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原,有一个最后的淘金部落,名叫牧羊正。
柴河淘金
在很早很早以前,柴河并没有自己的名字,人们都叫她“无名河”。唐朝时期,在河底发现了砂金,人们聚而采之都发了财,从此人们都管她叫“财河”。史书《辽东古迹遗闻》有这样一段对柴河的记载:东山里始一小泉,涓涓而下,经冬不冻,汇诸沟支流,始成巨川,流经二百余里,在铁岭西马峰汇入大辽河。唐宋时河水泛滥无定,洪水冲刷堤岸,山洪过后砂金显露于河底,民掏而采之,多以致富。“财河”因此而得名。清朝初年老罕王兴兵攻打铁岭时,曾利用柴河滔滔的水势漂送器械和木材,为八旗军的进攻提供了保障,从此人们又把财河改称为“材河”。清代人们仍利用此河漂运木材,而更多的人则利用此河漂运烧柴和炭柴,从此材河的“材”字又变成了“柴”字。
牧养政
在开原柴河水库上游,有个村子叫牧羊正,这是最后一个淘金部落所在地。据传,柴河东岸有一户穷苦人家,家有一少年,没有名字,但长得跟人参娃娃一样漂亮可爱。只因家贫,他从小给大户人家养马牧马,练就一身的马上功夫。孩子渐渐长大后,高句丽国莫离支(相当于宰相)在莫离红山和盖苏文山上练兵时,往来于此,听得人们屡屡称颂这青年,于是把他收到帐下,令他在柴河东岸水草丰美之处择地为其养马牧马。这青年把马群养得是各个膘肥体壮,送到军前都成了上阵冲杀的宝马良驹。盖苏文非常高兴,就象玉皇大帝封美猴王为弼马温一样,封这青年为牧养政。那时,养猪高手封官猪加,养牛高手封官牛加,而这个养马的高手就封官为牧养政。因其没有姓名,人们都以官职为其名而呼之牧养政。
牧养政淘金
这个牧养政不但养得好马,而且武功十分了得,常常跟随盖苏文东征西讨,成了他手下一员得力大将。每次出征回来,牧养政都把俘虏安置在他家所在的小村里。随着俘虏增多,村屯扩大,牧养政也成了大奴隶主,他就把村子建成了平原城,又在南山沟建了一座军事防御的山城,这就是今天能够看到的牧羊正山城遗址。
再说那莫离支盖苏文,有个如花似玉的小妹妹,名唤盖苏芹公主,常听哥哥称赞牧养政,对他渐生好感。一次,盖苏芹来到牧养政城,言语之间讥笑牧养政只会马上杀伐,却别无所长,特别是出身卑微而财产不如其他将军多。牧养政十分惭愧,决心成为大富翁,也好杀杀这高贵公主的傲气。一天他骑马来到柴河岸畔放牧,这时天上霞光万丈,好端端的晴空一声霹雳,吓得他胯下坐骑撒开四蹄狂奔,一直来到浩荡的柴河水边,前蹄上扬猛然定住,牧养政一个不留神,被重重地摔落马下。他睁开眼睛,眼前一片金星。起初他还以为是摔得眼冒金星,再定睛观瞧,原来地下是一层的金砂。从此,牧养政成了最富有的人,牧养政城就成了淘金部落。盖苏文作媒主婚,把金枝玉叶的妹妹嫁给了牧养政。
明代目牙正金场
到了明代,牧养政村逐渐被叫白了,被叫成了目牙正了。目牙正金砂多的是,历经千年仍然无尽无休。明朝修筑万里长城,为避暴秦长城恶名而称辽东边墙,本来该筑在中固东山,就为了这目牙正金场,硬是向东几十里,修筑了柴河堡及老边村。当年盖苏文修筑高句丽千里长城,本该筑在山上,也是为了当时的目牙正金场,而把长城筑在辽河岸边。这次开原三万卫都指挥周俊为这目牙正金场之利,援引三万、辽海诸卫在威宁营冶铁和在甜水站煮盐之例,不但在这里设置了柴河堡守备,还保留了目牙正村,并在村外高句丽山城处建造了起腹里接火烽火台,取名目牙正台。

清代牧羊正金场
到了清初,金场照开,唤做牧羊正。此时牧羊正金场的名气,已经成了与北关市掏鹿的羔鹿、南关市貂皮屯的貂皮、哈达边外的高丽参一样有名了。你说那金砂该有多么多,都多到了不叫金坑、金沟、金矿,而叫金场。据《中国古代地名大辞典》载:“牧养正,在辽宁省铁岭县东南六十里,产金,清光绪末开办。”这时,柴河流域的许多地方都发现了金子,围绕牧羊正上下十几里之内,都出现了淘金的金场,有的村叫金场村,有的叫西场村,有的叫金场沟。时至今日,不但这几处地名仍在,整个柴河流域都留下了因掏金而形成的村落和地名,比如大金厂、现金厂、万宝钵、月亮沟、五狗头、金角沟、龙王庙、四合永、忘金沟等等。清代这些村屯统统隶属于开原县,只是在民国时期的1928年清原建县才从开原县划归清原县。
http://blogcache.artron.net/2009/04/27/130627_200904271605471UTiF.jpg
开原打金场
清代皇室对于关东山的珍宝,实行严厉的封禁政策,开原柳条边就是为了保护龙兴之地的人参、东珠,设立盛京围场来保护其朝廷专营权。对于牧牙正的金砂,官府是严禁百姓私挖乱采的。清朝行文布告禁止开采,雍正四年(1726)《奉天通志》这样记载:“奉天金银铜铝等矿窃掘者甚多,恐其潜藏匪类,致生事端。除杯犀湖等处产铁为居民犁具所必需,无须禁止外。请将辽阳属之黄波罗峪、开原属之打金场,均照锦州大悲岭例永禁开采,以靖地方。”
“开原打金场”何意?当为辽代“咸州打女真”之意相类。是说开原金矿资源忒多,到处都可以“打”得金子。清代开原打金场,应为柴河流域这一连串采金场的统称,包括大寨子河西的金场村、靠山河南的西场村和牧羊正东的金场沟,以及上肥地至清原县的大金场、现金场等等。
牧羊正金矿开放
清代东北地理名著《沈故》记载:“金银铁矿:盛京倚山面海,物产殷阜,如辽阳之黄波罗峪、开原原之牧养正、锦州之大悲岭、宽甸之小花石、海龙之大荒沟、蛟河等处均有金银铁矿。雍正五年,将军噶尔弼疏请封禁,不仅为培养土脉起见也,然与其私采,徒饱奸民,曷若因势利导,于饷需不无裨益。”
清光绪二十五(1899),牧羊正金矿淘金工人在手工淘金时,偶得一枚金块。该金块属天然纯金,重180多两(约合今11.5市斤)。据史料记载光绪二十五年(1899)6月17日,盛京内务府在给皇帝的奏折中报称:“光绪二十二年三月至二十四年底,安东(今丹东)、海城、铁岭、通化等矿物局,共采沙金350两。”在上报之后,又获得180两金块,实属罕见。1907年后为王宗唐等领办。从光绪三十三年(1907)至民国初期,采用新式淘金方法,年采黄金达5000两。

金匪劫掠
清代随着关东山的开禁,大批闯关东的关里家来到了牧羊正淘金。金是祸水,由于牧羊正出金,这里历年屡遭金匪劫掠。特别到了光绪年间,中原有太平天国运动,东北有马傻子起义,开原有徐占一农民斗争,农牧民起义此起彼伏。斗争中火烧铁岭城,攻下开原城,杀死昌图知府海盛,抢劫象牙山、李家台,柴河金矿亦未能免。1885年“不料黄金成祸水”,有万余名金匪抢劫开原柴河牧羊正村金矿,铁岭诗人魏燮钧在《九梅村诗集》中记述说:
四月,吾邑东牧牙正村淘金,匪众啸聚万余人,抢掠居民,焚毁庐舍,官兵剿捕,未能既平。百姓大恐,远近迁徙者无虑数千家。儿啼妇泣,络绎载途,殊可惨也。余家相距六十里,闻变,亦仓皇避去。时余客海城,闻而赋之。
他还赋诗两首,来描绘当时牧牙正金匪抢劫情形:
其一
妖氛蹂躏楚南天,尚幸辽东庆瓦全。不料黄金成祸水,忽看青野起烽烟。
流离儿女千家哭,残破村墟一炬燃。远近仓皇闻警报,纷纷如蚁尽逃迁。
其二
到处喧传避难行,举家妻子亦魂惊。遥怜骨肉遭离乱,骇听干戈有死生。
目惨田园皆失主,心忧草木尽成兵。迢迢两地音书隔,杜老哀吟哭失声。
少帅开办牧羊正金矿
少帅张学良在1929年1月开办开拓长途铁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开原至西丰铁路)并任各誉监理后,又于1931年1月,开办牧羊正金矿,成为其大股东,史载其为“铁岭东牧养正金矿矿商”;到了1931年2月,少帅又成了“铁岭柴河沟金矿矿商”。
鞋底金
到了民国时期,金场更加火爆,只是名称再度演化为牧羊正了。日俄战争以日方获胜而告终,日本人来到柴河沟,发现明代以来牧羊正村开设的柴河金矿,遂占为己有。他们雇佣地方豪强五庆、王冲两兄弟做金把头,官府后台撑腰,胡子维持秩序,强行开采,大肆掠夺。据说日本人在这里曾采到一块鞋底儿金,有小孩鞋底儿那么大,是世界金矿史上都极为少见的大金块。鞋底金与狗头金一样,都是每个金矿都梦寐以求能得到这样的宝贝。日本人把这块鞋底金运回国内,至今珍藏在日本某国家博物馆内。
牧羊正金矿再勘探
柴河砂金矿床位于清原、开原和铁岭三县交界地带的柴河水系。柴河水系全长144公里,砂金矿沿柴河水系自上而下断续分布。全区共圈定10个矿体,分布在三个地段。武警黄金四支队于1985年对砂金矿开展了勘探工作。完成主要工作量:砂钻孔1491个,进尺6995.7米,砂样17802个,1/2.5万地貌第四纪地质、水文地质图500平方公里。本区砂金均赋存于第四纪河谷冲积物中,属河谷型、细谷型和阶地型冲积砂金矿。最大矿体1号矿体长11960米,平均宽95.52米,平均厚3.58米,平均品位0.2390克/立方米。报告经辽宁省储委审查。批准储量如下:C级砂金量1314公斤,D级砂金量835公斤。
根据辽宁省地质局下达任务对牧羊正矿区进行普查工作。完成总工作量:冲击钻探2551米,浅井16.9米,槽探399米,重砂样3646个。牧羊正砂金矿位于铁岭市东北32公里。砂金赋存于洪积层和现代冲积层中,主要分布于由狭窄河谷流入宽河谷处或河谷纵横断面急转弯处和支流向主流汇合处,在砂咀处最易富集。含金层平均厚0.5米,含金量0.06-13.12克/立方米,平均1.87克/立方米。
柴河金矿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柴河堡是家家有金笸箩,人人来牧羊正淘金。柴河两岸,熙熙攘攘,人头攒动,千军万马齐上阵,大人小孩全淘金。这种情形惊动了上方,一天开来了一大解放卡车的部队战士,后来才知道,这是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来了。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部队组建于1979年,专门负责勘探和开采黄金,是世界上唯一一支寻宝部队。至此,国营柴河金矿成立了,且是军人警察管理。资料显示,国家“六五”至“七五”期间,黄金部队对中国砂金矿进行快速勘查,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区发现并探明西口子、柴河、哈巴河、辛安河、高都川、白水、高庙等一大批砂金矿床。他们在柴河金矿引进了条大型采金船,番号叫“辽1号”采金船。
开原金矿
资料显示,开原市东腰堡金矿是1990年开展的1/5万区调(下肥地、聂家沟幅)中发现的,矿床位于沙河断裂带的南缘。产于太古界安山群,变质深层侵入岩中,与次火山岩有关的浅层低温热液型金矿。金矿体主要产于沿断裂带充填的石英脉中。地质探矿资料在详细研究矿床地质特征基础上,结了该矿床的成因类型,进一步在该区找矿指明了方向。
另外,开原市下肥地满族乡有胜金矿,成立于1998年,主要经营砂金开采,年产值约为300—500万人民币,员工人数为34名。
平石门脉金矿
柴河流域不仅有大量砂金,更有脉金。平石门金矿就是一处脉金矿,矿坑遗迹昭然。平石门金矿位于柴河砂金区的西侧,该区从清朝开始,淘金业就十分盛行,至今仍在延续开采中。由于区内成矿地质背景及成矿条件有利,一度成为多家地勘单位找矿的热点,尽管都投入过一定量的地质、物化探等工作,但长期以来找矿效果不佳,始终未能在岩金找矿上有所突破。 
最后的淘金部落
前几年,柴河岸畔的下肥地乡一处岩金矿,就使得该乡成了当时全市最富有的乡镇。近几年,平石门金坑也停采了。2010年,开原市取缔了柴河20公里河道内的30多艘采金船。目前,国家封闭了柴河金矿,“辽1号”采金船于2011年12月刚刚拆解。
这就是牧羊正,中国最早的淘金部落之一,也是中国最后的淘金部落之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