
《昭苏城》
城是昭苏我未疑,由来世事有根基。
使君钱姓今来此,数百年前早巳知。
——陈文焯(安州人、清朝进士、山东候补府廪贡)
《昭苏城》
先年数定复奚疑,姓与城同或有基。
钱日昭苏蒙古语,时人未必尽能知。
愿君且莫费猜疑,亦与昭苏有夙基。
此日不逢清史笔,城名湮没世何知。
——钱开震(浙江人、首任奉化知县、后升昌图知府)
《昭苏城》
城下河流不尽沙,称名敢谓竟无差。
迷茫但据金源史,我亦荒唐笑井蛙。
——陈文焯(河北濡阳人、清朝进士、山东候补府廪贡)
《昭苏城》
漫说昭苏城址在,从来用武有名区。
而今久治民归化,依旧山河壮帝图。
——章国治(钦加五品衔、分发直隶候补知县会稽)
《昭苏城》
蒙疆曾说赛分榆,访古苍茫草欲无。
不有长河流不尽,荒城谁识是昭苏。
——曲庭棻(清末文人)
《昭苏城》
昭苏访古望天崖,指点云中三两家,
老树杈枒经岁月,残碑没灭杂烟霞,
蟠龙距虎山头石,蒙宋迷金赛上沙,
下有长河流不尽,谁将白水纪年华。
——孟松乔(梨树人、光绪初廪贡生、分省委用训导)
《昭苏城》
十里斜阳胜古城,昭苏依旧溯芳名,
雪中老树枝全竦,山下残碑字欲平,
浩浩长河春水涌,沈沈寒寺晓钟鸣,
卧龙跃马终何用,犹说金辽十万兵。
——云广盛(清末文人)
2020.5.3于酌书山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