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冰天诗社集

(2017-03-17 01:55:32)

东北首家文化团体“冰天诗社”

    

清代,流放沈阳的诗僧函可、流放尚阳堡的左懋泰,倡议发起创办了东北第一家以文化流人、隐居文士、道者僧人为主要成员的民间文化团体“冰天诗社”。冰天诗社从筹备到成立,在“会不及三”的两次活动中,沈阳、铁岭、尚阳堡的三地流人,创作了一批“入社诗”、“祝寿诗”、“堡中诗”。 

一、 入社诗

入社诗,是指函可借左懋泰生日祝寿之际暨创办冰天诗社,诗邀社友诗和社友应答诗两部分内容,存诗二十首。

函可

不二先生

三扣先生知不知,残僧亦有胆堪披。

莲花一瓣归来好,上帝年来只掩扉。

不二先生答

何意相寻到海涯,袈裟微动我先知。

帝阍纵扣原无益,只恐空门亦有悲。

 

诗招雪蛆

冰作肝肠我做邻,爱君清冷绝纤尘。

死生欲了三冬事,只恐寒消不耐春。

雪蛆答

天地高寒一世人,对君如水话应频。

死生总是须臾事,犹幸长边不见春。

 

诗招青草

一寸青青自耐霜,茂陵骊岳总茫茫。

黄尘不独埋红粉,社里莲花比尔香。

青草答

红粉消沉恨独长,千年曾许伴寒霜。

远公一去君今到,那见莲花日日香。

 

诗招子规

乾坤千古总糊涂,何事年年带血呼?

只有莲花归处好,凤凰山上亦荒芜。

子规答

千年痴恨在西湖,无奈啼多血亦枯。

木佛已烧山寺冷,不知莲社久长无。

 

诗招狂封

三韩总是尔封疆,黼哻能留只一方。

洪范遗编存布袋,归来别有好商量。

狂封答

国家抛尽话伦常,只道余狂尔更狂。

三子西山居不远,待来携手到僧堂。

 

诗招冰鬼

白水清波是旧身,夜深惟许尔相亲。

衲衣一片寒侵髓,不久当为若辈人。

冰鬼答

雪是家乡月是邻,闲来偏与老僧亲。

即今便是吾侪辈,谈到当来一点尘。

 

诗招丁仙

归来莫羡海天宽,眼见天倾海亦干。

从此社开时可到,千年那得一人存。

丁仙答

到处孤云共一间,弥天风雪骨毛寒。

杖头已了无生活,一日千年作是观。

 

诗招石人

松麈招来好论心,怜君独自立高岑。

攒眉欲去非关酒,只恐愁多抱尔沉。

石人答

共尔沉江我亦欣,相从终不了顽心。

笛声未听肝先烈,惆怅当年直到今。

 

诗招沙子

大地茫茫一聚尘,我来撲面尔先迎。

他时片骨知堪托,莫使沉埋见月明。

沙子答

聚散由来不可论,大千佛土总成尘。

黄泉亦是安身地,何事偏于白月亲。

 

诗招镇君

聪明正直亦前因,五戒曾闻授岳神。

我到冀营君是主,净除亭雪待风轮。

镇君答

古庙禅房近作邻,灯光长与法王亲。

塵挥每逐天龙后,白社偏劳问主人。

二、  祝寿诗

    祝寿诗,是指冰天诗社成立当天为左懋泰祝寿和五日后为函可祝寿所作诗两部分内容,存诗六十四首。

顺治七年,冬至前二日,既十一月二十七日(16501219),是左懋泰五十五岁生日。函可为给左懋泰祝寿,届时创办“冰天诗社”,陆续向不二先生等十名僧人、道者、文士、谪臣、隐士十人发诗邀请,招诸公入社。不二先生等十人接到函可“诗招”,均以诗作答应邀而至,汇聚尚阳堡左懋泰家中,给左懋泰祝寿。

      (一) 为左懋泰祝寿诗

顺治七年(1650)十一月二十七日(1219),左懋泰五十五岁生日,函可等33名僧人、道者、文士、谪臣、隐士,汇聚“堡中”左懋泰家为他祝寿。函可首倡,众人奉和,左懋泰答赠,存诗三十三首。

      函可

塞外高松青百尺,凄风吹雨半天声。

共经万死知生重,却羡孤身似叶轻。

东海只今馀大老,西山不愧是难兄。

予生匪远寒逾甚,白雪同歌岁岁情。

涌狂

短发投荒又一年,每逢山寺便留连。

远公自爱寻陶令,吏部曾无识大颠。

一片钟声和骨冷,半边月色可人怜。

文章节义浑闲事,何日还提到白莲。

大铃

诗满龙庭雪满囊,我来初沸竹垆汤。

二雏将护人中凤,群雁时惊碛上霜。

岂为观澜亲海岸,每与觅句到僧堂。

萧条野外无供给,粪火煨鱼好共尝。

正羞

竹杖方袍久不疑,萧然茗碗雪来时。

枯桐未卖宁堪爨,古墨多残足疗饥。

已过虎溪难强笑,欲投鱼腹亦成痴。

但将泡影看身世,海角天涯月一池。

希与

长携孤月论黄庭,知尔身从去国轻。

一片骨来支雪窖,半床书在即云城。

文章尽向青天问,肝胆偏于野鹤倾。

采得五芝浑不羡,寒冰端自怯长生。

焦冥

何人清晓扣柴扉,不是闲僧定羽衣。

笑溢中庭斑共舞,谈倾四座塵频挥。

关门又见青牛度,辽海今看白鹤归。

未有丹砂堪作供,一觞聊取伴山薇。

寒还

何人幽谷响丁丁,共琢坚冰欲举觥。

可见天心留不死,幸从雪际识先生。

谈深今古青松塵,阅尽沧桑楸玉枰。

多少野人无别祝,千秋莫负岁寒盟。

苏筑

古来报国几身完,憔悴孤吟见泪漙。

未到投荒肝已烈,只今留息骨先寒。

鼎湖何处遗弓在,敝笥仍馀旧彩单。

臣子有心刚一寸,西风淅淅雪漫漫。

叫寰

一日相逢笑一回,世皆欲杀是真才。

长歌东海涛千倾,共进南山雪半杯。

万卷自堪延岁月,九州真可付尘埃。

当年纵尔开东阁,那得幽人踏踏来。

东耳

天下文章羡大家,泰山今仰海东涯。

冰清本是人中鉴,雪满还疑县里花。

有子传经看舞凤,无枝绕树叹飞鸦。

春风尚洒伤心泪,又听寒吹日暮笳。

天口

古今斯道足长吁,遗老流民共一图。

磊块时堪浇五斗,荒芜那复赋三都。

几回欲立程门雪,此地仍逢鲁国儒。

共是伤心愁日暮,茫茫何处哭苍梧。

兀者

泰山千仞望嶙峋,几度从游得所亲。

足似申徒师忘我,家无原宪病兼贫。

居夷且喜依君子,学圃何妨是小人。

白雪霏霏天漠漠,一樽四座忽同春。

锦魂

愁云紫气满关东,无数顽民献寿同。

眼底河山三盏内,世间日月一坪空。

悬孤岂必皆男子,啮雪今看有钜公。

愧我不才花笔在,追陪长共笑虚空。

刺翁

小雁城边大雁村,村中尤觉雪霜繁。

饥来却忆周人粟,寒极难吹伯氏埙。

骨肉幸馀心已碎,诗书无用卷犹存。

一觥尽注鴒原泪,惭愧空空北海樽。

光公

多难相依有弟昆,惊魂未定又离群。

岁寒尚喜留苍柏,梦去还疑到故园。

但觉冰坚沙泪街,俄惊诗纵海澜翻。

不堪读至伤心处,老雁无声只自吞。

春侯

鱼网同罹雁一群,边城飞过雁群分。

辽阳尚有归来鹤,五国惟看就死麇。

忍饿吟倾三斗泪,相思望隔几重云。

清泉遥酌冰方结,寒雪和魂白道君。

薪夷

高名久矣仰山东,何意流离一识公。

下里几能赓里雪,寒天犹得坐春风。

节旌既落心逾壮,诗卷犹存道未同。

欲与斯文惭后死,一芹聊与野人同。

孝滨

慷慨孤臣彼一时,馀生终日恋庭帏。

君亲欲报伦俱大,忠孝贪全事已非。

阿弟已随沧海变,大人又向玉京归。

应知夜雪穹庐梦,犹自联翩舞彩衣。

小阮

大阮猖狂小阮痴,到边仍自各论诗。

每经雪压苍松干,常护霜摧玉树枝。

腊日未能华氏燕,东山犹有谢公棋。

羊皮舞罢偷扪泪,只恐高堂见又悲。

阿玄

出塞无殊聚故园,一家骨肉黑云屯。

叔痴不在山涛下,儿馁终凭郗鉴存。

偏爱覆巢犹有卵,却惊大漠亦开樽。

闻诗久欲谐诸弟,只恐风霜独倚门。

大顽

朝来旭日起东溟,多难惊看两鬓星。

半菽尚看供雪窖,敞貂时共舞龙庭。

驹随枥下惭千里,金尽籝中剩一经。

但愿椿萱寒更茂,冰霜常伴八千龄。

二愚

知年何处问尧蓂,但觉年来鹤似形。

玉树阶前浑是雪,老人天上见为星。

参苓亦可延寒岁,诗礼时闻过朔庭。

欲效伯兄齐献祝,千年松柏似青青。

雪蛆

当年亦自悔悬孤,欲射四方亦枉图。

半刻山河惟裂眦,千秋杀活在拈须。

只应兔管天心见,恨不龙泉颈雪枯。

想得玉京时一笑,存亡生死总同途。

冰鬼

岂特文章世所宗,寒天惟我论身胸。

不容然后见君子,请学何妨是老农。

大雪自应持汉节,高松宁可受秦封。

最怜门下馀穷鬼,此外仍多野鹤综。

石人

相寻两度忽相思,白社重开敢后期。

司马门前宁曳履,泰山顶上尚留碑。

补天可是终无术,柱国真怜独莫枝。

剥尽赤脂元少肺,煮将肝胆佐寒卮。

沙子

漠漠风生莫浪嗟,潮来曾共泛仙槎。

摛词欲夺清溪锦,学道真清白马牙。

最爱一杯怀屈子,何烦千粒掷经家。

饶他鬼蜮能含射,影伴鸥闲到海涯。

青草

一丛寂寂自埋香,愿上裴公绿野堂。

却喜疾风知劲草,肯因寒雪损孤芳。

垂条不学章台柳,妆点全宜苏子羊。

近日禁中无可视,暂随诗句入奚囊。

狂封

黼哻曾将付子孙,只今风俗未成髡。

采薇已见叔齐死,抱器何妨微子存。

三代礼仪求在野,一篇洪范道仍尊。

华山此日难归马,雨雪凄凄不可言。

丁仙

衣白山人归故乡,只今洛邑在辽阳。

携将别岛峰头月,来佐前朝雪底觞。

渐渐西风千古泪,垒垒高冢一天霜。

世间甲子空三百,只恐重来社又荒。

子规

今时人共昔时人,五国千年更不春。

流落殊方连骨肉,凄凉异代足君臣。

乾坤易换啼难尽,江汉空流血尚新。

不见只今愁更阔,西湖珠海总荒榛。

不二

泪作洪波气作潮,纵枯到底亦难消。

君来我后事愈烈,死比生前恨更饶。

自昔在心惟向北,只今无日问同朝。

湘沅魂散江流细,大海茫茫何处招。

镇君

昨日今朝忆旧封,五臣瞬息走寒风。

云愁雾结攒眉顷,岳动山倾掷笔中。

正直难容我幸在,聪明速祸尔方穷。

茫茫总是群生事,天地繇来尚未穷。

左懋泰

答诸公见赠

神农虞夏忽芜荒,五十五年事杳茫。

绛县春秋羞甲子,楚歌宋玉谱宫商。

腐儒不死蠹空在,窜客添龄罪愈彰。

松柏好存冬日色,任随沤沫注沧桑。

(二)为函可祝寿诗

左懋泰生日后第五日,既顺治七年十二月初四(16501226)函可生日,“诸公和者亦如前数”前往祝寿。左懋泰首倡,众人奉和,函可答赠,存诗三十三首。

      左懋泰

去年已见西方曙,今岁仍亲大海澜。

片月人天随竹杖,慈云忠孝一蒲团。

既穷震旦三千里,又想尧蓂十二看。

劫火常留多佛塔,苍生灰烬共盘桓。

涌狂

土床闲坐啜黄齑,得句时翻经背题。

义胆久拌沙暴骨,禅心不学絮粘泥。

难期苏子看羝乳,长伴支公听马嘶。

塞外无花拈雪示,何人微笑各凄凄。

大铃

终年长许傍孤筇,翘首云飞第一峰。

瓶汲几干湘水浪,鱼敲欲起鼎湖龙。

既收残骨埋花雨,又召游魂听雪钟。

五领三山当此日,清泉共酌祝寒松。

正羞

拈将寒瀑问吾师,华首仍馀未斫枝。

十丈青莲半橛矢,一腰白雪两茎眉。

已知佛碗灯为火,那见人间沙作糜。

得髓及皮予是石,不知瓦钵付阿谁。

希与

亭前柏树子青青,风雪当年恨独醒。

纵死两间留正气,才生四月睹明星。

谈经听去人为石,乞食归来月满扃。

却笑诗篇成罪案,新题今又遍龙庭。

焦冥

百炼曾经骨愈坚,孤身迢递出长边。

生死既了人伦系,忠义任凭祖道传。

枯寂无心时咄咄,褴毵破衲亦翩翩。

丹砂欲作如来供,只恐如来不羡仙。

寒还

采薇直上首阳巔,好供人间忍辱仙。

刀具尚能馀白足,冰雪依旧长青莲。

苦将杲日留方寸,笑把微尘掷大千。

安得我离烦恼早,朝昏长礼法王前。

苏筑

罗岳飞云杖独登,天山积雪更崚嶒。

英雄古佛来寒碛,节义文章属老僧。

一寸丹心三寸舌,千家香饭五家灯。

猊烟飘渺天龙拥,如此投荒见未曾。

叫寰

忽闻狮子吼空林,几度来参白雪深。

松塵顿令顽石起,蒲团长有野云侵。

仍馀点点人天泪,未了纤纤侠烈心。

何日佛容为弟子,免令朝夕费相寻。

东耳

掷却吴勾久不看,污藤七尺斗牛寒。

心经雪窖何曾冷,泪到空门总未干。

妙喜多言五岭远,苏公好咏一生难。

灵山不及西山会,薇蕨优昙作是观。

天口

先子遗文付弟昆,辞家久矣托空门。

杖头欲豁天人眼,笔底先招忠义魂。

身世肝肠伤半碎,乾坤风雨冷全吞。

田衣泪渍缘何事,到死知君不哭冤。

兀者

飘然孤锡泪如麻,为悯寒边老作家。

漠漠黄沙成佛土,纷纷白雪散天花。

传灯尚欲留三代,说法时兼演五车。

天下众生余最苦,迷津凭指海东涯。

锦魂

世间两字是君亲,明白输他世外人。

自是传家无二道,犹闻报主有孤身。

到边已作开荒主,先代曾为柱石臣。

见说佛慈原等视,巨航普度尽顽民。

刺翁

大漠飞沙白昼昏,肝肠碎尽骨空存。

龙髯天上悲难挽,鱼腹江中冷欲蹲。

半缕发馀思学佛,一林霜满叹穷猿。

禅宫亦自凄凄日,况是人间可复言。

光公

投师无计托空门,短发萧萧泪独扪。

荷芰已残曾可制,木鱼虽大不堪飧。

频年无复知生乐,此日空馀见佛尊。

但愿梵音清切处,晨昏或可召冰魂。

春侯

惠州天上旧知君,救世才猷寿世文。

累代箕裘全与弟,千年钟鼎薄于云。

天倾不觉袈裟动,鬼哭惟馀柱杖闻。

此日此边相忆处,盘冰一觉泪纷纭。

薪夷

不羡人间布地金,萧然破衲冷风侵。

家山应自添新梦,塞雪真堪助野吟。

何必尽留文字障,定知难解友朋心。

寒斋几度劳飞锡,目及千寻黑浪沉。

孝滨

十年前现比丘身,旧习难忘下笔神。

心史未能藏古井,新诗直欲问高旻。

谁知浊世佳公子,便是湘江老逐臣。

海畔行吟时说法,人天八万尽沾巾。

小阮

曹溪久矣羡南宗,何意今来北塞逢?

菽水难供思托钵,雪花初下河。

重开白社吾将往,又恐黄尘佛未容。

翘首城南高座上,寒水千丈冷芙蓉。

阿玄

何缘此日得逢渠,竹院闲过饭一盂。

迁史腐刑孙子刖,沩山水牯赵州驴。

馀情未剖贪成佛,大义难忘每读书。

却笑针锤终未恶,又容饶舌到荒墟。

大顽

三尺穹庐僧做邻,不嫌托钵到门频。

猖狂普化重来世,憔悴灵均是化身。

却怪爱君偏野老,须知选佛亦文人。

趋庭每许闻新句,自觉寒边日日春。

二愚

门前竹杖破莓苔,木佛烧残志不灰。

未丧斯文留子在,欲闻大道喜师来。

父兮每咏惊新和,伯也前驱愧后陪。

料得寒夜犹有梦,乡情端在岭头梅。

雪蛆

野鹤何天不可飞,时同寒雪共栖迟。

火风劫尽身仍在,西北天倾杖欲支。

不愧先公真肖子,元来出世是男儿。

死生知罪浑无步,却怪年年只有悲。

冰鬼

乾坤纳纳一身孤,出世分明大丈夫。

松柏自堪凌塞雪,菩提终不怨秋荼。

从来罪案添洪杲,始信宗门有懂狐。

青史传灯无二事,笑他枯衲与迂儒。

石人

又见生公冰四围,顽心如我足相依。

痴犹研雪从添罪,枉拟炊沙为赈饥。

一世心肠频看雪,大千勋业在披衣。

才拈白骨天龙惨,花雨纷纷带血飞。

沙子

昔年两度到神州,此日漂流伴海沤。

久掷紫金成粪土,肯随黄石傍山丘。

江河可是终南塞,鸟篆从兹正好留。

请看只今堤上筑,何如撒手大潮头。

青草

一寸芳心自不同,几谐松菊傲霜风。

窗前自许依周子,溪畔长宜揭远公。

已爱社中莲瓣白,肯随马上石榴红。

当年错恨丹青画,今日方知色是空。

狂封

何须八百与亡商,沧海由来好变桑。

天运欲穷无大雪,野人先自学详狂。

幸将斯道留孤杖,犹喜拈花到外方。

白马若能先汉至,袈裟定作老僧装。

丁仙

山前华表雪风寒,纵有千年泪不干。

卫国乘轩看若梦,青城飞矢避应难。

翎输莲瓣三分白,顶共君心一寸丹。

城郭已非人尚是,可能骑我海天宽。

子规

日暮凄凄向北鸣,如何天事总难明?

最怜枝上三更月,照见人间五国城。

十二金牌恨未了,一条竹杖泪方盈。

血流满地君休听,古佛由来亦有情。

不二

不二歌残天地沉,感君霜夜一孤吟。

几年但食僧堂饭,到死空馀故国心。

曾学双趺惟一面,每听清梵亦盈襟。

只今沧海愁云里,除却莲花总不禁。

镇君

老僧本是山中住,一出山中事便多。

鱼鹿纵应劳短策,蜗牛何必用长歌。

骨头欲比岩岩石,意气仍留浩浩波。

从此极巅共陟降,青天咫尺手堪摩。

函可

答诸公见赠

刀俎遗馀生久残,漫劳诸子摘琅玕。

春风沙碛惊新至,腊月盘冰好共餐。

万里乡关三岁梦,七斤布衲五更寒。

淹留竟日归须晚,只恐重来事又难。

    

冰天诗社虽然仅有两次“会集”,但它开创了东北文人结社的先河,在东北文学史、流放史中留下重要的一页。冰天诗社存诗八十六首,虽然量不算多,但它歌咏内容广泛,或即景咏志,或寄情山水,或唱酬砥砺,或真情表达,不但催生了辽北诗风蔚然,诗作富庶,还在著书立说、编典修志、辑录风俗等方面,使尚处荒漠的辽北积淀出丰厚的文化。

三、  堡中诗

堡中诗:是指自冰天诗社成立以来,包括诗社成员在内的文化流人,在非正式“会集”情况下,在铁岭、尚阳堡创作、以及回忆在铁岭、尚阳堡生活、游历时所作的诗词。这些作品,或作于“致知格物之堂”成立之前,或作于更名银冈书院之后,极具史料研究和艺术欣赏价值。

 

未必常相见,初离叹索居。遥知兄及弟, 只有泪如珠。踏雪寻诗句,循田得潦馀。归时属二子,亟为报僧庐。”(函可《左公往堡中有怀》),“见说衣冠古,投诗寄问频。我心曾匪石,尔貌可为人。萝月长相忆,山云乍许亲。最怜同伴者,一半是顽民。”(函可《和戴子堡中八咏•石人》),“古塔十三级,北城独立幽。八方随佛日,一柱起边愁。铃铎诸天语,阶梯象罔求。无从登眺处,仰视自悠悠。”(左懋泰《铁岭塔》),“岧嶢直上太虚宫,高下诸峰凭槛中。西倚神州秋色迥,东连紫塞野云空。当年胜迹残碑石,此日登临落木风。杯酒不知身外事,远天望断见飞鸿。”(左暐生《登三清观》),“万里从戎路,崎岖正此行。雁声孤断磕,虎气撼空城。目尽惭儿女,身危仗圣明。刀杯何日约,回首玉关情。”(丁澎《初至靖安寄邸中诸旧友》)“遮莫空栏落雨频,几支绿树压清晨。争知白屋还归我,是此青山不负人。燕出疏帘花欲笑,客投双鲤墨犹新。银园敢谓同西洛,实有书随不籍身。”(郝浴《银园》),“九日登高怯望乡,惟逢篱菊一枝黄。岩风易结杯中雪,炕火难融被上霜。烧遍野蓬封兔穴,舂留池芡补鱼粮。邻翁索画归来晚,还把残编对夕阳。”(季开生《尚阳堡纪事口号九首•其三》),“空山少行旅,日夕翠岩荒。野花秋自发,平铺云锦光。雁凫集枉渚,麋鹿下崇冈。策马动遐思,萧条古战场。临风忆往代,运会生悲凉。百雉三城圮,劳劳汉与唐。晴沙莽无际,四顾烟茫茫。”(张恂《开原道中》),“山川惨淡旧时非,尚有烽烟谷口飞。塞入秋深看马壮,地经兵后觉人希。纵横田亩余荒草,残破村墟带落晖。闻道客谈离乱景,伤心我亦泪沾衣。”(魏燮均《客过清河沟者谈被劫诸村光景惨淡偶感》),“匹马经行处,苍烟霭霭村。人家晴对水,山色翠填门。犬吠迎篱畔,更牛系树根。相逢话丘壑,更劝倒清尊。”(魏燮均《过尚阳堡访友人故居》),“万山环合翠岚浮,策马斜阳古挹楼。峰辟关门天一线,浪翻峡口水双流。塞烟漠漠村墟暮,野巷萧萧芦狄秋。回望凤城何处是,西南翘首白云头。”(缪公恩《清河道中》),等等不胜枚举。

    沈阳、铁岭、尚阳堡流人,汇聚在冰天诗社的旗帜下,以文章节义相慕重,后皆成至交,铁岭、尚阳堡成为他们精神寄托和宣泄情感的地方,诗作中所彰显出来的儒家文化内涵,在辽北文明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儒家圣贤学说是银冈书院办学的宗旨。

    银冈书院,初始称“致知格物之堂”,始建于顺治十五年(1658)五月,由沈阳流人郝浴遇赦卜居铁岭后创办。十八年后,暨康熙十四年(1675),郝浴复职回京,将“致知格物之堂”更名银冈书院,留给了铁岭人民。

    “致知格物”始出儒家经典《大学》:“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三纲领”原理:“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先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先修其身者,先正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大学》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列“八条目”,解释为:“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意诚,意诚而后正心,心正而后修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郝浴以“致知格物”为教育目标,率先把最完整的儒学思想引进辽北。“惟大罔无我,乃化凶为吉……当力格蔽我之物,以大收吾心,终作海内第一件事,以报君亲,以报天下之苍生。”(《郝雪海先生笔记》)“致知格物之堂”,“架插天下古今图书”,“凡此二十年育人不辍。”郝浴离开铁岭,尚阳堡流人董国祥主理银冈书院校务,他教导在读学生,银冈书院是培养朝廷的忠臣、父母的孝子、邻人的良友的学校;走出银冈书院的学生应该是自强不自卑,进取不颓废,积极不消极的德行天下、品学兼优、有真本事的国家栋梁的学生。董国祥认为,只有既不抑郁消沉,也不怨天尤人,既不甘当隐士,也不甘寂寞为民做事,才没有辜负郝浴的希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徐湘萍词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