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娜-其人、其歌(1)

(2009-05-22 14:29:31)
标签:

宗教

青藏高原

藏族

藏歌

李娜

洛杉矶

教育

分类: 随笔感悟

穿云裂帛 荡气回肠

李娜《青藏高原》的演唱评析

范义付

李娜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歌坛风云人物。她19637月生于河南郑州.1976年入河南省戏曲学校攻读表演专业,1984年入河南省豫剧院一团.1982年以出演《百岁挂帅》中佘太君一角色获“河南省第一届青年演员表演一等奖“.1986年转入河南省歌舞团.1988年获全国“如意杯”歌手大赛通俗组第一名,1990年获“第二届全国影视十佳歌手”大奖.1992年获“第三届全国影视+佳歌手’大奖.1993年获“中国十大最受欢迎歌手”并成功地举办了“李娜个人交响演唱会”。1995年获罗马尼亚世界流行歌手大赛“金鹿杯MTV”大奖。1996年获“歌坛辉煌20年”成就奖及“歌坛流行十年”成就奖。1997年,遁入佛门,法号昌圣法师。

李娜唱了十年歌,提起《青藏高原》、《好人一生平安》、《苦篱笆》、《嫂子颂》、《女人是老虎》、《走进西藏》等影视歌曲.绝大多数中国老百姓都耳熟能详,可谓家喻户晓。特别是《青藏高原》、《好人一生平安》可以称得上是当时点歌率最高、流行时间最长的歌曲。十年里,她先后为60多部影视作品配唱了200多首歌曲。几乎那些年来所有当红电视剧都有李娜演唱的歌曲,其富有磁性的嗓音和出色的表现力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青藏高原》是张千一应邀为电视连续剧《天路》写作的主题歌。《天路》是一篇反映高原军人为祖国与大自然作斗争、无私无畏奉献自己的优秀作品。歌曲深情讴歌了青藏高原的壮丽与庄严,也深刻地体现了藏族文化的精髓,同藏族文化触为一体。

藏族社会历史上很早就是政教合一,其文化中宗教的踪影几乎无处不在。宗教进程中先有本教,后有藏传佛教,并占统治地位。在宗教主导的文化中,“粗犷、淳朴、神秘、和谐构成了西藏自然景观与藏民精神的基本色调,悠远而深厚”。《青藏高原》词作中当把“远古”、“千年”、“永久的梦幻”、“不能改变的庄严”、“久久不能忘怀”等这些语句放在“是谁带来”、“是谁留下”这种问天式的提问中时,词作的悠远神秘之情跃然而出,并让人油然而生出一种对宗教的执着之情。李娜在谈其演唱《青藏高原》感受时曾说:“你一旦顿悟,会觉褥拥有的远多于你失去的。在录制《青蔽离原》时,唱到最后我泪流满面……我觉得自己终于体验到了一种内涵,和现在的追求非常吻合。”而其后,她也卸下俗世烦恼,遁入空门,但其认为那“不是出家,是回家”。

《青藏高原》歌曲的曲式结构为带前奏的二段体.引子曲调是全曲的基础,并富有浓郁的藏歌风格——曲调高亢,以一个五度和一个八度的跳进。在高音区纵横驰骋后,于高音属音上无限延长,极富震撼力,一如耸立在世界屋脊的珠穆朗玛,让人敬畏!

第一段四句句式结构遵循起、承、转、合原则,音区不高,结束在主音上。第二段音区更高、气息更广,基调更为庄严、大气。高潮形成于结尾部分,在经过充分地铺垫后,音调从中音区迁回冲刺到全曲的最高音,然后一气呵成,结束在高音区自由延长的主音上,情绪高昂热烈,宣泄出一种高山仰止、独步天下的神圣,令人回味无穷。

李娜《青魏高原》的演唱,在渗透原作精髓基础上,鲜明地反映出其技巧表演与艺术表现的统一、音乐历史风格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1.技巧表演与艺术表现的统一

本曲演唱者在以下技巧上准备尤为出色。首先是音色的准备。音色的产生自于声带和共鸣腔体的变化。作为一个声音本色较为宽厚、柔润、暗淡的汉族女歌手,要发出较为地道的高亢、明亮、热情的藏族民族女高音的音色,其反差是相当大的。这里声带和共鸣腔在技巧上的准备必然是非常充分的。它要求喉头位置稍高(《比其本人演唱《好人一声平安》等歌曲时》,声带发声点前三分之一意识更明确,喉咽腔和口咽腔共鸣相对减少.头脑共鸣相对增多,喂咽腔和口咽腔共鸣管道收缩,相对变窄.质地更为坚硬.气息密度加大等等.这些技术上的调节达到自如的境地,才能在歌唱中完典地予以应用。在歌曲引子部分和结尾部分的离音区上.李娜的音色与传统蔽族女高音歌手的音色非常接近,藏歌风格较为浓郁。

其次高音的发声是本曲技术和表现结合的一个亮点。在歌曲的最后一句.从“高”字始.其高音的发声效果令人振奋.有特强烈的震撼性和感染力。此时的发声状态要求喉头位置稳定,发声腔体稳且打开要小,用气息的力量把最高音High C抛至脑后。李娜的最高音透尽出藏族歌手熟悉的更明亮集中真色色彩.在这种穿云裂帛、气势恢弘的声音中,我们能接收到一种荡气回肠的激情,这也是对青藏高原原始庄严生命力的崇高礼赞。

以上两处主要技巧运用在歌唱中是极有难度的.这彰现了演唱者的天赋和勤奋。同时,也正是由于对它们的熟练运用,才使演唱者有如此完美的演绎,从而达到了技巧和表现的统一。

2.音乐历史风格和时代精神的统一

张千一的词和曲在藏族风格歌曲的创作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词作浸润着藏族文化传统,流露出宗教式的执着,其曲调也继承了藏歌的传统的曲调特点,如引子部分“呀啦嗦”音调等。同时.该曲又充分利用了李娜的音域特点.在旋律进行中能大开大合,体现出歌曲极强的张力。

李娜的演唱较好地阐释了原作精髓,在演唱风格上也是既有传统藏歌风骨,又有创新之举。本曲的演唱从发声咬字到音色情感的表现.欣赏者很难把它归类于纯民族唱法或纯通俗唱法。如她的声音音质极富民族色彩,她的咬字行腔又富有通俗魅力。这一继承和发展使本曲的演唱在当时深具艺术魅力,也体现出历史和时代的统一。

李娜《青藏离原》的演唱对藏族歌曲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其一李娜的演唱是在全国掀起的又一次藏族歌曲演唱的浪潮。90年代中后期由张千一作词曲,李娜演唱的《青燕高原》、《走进西藏》以摄人魂魄的词曲意境、无可抗拒的声音魅力,紧紧地抓住人们的审美眼球。人们享受着这种新风格的藏族歌曲大餐,继而将藏族文化等诸领城纳入视野,使之得到更好地推广和发展。

其二.在演唱技法和风格上.李娜不拘一格.既有所继承.又敢于发展.使其藏族歌曲的演唱独树一帜。在歌曲表现上,李娜的演唱渗透了藏族质朴、率性、怡然的民族个性,用情专注深刻、恣意汪洋、或浓或淡,自然地流露出藏族文化的天性;在音色的运用上,李娜能一改自身声音宽厚、回润、柔暗的特点(如演唱《嫂子颂》、《好人一生平安》等作品的音色).向藏歌所要求的明亮、高亢色彩靠拢,成功地演绎出高原音色,这种改变是对藏歌因素的继承.也是其良好天赋和勤奋努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音区的运用上.李娜恣意挥洒着其宽广音域上的优异禀赋,为塑造音乐形象提供了极好的声音素材;在整体唱法风格上,李娜没有把自身的演唱定位在单纯的民族唱法或通俗唱法上,而是自如地运用各因素为歌曲的情感表达服务,体现出艺术的终极目的性。在《青藏高原》演唱中,将富于藏族民歌特色的音质特点、松弛自然的通俗咬字等等自然触合在一起,模糊了唱法的区别,而使演唱清新洒脱。

关于李娜和韩红等人的《青藏高原》

张千一:

应该说,李娜和韩红的演唱各有各的风格。从我个人来说,我更喜欢李娜的演唱风格。李娜的演唱更为客观准确。音乐响起,李娜的声音直接由引子传出来“呀拉索……”,给人感觉她的声音是从天而降,声音飘荡、客观、纯朴,而且带有某种神秘色彩。自天而降的声音,也给人天籁之音的感觉。当时有很多的藏族歌手,比如才旦卓玛老师等人,都觉得李娜演绎的这首歌曲的声音状态和感觉是对的,非常认可她的演绎。大家都觉得李娜真正体会到了藏族歌曲的特点。 

韩红的演绎更为时尚、主观、自我,更为贴近现在流行歌曲的特点。她没有演唱歌曲前面的引子部分,直接进入歌曲“是谁带来……”用“我的理解,我的情感,我的释放”去演绎歌曲,感觉很青春。她的演绎更接近通俗演唱的风格,演唱也很有感染力,更符合现在流行歌曲的特点。

 

我赞同网友的观点:

“李娜是用心、用生命在歌唱。虽然有很多人演绎过或者还正在演绎《青藏高原》,我一直觉得李娜的版本永远是最好的,可能不会有人能超越她了!” 

“韩红是在表演,是在模仿,模仿得不错。”

 

在我看来,巴桑藏语版本的《青藏高原》可与李娜的相媲美,只是少了一点李娜那种对青藏高原的彻底的敬畏和由衷的赞美之情。这可能是一个局外人更可能演绎出这种感觉。其他版本的,就不怎么样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献血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