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东方文化中的月亮,西方文化中的太阳

(2015-02-02 15:59:29)
标签:

生活

情感

分类: 七思八想

中国人对月亮格外有感情,民间有关于月的节日,比如中秋节,是专门团圆赏月的节日;上层阶级和文人墨客则以赏月为雅事,古诗词中毫不掩饰对月亮的遐想和感情。

有些诗句可信手拈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不见乡书传雁足,惟见新月吐峨眉。(王维)

 

对于守在家乡的人来说,那在宅院上方升起又落下的月亮就像天天相见的伴侣,月的阴晴圆缺都会引发无穷的思绪。一旦离家远行,月依旧而家万里,就难免睹月思乡了。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

月亮总少不得和小桥流水或大海一起,被一同借景抒情。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李白)

有月,有酒,有诗意,李白的人生实在潇洒至极。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几道)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

怀念、伤感、离愁别绪,全都借着月亮表达出来。

 

西方人似乎很少想到要赏月,他们忙于在世界范围内开疆扩土、生产和旅行,没有这份闲心。西方文化崇拜的是太阳,西方人常赞美太阳、歌颂太阳,用太阳和阳光来象征、寄托美好的事物。

有人说,东方人比较含蓄,所以喜欢月亮的美好、月光的皎洁;西方人比较奔放,所以喜欢太阳的热情和力量。这倒也是个差强人意的说法。

 

只是,我隐约记得历史上,即使最强大的唐朝和明朝,也没有过向外扩张、大肆侵略的故事(蒙古人的元朝就不提了吧),古人们守着一块得天独厚、地大物博的领土,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国家富强了、发达了无非也就是派唐三藏取个经、派郑和下个西洋,让周边小国朝拜、景仰、进贡一下罢了。 而西方的短短几百年的历史全部都是扩张、侵略、殖民……东方的月亮文化,西方人的太阳文化都跟自身的民族性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而冰冷的现实却让你差点忘记了老祖宗的闲情逸致,大多数人汲汲营营,为了房贷、车贷、孩子的教育,每天在工作和生活中奔忙;反倒是西方人从容不迫,过着悠闲轻松、带着一群孩子晒太阳的日子。

 

闲暇中,我们不妨重拾古人的智慧,千年以来恪守着中庸之道、推崇月亮婉约之美的东方人最懂得生活的艺术与张弛之道。

 

只是,我们有多久没有抬头看看月亮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