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星夜kan开原
星夜kan开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6,477
  • 关注人气:51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马篷沟码头(开原刘兴晔)

(2019-11-24 08:59:26)
分类: 开原文化
丝关开原
马篷沟码头
开原刘兴晔

    马篷沟码头,是东北亚丝绸之路上的重要码头。

https://ss2.meipian.me/users/5173318/bf140b1b62a64a06873d1aba092937ab.jpg-mobile

马蓬沟码头

   马蓬沟,位于铁岭城城西五里辽河南岸的一个小村落,对岸为河夹心村,是东北水运与陆运的中转站。“马蓬沟码头位于铁岭城西2.5公里的辽河南岸,在清代,其上达通江口码头,下至没沟营口岸,是辽河航道上一个十分重要的码头。”

   古往今来辽河漕运开通后,马蓬沟就成了辽河航运的重要码头。《武经总要》记载,辽代银州城西南六十里古城子(今辽宁省铁岭县阿吉镇古城子村)辽河岸边有通吴军营,为汉末公孙氏辽东国之大辽河古码头。城西《金史》记载,金代这里即通漕运,其北二十公里今开原市中固镇古同州铜善馆为辽河最大码头之一。明代至民国时期,这里称马蓬沟码头,也称马蓬沟渡口或马蓬沟古渡。

   清代从咸丰三年(1853)至光绪二十年(1895)为马蓬沟码头最兴盛时期。辽河航行帆船达12000只,马蓬沟码头每日经停船只三千,日输出粮近万石,合二百二十五万斤。东北中南部凡出口粮食都由马蓬沟起运,各式百货物品皆由马蓬沟散出。山东、天津、山西、河北大商人来铁岭,铁岭商业极为兴隆昌盛。1862年至1904年铁岭商业繁盛冠于全省。各行商号汇集于铁岭城。铁岭在清代有著名的八大船店,最大的一家永源庆位置就在今天的龙首市场处。由河运贸易带动的铁岭经济繁荣,更是不胜枚举。水运船只需要大量的麻绳,光绪年间铁岭仅麻绳铺就有十三家。除数十个大车帮以及单车帮的运输外,仅从事人力运输的工人多达700多,可见当时运量之大。当时铁岭不亚于大连、营口、长春、哈尔滨等城市,马蓬沟码头起了主要作用。

   清代《铁岭县志》记载:“马蓬沟乃辽河之古渡也,粮船货船帆船如织,登高远眺,势若浮沤,北极风沙,南连云树,极目之力,颇称大观。”明末清初,这里为铁岭八景之一的篷渡风帆。大学士陈循就在他《蓬渡风帆》诗中赞颂了这一美景:

往来渡口船,

风利乃得骋。

遥遥数片帆, 

吹没远天影。

https://ss2.meipian.me/users/5173318/b1b224c387124fc8b96f2e6e692df071.jpg-mobile

蓬渡风帆

    道光年间,山东遭灾,饥民遍地,清朝廷急需从东北征调大批的粮食进关赈灾。清廷通过辽河漕运,克服了路途遥远,陆路运输绕远不便且运费过高等困难,成功输粮关内。那时候辽河河面宽度尚有一二百米,深度在六尺以上,还算适合航运。据史料记载,仅道光十六年(1836)清廷就通过辽河漕运向山东运粮达100万石,解了关内百姓的燃眉之急。 

    据铁岭旧县志记载,由当时的铁岭县令恺榕呈请,“自清咸丰三年(1853)由奉天将军奏准,开城西五里之马蓬沟河运”。至此,马蓬沟码头再度发展起来,成为辽河中游重要的商埠码头,成千上万、各式各样的船只在辽河上穿梭往来。当时的船大都是木制的帆船,分槽船和牛船两种,每个船配有船手46人,每条船能载粮20100石。最大的是双桅杆帆船,能载粮500石,相当于十万多斤。从马蓬沟码头上船,南可到营口,出海到山东,北可到吉林、内蒙。从咸丰三年(1853)到光绪二十年(1895)是马蓬沟码头最鼎盛时期。运来南方的磁器、绸缎、棉花、茶叶、糖等物品,把东北的大豆、谷物、烟酒、山货等运到南方,成了河运的重要聚散地。当时的马蓬沟有八条街路,路两边店铺林立,商业繁荣,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据资料记载:上世纪初,马蓬沟的船主多达20家。最有名的船主有:王智、王中哥俩,有船15只;萧姓船主,有船7只;赵万德,有船14只;张锡九,有船5只;刘姓船主,有船5只;张老八,有船5只;马老将,有船3只;刘春青,有船4只;侯姓船主,有船4只。最有名的船店有:顺源庆、永源庆、德兴涌、天成店等。根据每艘船所发船照的统计,南满铁路未开通前,在辽河上走的船约有一万余艘。“每日千帆竞发,蔽流而下”,一派繁忙景象。作为东北亚丝绸之路的一部分,马蓬沟码头促进了铁岭等东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也繁荣了丝路文化。

http://sucimg.itc.cn/sblog/od4b34490a944fb9b5fd444292ff3b4a8

马蓬沟渡口

      日俄战争爆发,狼烟四起,打破了东北人民宁静的生活,马蓬沟也未能幸免。日本人占领铁岭后,日本“关东军”的一、二、四军都曾在铁岭城和马蓬沟设有兵站。日本关东陆军仓库在铁岭设立支库后,修建了从支库到马蓬沟的轻便铁道,将水路与陆路运输联运起来,通过辽河运送军需战备物资,日夜繁忙。陆军支库还在马蓬沟建了面积1226坪(一坪约等3.3平方米)二连栋仓库一栋,计划中还要再建1000坪的仓库。马蓬沟还有支库的露天货场16500坪。铁岭军政署也根据需要,在马蓬沟建了出张所,设立了辽河过往船只检查站。日本人在河中间拉起了绳缆横阻来往船只通行,借口检查,设局抽捐。无论上下游来船,每条船都要收捐费大洋两元。马蓬沟不仅是个码头,还是个过河的渡口,行人和车辆均从此过河。军政署派了一名通译官和一名日本宪兵把守在河边渡口,宣布每辆车过河要收费大洋一元二角,行人过河每人要收费半角。还在渡口旁张贴告示,蛮不讲理的写道:现在管内马蜂沟营口间开河行走,今奉关东总督札饬案,据明治十八年九月二十日辽兵监之第四百九十七号第二《辽河太子河航行章程》办理,即本军政所管区内马蜂沟埠头进出口船只,一律按照该章程办理,不准任意开船。现已于马蜂沟设立本署出张所。明治三十九年四月二十一日即华历三月二十八日起,查点进出船只又装载货物数目……从马蜂沟码头装载上下船只,无论大小船只,装货多寡,必须呈报禀明本署出张所,上纳执照费银二元后领启准开船。为此出示尔等船店、船户……如有犯者,重惩不贷。”

    日本人在中国的土地上横行霸道、强取豪夺,欺压中国人,令人愤慨。19065月,奉天省交涉事务总局照会日方与之进行了交涉:“该军政于马蓬沟地方设立出张所,查监船只货物,捐收照费,又限定船户卸货下锚地方,种种行为,不独妨碍商民,亦且有违条约……应请一并查禁。”交涉结果不得而知。 

http://sucimg.itc.cn/sblog/oded149971c77977522eb72fec2e9b527

日本军营

        作为军事要津,19307月的九一八事变前夕,日本守备队以军事演习需要为借口,在马蓬沟的南边距辽河约500处建兵营一座,有营房二十多间。此事被东三省民报、醒时报及湖北的中山日报、南京的新民报以“日本人在铁岭大举建筑兵营,倭寇侵略野心强烈”为内容进行了披露。而日本人百般狡赖说这是日俄战后日本接管的附属地。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兵常常在马蓬沟进行渡河演习和架桥训练,以防止东北抗联等抗日武装利用辽河套的天然优势开展抗日活动。

   1907年,领了船照在辽河航运的船只共有4580艘。南满铁路通车后,铁路运输取代了辽河漕运,水运衰落,往来船只大为减少,辽河河道逐年淤塞,无人疏浚,最终被铁路取代。至1929年,码头废弃。但作为辽河古渡,沟通辽河南北,渡口依然存在。至铁岭城北辽河双鞍桥通车后,马蓬沟渡口才彻底完成其历史使命。

马篷沟渡口民间摆渡
   马蓬沟码头,是东北亚丝绸之路水陆联运的重要码头,对古丝路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开原刘兴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