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与回归
汪小刚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要告诉人们的,恐怕是说在爱情的城堡,外面的想进去,进去的想出来。其实,推而广之,人们对于许多事的态度,大抵如此。
生活中有许多道门,门是分界限,阻隔了外面的世界,但是又可以透过它窥到一斑。时常是门里的人望着门外的世界,想着世界多精彩;而门外的人,却有禁不住思索,那门后究竟掩住了什么?
熟悉的日子,身临其境,分分秒秒度过的时候,难免会生出厌倦的情绪,感到生活是一种琐碎、单调、纷乱与消磨人意志般的漫长。于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走出去!从故乡中走出去,从婚姻中走出去,从工作中走出去……去海边,让阵阵海涛震破耳鼓,让澎湃的海浪撞碎心房,让自己融入蔚蓝的大海,化作沧海一滴,灵魂会在海的胸怀中复活……去森林,自由自在的奔跑,直到迷失方向,在挺拔的树木之中,同它们高唱那支永不衰老的生命之歌……去雪山,感受攀登的艰难,抚摸岩上的岁月,到高高的顶峰望遍人世尘寰,成为那里的一颗晶莹雪粒,做一个永远纯洁的精灵……
……
流浪,流浪,外面的世界的确很精彩,一切都是新的。但那沉甸甸的“回归”情绪却是挥之不去的。流浪,是生活的出轨,在其中,会感到叛逃的快乐;它也是一种冒险,释放了体内蠢蠢欲动的能量。然而,流浪所经过的每一扇窗,每一扇门,总让人想起了家的样子,“我想有个家”震撼着流浪者的心魄。于是,人们明白了,自己只是世间的一个匆匆过客,流浪的最终目的,原来是为了证明有一个可以回归的家,可以不断的离开,也不断的回去。
人生就是这样,出去又回来,回来又出去。因为在每个人的心底都与生俱来地存着一个信念——流浪与回归。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