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婚姻育儿女性 |
分类: 家有小儿 |
小南妈妈看到我们,老远追着跑过来,非常客气又热情地说:“那天我在家都准备好了,让你儿子去我家玩,特意炖了只鸭子,怎么就没来了呢,下次越越(我儿子)再去我家玩啊!”
谢过之后,我的脑海里马上联想到一个成语“投桃报李”。呵,真不赖,这个妈妈看来还是个很通情达理的善良之辈。
那是前不久发生在我儿子和这位小南同学之间的一些小事。
上个月去社保中心拍照,是学校组织的。小南妈妈走到我儿子面前说:“越越啊!小家伙长得真帅,你看你比南长得高多了。”边说边爱抚的摸了摸了我儿子的头,然后低下头小声对儿子说:“你这调皮鬼,总是欺负我家小南,以后可不许你欺负他了啊,不然阿姨不喜欢你的。”然后巴结似的又来了个爱怜的动作。
可见这位妈妈很爱自己孩子却又担心得罪了别人的孩子。当时我愣住了,总是欺负?于是说:“小南妈妈!真有这回事吗?先问问他们两个看怎么说的,如果真是这样,那是越的不对,你说呢?”
我儿子听了很不高兴地急急问小南:“我什么时候欺负过你呀,你别乱说,你说说看”。小南同学像没这回事一样,诡笑地回答:“我没说你欺负过我啊!喂,你今天带了泳衣来没有,今天上体育课。。。” 两个人有说有笑地说开了。
孩子就是孩子,瞧他俩的表现谁欺负谁还说不清呢。都说孩子就是在打打闹闹中长大的,刚刚争吵得面红耳赤没一会就和好如初,这种事情司空见惯,大人们不要太当回事。儿子也常委曲地在我面前数落某些同学的不是,希望做家长的主持公道出口气,但只要不是有关原则的事,我通常只教育他学会宽容不要太过计较,学会反思自己,更不用说去找老师找家长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现在的妈妈,大多爱子心切,过于偏袒和溺爱孩子,一点小痛小痒便心急如婪,更别说孩子在学校受到什么小欺负了。有的家长为一点点小事去找同学找家长论理,甚至状告老师、学校,闹得不可开交,其结果是两败俱伤,这种行为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是很不利的。
话说到这位小南妈妈,看上去也是知书达理,可能过于溺爱的原故,喜欢在孩子放学后关切地问这问那,养成了孩子大小事情向她汇报,听到孩子的一点片面之言就带有主观倾向性。
自打那次见过之后没几天,又一次在上学路上有小南妈妈相遇。她有点不悦地又一次说起我儿子再次欺负他儿子的事,说:“你家的调皮鬼就喜欢拿我家儿子的东西,碰碰这个那个。”听起来真是别扭,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只得告知回去好好教育不要再犯。而实际上,孩子们一起小玩小闹是很正常的事,过于中规中矩未必是好事,反而剥夺了孩子的质朴童真。儿子的脾性我是了解的,从不主动欺负人也不打人,就是性子有点急,高兴之时爱来点小恶作剧。儿子说,以后不睬他了,怎么是这种人,我又没对他怎么样。我说:那可不行,这样也是不对的,不能逃避,我们要学会化干戈为玉帛,并和他交朋友才好。
为了避免滋生不必要的矛盾,让孩子们能友好相处,团结友爱。在上周四的晚上,我同儿子说:“儿子,坐在你前面的小南同学我觉得非常可爱,也很礼貌,妈妈很喜欢他,他还是你幼儿园的同学呢,你明天邀请他到我家来玩吧,你们可以一起学习,一块玩玩电脑游戏下下棋,多好啊!”儿子听了开始不太乐意,经引导,后来很高兴地答应了。
第二天下午放学后,儿子果然带着小南同学兴高采烈地回来了。我准备了些水果零食,还有儿子的一些玩具,招呼小南当自己家一样随意玩,并让小南在书架上挑些他喜欢看的书带回去。两个人兴奋得很,玩了这个玩那个,很开心很尽兴,都舍不得回家了。走时我真诚地对他说,欢迎以后随时来玩,并邀请他周末有空的话和我儿子一块去游泳。
小南回去后的第二天,便接到了他妈妈的电话,电话中态度很温和,特别的友好,并邀请我儿子当天去他家做客,说她特做了些好吃的。
看来人心都是肉长的,你敬我一尺,我敬一你丈。就是这样的友好互动,相互理解,才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皆大欢喜。
在这个飞速发展人情淡薄的社会,很多东西在慢慢离我们远去。如果在生活中,无论是在感情方面,还是工作方面以及各个领域,都有这种“投桃报李”的处世方式。这样的社会,一定会良性循环,人与人之间自然友好和谐,孩子们才能健康地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