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声川
“创意可以学吗?”好消息是,根据作者赖声川二十多年的创作、教学与思索,答案是肯定的;不太好的消息是,并没有速成的方式立即让你学成。创意的学习不是一些表层的技巧,更深的基础要从自己对生命深度的反思开始。勇于面对自己,就已经踏上创意学习的道路。
我曾经和大部分人一样,认为创意是一件神秘的、不可能“教”的事情。多年来,当我试图传授自己的创作心得时,我经常怀疑:“会”创作的学生是不是已经会了,不会的,怎么教还是不会?这听来令人泄气,但仔细回想自己的道路,我觉得自己是从不会慢慢摸索到会的,所以说,应该有方法教,只是还没找到。
前几年我在印度菩提迦叶,佛陀证悟的地方,参加一次佛法研习会。在那充满创意的地方,我突然对这个问题有一种新的认识。我感到,现在创意教育都在艺术的领域中进行,但太多跟创意有关的学习必须在艺术以外的领域中发生才对。原来我们的创意教学并不完整,一直忽略了一大块不应当忽略的范围,不只祖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国外也一样。我当时的心得是:创意固然神秘,只要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它的过程、它的零件,就有可能掌握它、学习它。
我把这新看法写在一张明信片上,将创意学习分成两种不同范畴的工作,后来演变成本书的“创意金字塔”。回台北以后,我花了两天时间,在安静的紫藤庐茶馆把这些新看法讲述给一组研究生听,他们反应很热烈,并把演讲整理成简单的稿子。后来在一些机缘下,几位早已毕业的硕士希望继续上我的课,我就根据这些,定期在家向他们说明创意。(他们称此为“赖老师的私塾”。)我看到他们汲取营养,日后各自在自己的创作领域中突破、进步,发现这新的心得是有效的。通过这过程,以及日后在北艺大博士班开设的“创意”课程中,我也有机会审视、完善自己的想法。
时机成熟了。在教授休假一年中,在雪谦、冉江仁波切及《僧侣与哲学家》作者马修、李嘉德和友人慷慨协助下,我到了尼泊尔山中一个闭关中心,面对壮丽的喜马拉雅山写下本书的初稿,经过两年的沉淀与修改,后来在友人郭怡芳和William
Reinfeld在美国宁静的住所中完成本书的大致雏形,最后趁着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客座教学的机会,在该校图书馆中完成三稿。
在此向协助我的诸多人士献上最诚挚的感谢,诸多朋友的意见让本书的见解更全面。我也要感谢荷兰的希琳·斯特鲁克,第一位启发我创意的老师,也要感谢多年来在“表演工作坊”一起进行戏剧创作的伙伴们以及北艺大的学生们,让我不断有机会面对新的创意挑战,不断感受创意的秘密。最后,不能忽略的是我的人生伴侣乃竺对本书的影响,因为她已经那么自然地成为我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我自己从事艺术工作,所以本书基本上是以艺术工作者的创意为出发点。虽然如此,我认为不论行业,创意的过程是一样的。虽然艺术与科学所需的创意最为深奥,任何其他行业人士要学会创意,如果参考艺术与科学的做法,会发现其实过程与细节是一样的。
不论你是从事艺术工作、创意行业,或是工商界人士,想在工作中注入更多创意,甚至对于任何想在生活中增添创意的朋友,希望这本书对你是有益的,也祝福你在生活中充满创意的力量!
http://www.morningpost.com.cn/UserFiles/2006-10/1/20061011943454.jpg
《赖声川的创意学》
作者 赖声川
中信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