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女儿的信(二十三)

标签:
学习交流 |
分类: 母女书信 |
超儿:
你好。今天给你推荐一本书《问中医几度秋凉》,你可从网上下载它的电子版,抽空看看,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相信你阅读后定会有所收益。
《问中医几度秋凉》是我从博友大地旅人的博中看到的,首先吸引我眼球的是作者艾宁这个人,她与我同龄,却有非常丰富的人生经历。艾宁的母亲是中医,父亲任教于齐齐哈尔大学,12岁时就随父下乡插队;17岁进工厂学徒,做铣工;21岁考入哈师大中文系;25岁毕业任中学教师,后又在教师进修学校和电大教课;32岁调到妇联,从事维护妇女权益工作;35岁调到企业任经营厂长(26岁起做兼职律师10年);37岁考入检察院任检察官。47岁开始上网在论坛写杂文;艾宁的女儿是中医药大学的学生。《问中医几度秋凉》。是她记叙母亲行医和女儿学医经历的网络纪实文章。
目前网上对这本书有许多好评,大地旅人评价说:《问中医几度秋凉》讲得不只是一个中医问题。它涉及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涉及到对长期笼罩我们生活的科学迷信的极有见识的批评,涉及到对我们生活中种种迷误的提醒……我相信它触及到了有关人类生活、生存的许多带根本性的问题。一位名叫月斜诗梦瘦的网友说:在这本书里,中医只是个引子。从作者一家三代人身上,我们看到的绝不仅仅是中医的起伏,而是传统文化的流失与回归,东西方文化科学的最终一致的归宿,科学干预对人类对自然的种种影响,生命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等等。非常棒的内容,非常精彩的文笔,平实中透着灵气,对于我们调理身心、认识生命与自然、继承发扬传统文化,都有极大的帮助。
妈妈一般不喜欢在网上看书,感觉太累人。但这本书我越看越觉得好,跑到尔雅去买,却没有,回来一有时间就赶紧上网接着看。对作者所说的许多道理接纳并非常认同。
比如艾宁讲:
“人的人性是不同的,如果把人的个体差异按五行分类的话,不仅仅健康标准不是一个,治疗方式不一样,连心理要求也不一样。比如,遇事,我劝水性和木性的人宽容,我就不劝火性和金性的人宽容。如果劝火性的人宽容,他要是能做到的话就糟了,他肚子里非长出癌不可。同样的事,到我这里,有的人我劝其忍,有的人我劝其发泄。一切因人而定,道理是死的,人是活的,道理是为人服务的。”
艾宁说:她母亲给人治病就治三分,板过势头既可。病人的痊愈要靠自己调节情绪,定时起居,生活规律……。
因为什么药也抵不了人体自身的调节能力。药是帮一下忙,但不是代替,也不要帮完不走跟着添乱,把正气扶起来了,一切自然就向好的方向发展。中医在医的过程中强调病人的作用,淡化医的作用,因为真正治好病的是病人自己,是他自身的正气在起作用。医生不过是扶正、是帮助。
她还讲:养生之道,养的是什么,生的是什么,不可不知。中医讲“病从口入”,不是指细菌,而是指寒热。现在太多年轻人走着一条违反自然、有悖身体规律的生活道路。“三伏天”钻空调房间,不肯让自己出汗,在经期贪吃冷饮,这些生活方式让人阳不得升,脾胃虚寒,导致身体迟早会产生各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