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淡然如云
淡然如云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6,069
  • 关注人气:9,86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挑战第22天:语文教师如何解读文本

(2016-02-15 19:42:53)
标签:

教育

分类: 语文之思

                                            语文教师如何解读文本

                                             ——读《听王君讲语文教师成长》之三

对于语文教师而言,解读文本应该是第一基本功,那么应该如何具体进行解读呢?

王君老师的做法也许会给我们一些启发:

一、关注词语是文本解读的关键手法

任何文本都是由一个一个词语构成。因此在王君老师看来,关注词语,沉入词语,培养对词语的敏感是第一要务。然后她举了《背影》的例子,就是采用关键词分析法,从"冬天”"迂"和"泪"三个关键词入手,读出了生之苦育与爱之艰难的主题。而《丑小鸭》则从“世界”、“丑”、“逃”和“好”四个词入手,写了苦弱个体的艰抗争。

夏丐尊说:引发一种对语言的敏感。吕叔湘说:从语言出发,再回到语言。海德格尔说:徜徉在语言之旅。

看来,王君老师深谙此理。

二、文本解读创新的方法

在王君老师看来,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有一种语文教学的系统思维,要有整体意识,那就需要对文本进行整合。教材进行整合之后,教师会获得更为巧妙的教学切入点,学生会学得更主动生动,可以促进学习内容更优化。在书里,她介绍了三种整合的方法,一是单元之间进行整合。即审视同一单元的所有课文,分析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从而形成自己对教材的个性化分析。二是在单元与单元之间进行整合,使散乱的单元进行有价值的分类之后呈现新的格局,从而呈现新的气象。三是整册教村之间实现整合。它以非常丰富的事例和全新的归类引导学生重新遨游于教材的海洋中,使学生在整个中学学习的平台上获得对某方面能力的整体认识。通过这些整合,教材 就立体了起来,语文教学就灵动了起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强起来。

除了运用教材整合的方法进行文本解读创新之外,她还介绍了一个新的方法,那就是关注虚词。如果教师善于挖掘善于引导,那么经典作品中往往一个虚词一片天,凿开一个虚词,便会巧妙地解读好一篇文章。

三、对相同文本多次解读很有必要

王君老师对文本的解读既有深度,又有新意,难能可贵的是她会对同一文本进行多次解读和多角度解读。

因为她认为,经典文本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它们的存在是一种永恒的召唤。阅历的深度决定解读的深度,思考的角度改变解读的角度。多轮解读和多向解读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很有必要,并且是非常好的自我突破路径。

比如本书她列举了她对《我的叔叔于勒》先后五次不同角度的解读。一次比一次深刻,一次比一次新颖,一次比一次有高度,真的让人叹为观止,唏嘘不已。

四、明显瑕疵的文本要敢于进行质疑

所有文本不一定都是完美的,所以,语文老师要学会站着教书,对此更谨慎的审视,不盲目迷信教材,通过质疑的方式来培养有批判精神的学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