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星期六),从围棋班接了培培后,他问我能不能买一袋“辣条”的小零食,我问:为什么想起吃辣条了。培培说:“围棋课间休息时XX同学吃了,觉很好吃,想尝尝”,难怪呢,XX同学是小学六年级的孩子,我也经常看到路边的同学们放学后手拿辣条,吃的津津有味,妈妈明明知道那是垃圾食品,可面对培培的好奇心还是答应了他,不过在答应他之前,给他讲了这种食品是不健康的食品,而且不卫生,对身体不好。
到了楼下小卖部给了培培钱自己买了一袋,午饭后美美滋地打开包装吃起了“辣条”,哈哈,没吃几个就辣的他淅沥哗啦,又是吃面包,又是喝牛奶的,好容易才把一小袋辣条消灭干净后,妈妈趁机问:“辣条好吃吗?”培培咧着嘴说:“不好吃,太辣了。”妈妈问:“那下次还买吗。”培培答:“不买了”。妈妈赶紧补充:“就是,这么难吃的东西,即不卫生,又没营养,以后咱可不买了”。
我想,如果这次不满足他吃“辣条”的心愿,那“美味的辣条”在他心中必然会充满无尽的向往,日常生活还有很多类似的例子,如,在克制孩子喝可乐、吃肯德基等事情面前,做家长的不是单纯地杜绝、遏制孩子,而是要让孩子明白为什么不能喝,为什么不能多吃,只要孩子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是件很简单的事情。
通过这些小事儿也可以告诉我们,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任何事情对他们来说都充满好奇,他们在探索和认识未知世界的过程中,很多事情需要他们自己去亲身感受、体验,家长负责做好正确的引导,当好孩子的参谋和助手,在没有特别危险的情况下尽量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