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第26天——因为愿意

标签:
情感 |
分类: 修行之路 |
当我筋疲力尽地回家,坐在这里时,才发现假期生活真的是惬意的。
不过,现在的我已能坦然面对这一切了,是我份内的事,就应该努力去做好。
同时,我又一次想起了寒假里参加的“自我挑战”活动,不经然竟然已过了25天了。
天啊,真的没有想到,我竟然已坚持了25天。
回头每读一篇,就如汪汪的一潭清水,可以清透地看到它的底。
它真的成了我记忆中最生动的一幕幕了!
想想似乎很累,也想着不一定能坚持,但当走过之后,才发现,一切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艰难。
由此,我想起了我们这群叙事者——这一群渴望成长的行走者,想起了我们前行路上的这盏灯——王维审老师,他似乎并没有过多地对我们指责什么,更没有命令什么,只那么一抹淡淡的微笑,只那么一段启人心扉的一段话:“如果……如果……,那么……”,只那么一篇篇极合时宜的文字,如同灵魂的一种召唤,沐浴着我们那颗颗躁动不安的灵魂,让我们在低头捡拾时体味人生的另一种况味时,不由地放弃周围的热闹,也拿起了自己的笔,用文字来书写自己的人生,抒发自己对人生的思考,更用文字来丈量自己心灵的广场。用干净虔诚的文字,来静心守侯自己灵魂世界的花开花落,我们便情愿作了这样的”俘虏“,在光中我们发现自己的光,更用光亮把自己的思想照亮,一步步地照亮着前行的路。
由此,我想到了一个词“我愿意”,据说这三个字是世界上最有力量和最浪漫的一句话。因为愿意,即使全世界都要下雨,你也可以在心里升起一轮太阳;因为愿意,即使全世界都反对,你也可以微笑面对;因为愿意,孤独也可以成为甜蜜的守望;因为愿意,温柔弱的肩膀也可以扛得起风雨,变得坚强。因为愿意,你也便可以突破内心的樊篱,重新逼迫自己成长。
是啊,因为愿意,王老师就这样放低姿态,毫无保留、毫无私心地引领我们成长,甚至他都不知道天南海北、茫茫人海中我们是哪一个,但又有什么关系呢?他就那么一下一下,一点一点,如师亦友,牵拉着我们,从如何写作到定点写作,从问题定位到专业写作,从阅读成长到精神突破,让我们从狭小走到了宽阔,从“初极狭,才通人”走到了“土地平旷,屋舍俨然”,从狭隘走到了高远。突然间,天地开阔了,思想豁达了,原来盘踞在心头的那些“小“与”俗“便渐渐远离了。只是,王老师只是回过头来向我们点点头微笑一下,继续向前走去了,就像清风给别人带来凉爽,它会停下匆匆前行的脚步,来等待行人的感谢吗?不会的!但行人是会心里深深记得的!
当然,也更是愿意,我们便也在王老师的貌似“不经意”的引领中,由被动慢慢变成了自觉,由感受束缚到自由地放飞心灵,我们每个人开始褪去假期的懒散,开始生发一种奋斗者的状态,开始把炫耀无知和堕落的时间用在了自我的改变上,开始安静地对自己对酌了,开始享受孤独,和自己的心灵对话了。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种意境与意味我们真的开始慢慢懂了……
而这,就是”我愿意“带来的额外馈赠啊!
当生命变成一种内心的自觉,变成一种内在的秩序时,你一定是开始了一种新的成长,虽然也许还是隐秘的,但嘈杂世界的静音键你已真的触摸到了。
就像我,也许我的文字仍是清浅得要命,但也是我向世界表达自我的一种最真实的方式,但也是存放自己浮躁的最好住所!
一位作家这样说:我写作,不是为了名声,也不是为了特定的读者,我写作是为了光阴流逝使我心安!
此身此生此世,且度且思且行!
我愿意,愿意在忙碌中给自己的心灵一个憩息的地方,安放我的灵魂;我愿意剪一段时光给自己,容我挽留生活中所掠过的种种难忘瞬间;我愿意分一份丰富的安静给自己,让自己在安静中聆听自己心跳的声音;我更愿意追随内心,过一种心灵的有品质的生活。
顾城在一首诗里写道:我们去寻找一盏灯,走了那么远,带走温和的记忆,让列车静静驰过,注视着周围的荒草,在岁月中平静,在岁月里老去……
是的,我就是在寻找着这样一盏灯,让它温暖曾经的过往,也照亮未知的路……
当然能够这样做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我愿意!!
后记:
这几天其实一直忙碌的,但当坐在这里时,才发现自己的心特别安静,我开始懂得了生命对我存在的真正意义,懂得了我应该真正去做什么。
所以,我感谢这次活动,感谢王老师,感谢这次活动的所有组织者,感谢同行的朋友,让我发现其实我真的还有一种丰富的安静,并且还有一种使自己安静的力量!
只是有些愧对朋友的是,我真的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欣赏去品味朋友的文章,不要觉得我孤芳自赏就好!
当然,当我最后写出“我愿意”三个字时,我想到了我的学生和他们的学习,如果他们能以这样的一种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那会激起多大的思维之浪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