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接到罗宁(我的大学同学)的电话,本月20日他要结婚了!看来我们的单身俱乐部里又要少了一人。他是我们同学当中最安静最按照传统方式生活的一个人。他话不多但很有些冷幽默的效果,上学时就很有些老成,典型的东北人。在我的印象中记得最深的是他冬天常穿一件棕色小大衣和夏天在宿舍里为了降温而时时搭在脖子上的毛巾。做为一个艺术类专业的学生他看起来过于朴素了些,我们常叫他老罗。现在老罗也要结婚了,时间过得好快啊。
回想大学生活就像昨天一样。每天早上起个大早去练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固定地点。远远的就能从各种怪声里分辩出是哪位“播霸”,那时谁的声音宏亮有共鸣谁就是众人羡慕的“播霸”。于是大家暗自苦练,希望在课堂上音振四座。什么“狗喘气法”“螺旋音法”真是各练奇招。在班里的声望全来自你的声音是否被老师认可。想想当时刚刚入校时面对那些已有些基础的同学,自己只不过是个刚刚经过变声期的小毛孩子,除了自卑没别的。好在我的小课老师一句话点醒我:一个字“练”。慢慢地发现自己的声音变了,变的自己喜欢听了,变的大家认可了。自信心也慢慢建立起来,现在的我仍然受益于当年的苦练。
工作后发现其实声音的好坏并不是决定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但最起码那时的努力给自己的脚下垫上了第一块基石。好像好久没有练声了,边写博客边练练嗓子
上次校庆回母校,看到现在的师弟师妹们比起我们那时时髦的多也有范儿的多,但听说清早练声的人已经不多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