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为主义与精神分析

(2008-10-18 11:18:37)
标签:

教育

分类: 心月河

·过去 VS 现在

   在对待心理症状的成因上,行为主义比较关注现在,精神分析比较关注过去。记得我本科时看过的心理分析的电影《爱德华大夫》,清晰的展现了精神分析的过程,当病人顿悟了小时候发生的一件事情后,症状就没有了,电影就没有再演了。但当时不明白为何找到了症状的原因以后症状就会消失。

·解释 VS 行动

    在对待治疗方法上,精神分析偏向解释,的确有一些症状顿悟了事情发生的原因后问题就自然解决了。但是很多问题顿悟了原因也不能解决。行为主义偏向行动,偏向做一些事情来解决问题。

    比如方老师举了个例子,有一个少妇有心脏的问题,每天发作两次,吃了很多药也不能解决问题。后来了解到她自己在家庭中扮演的是一个相夫教子的角色,单位要给她提职,她拒绝说她要相夫教子,有人找她出去玩她也拒绝说要相夫教子,于是她没有朋友,工作也花费不了多少时间,把大量的时间都投在家庭里,有不好的事情也自己忍受,不告诉先生,怕影响先生的事业,因为她的角色是相夫教子。把希望都寄托在先生和孩子身上,可孩子的学习成绩也并不好,先生也没有达到她的期望,甚至先生还抱怨她连孩子也教养不好。

    治疗中,咨询师让这位少妇做三件事:一个礼拜找一个知心朋友来见他;每天与先生沟通半个小时;现在分下工,让先生来管教一段时间的孩子,少妇不要管。结果,先生辅导完一次孩子的功课,就感到腰酸背痛,管教孩子不像他原来所想象的那样简单,了解到了太太管教孩子的辛苦和不易,不再觉得教养孩子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少妇有了朋友,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并且去部门竞选,当上了一个头,而且跟先生的沟通增加后,不再是自己一个人忍受那些不好的事情,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关注家庭后,她对丈夫和孩子的关注焦点转移到了她的工作和社交上,她的生活得更加轻松快乐,她的心脏问题也离奇的好了。

·现在问题 VS 成长

   在治疗目的上,行为主义只是解决现在的问题,就是相当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精神分析的目的在于帮助人成长,学会应付问题的技能,完成与发展阶段相应的任务。要想获得很好的成长,精神分析是很重要的。

 

  以上是我整理的方老师的观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