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幸福来构筑自己的教育人生
以前一直感觉,校本研究才是学校的根本所在,可是当我去濮阳听了两天的《最具影响力班主任颁奖及观摩研讨会》之后,才发现,我的想法是错的,原来,校本深处是班本,班本深处是生本。班级才是学校的核心,而班主任则是核心中的核心。
短短的两天,聆听了成尚荣、梅洪建、王立华三位大家的智慧讲座,分享了四位最具影响力班主任的成长故事,目睹了濮阳油田一小的“一班一精彩、一生一特色”的精彩展示。真可谓感受颇深,收获颇丰,受益很多。
一、专家报告里的三个关键词:发现关注、从根出发、内涵积淀
1、发现关注,尊重教育规律
教育专家成尚荣的报告里提到的关键词是——发现关注。他强调了班级和班主任的重要性,他说教师的复兴始于班主任,校本深处是班本,班本要在班级里汇聚,所有的课程都离不开班级。同时,他更强调了班本的深处是生本,只有班本聚焦在学生身上才有价值。因为作为教师,一定要站在学生视角,走进学生世界,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实性,更要去关注学生的可能性。把学生身上的可能性发掘出来,才是教师最大的成功,也才是学生最大的成就。
一个多小时,70多岁的老人,站在主席台上,没有稿子,胸有成竹,侃侃而谈,如滔滔江水,满腔的激情喷薄而发,整个会场变成了他一个人的全场。抑扬顿挫的话语、富于启思的句子真的让人佩服不已,从他身上我终于明白了什么叫真正的厚积薄发。太厉害了!
2、从根出发,做理性教师
这是梅洪建做的报告的题目,他的报告里提到了一个关键词——从根出发。
梅洪建是全国知名班主任,是全国知名语文教师,曾经他情愿放弃行政岗位而以研究者的心态来做静心做一名班主任。现在,他就是一名高中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
在报告里,他特意提到了一句话:学校的失败不在于学术成绩方面,而在于培育温暖、建设性的人际关系方面。对学生也是如此,如果对学生爱的需要不能满足时,他就会急于逃离这个集体。
因此,学校和班级要打造的重点就是要能给人一种归属感和存在感,要有人情的温暖和自由的空间。要把任务转化为荣誉,要让学生学会为荣誉而战。因此他的班级模式不是金字塔型的,而是并列到小组里面,每组人人都是科代表,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和生活,并且不仅在课堂,还辐射到周日和家长,真正做到人人有正事,事事都有人。他用小本子与学生聊天,发现正能量,构建温暖的晴空;他总是不遗余力地及时夸学生,用形象影响感动影响,通过一系列的班级活动,使师生成为成长共同体,使每个人都真正体验和感觉到班级的温暖,从而实现每个人的强烈的归属感和存在感,愿意为此而幸福忙碌,最终达到快乐的收获。
短短一个小时,他以生动的事例诠释了理性班主任应该努力的方向,让人听来有豁然一亮的感觉。特别是他说的那句:人只有打破自己的壳,才能张望外面的世界。很有警醒意义。
3、影响力班主任的内涵积淀
这是第三位教育专家王立华报告里的关键词。
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内涵积淀有多么的重要。时间关系不再展开。
二、四位最具影响力的班主任成长历程的四个关键词:幸福、改变、阅读、三利三别
两天时间里的观摩研讨会上,有四位最具影响力班主任分享了他们的成长历程。
1、李迪老师的幸福成长
前些时,李迪老师被评为河南省的最美教师,这次又被评为了最具影响力班主任。
她提到了自己成长中的苦与乐,提到了与阅读与写作相伴的时光,提到了与学生一起成长的幸福瞬间,她告诉大家:当别人都不把你当回事时,你一定要把自己当回事;当别人把你当回事时,你千万不要把自己当回事。
总之,如果有对生命的投入感和燃烧感,那么离成功、离优秀、离幸福一定不会远。说这些时,她一直是微笑着的,是教育让她如此妩媚和美丽。
2、段惠民老师的改变成长
段惠民老师,身为乡村小教师,却心系教育大事业。从小乡村走进了人民大会堂,他以几个生动幽默的小故事告诉大家,心中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只要每天改变一点点,每次改变一点点,不知不觉,便会走向成功。
最后,他告诉大家,一定要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他说的一句话也许可以启发我们在位的每个老师。他如此说:当他人职业倦怠的时候,其实正是自己朝前走的好时候!
3、秦望老师的阅读之旅
秦望是济源一中的班主任,他创建的“8十1班主任工作研究室”全国出名。
他是这样来诠释这个名称的,8是指工作的八个小时,而1则是课余的一个小时。他认为,决定一个人成就大小的关键不是工作时间,而在课余时间。在他看来,阅读是卓越班主任的基石。所以,他的阅读是泛览和研读相结合,通过素读、参照等方式来让书籍重构自己的精神文化,最终形成自己的主题特色。从而使他诗意而坚定地栖居地精神的自由王国,并且带领他的团队打造着全新的班级管理理念。
4、杨卫平老师的“三利三别”
如果说前三位班主任讲的是自己的成长历程的话,而杨老师则是以自己的教学经验来传递教育的真谛:
三利的具体内容是:一是指要想办法增强学生体质,二是要想办法优化学生情绪,三要想办法拓展学生思维。三别指的是一是别把分数挂在嘴上,要把爱、温暖和信任挂在嘴上,二是别忘信任的力量,每次班会课都由学生主持,学生提前抽签决定,每周一个主题来对学生进行教育。三是别忘自我濡养。
杨老师已经五十多岁了,但她的言语之中却透着天真与单纯,透着智慧与干练。最主要的是,她所讲的每一句话都似乎那么妥贴地切中内心,盈盈的笑语中已让人参悟出做一个班主任其实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最后,她这样说:一间教室,一个班级,就像一个人,有着个人的气质和味道。是的,真的就是这样,就像《第56号教室里的奇迹》里的雷夫老师说的那样: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是什么东西在决定教室的尺度——教师。他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他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
三、濮阳油田一小的学校展示的关键词:特色班级课程和文化
濮阳油田一小可谓是名扬省内外,《教育时报》也连用了十年时间跟踪解读这所小学优秀的密码。
这些年来,这个学校的学生出国到过美国、英国、泰国,还有学生脸上满满的幸福与自豪。是的,这样的学校的确是学生的家园、学园和乐园。
周六下午的油田小学的展示会,真的让人开了眼界。且不说那校园里一个个大型的学生的表演,也且不说走廊上随时可看到的学生的各式各样的作品,只说个个教室里打造的各各不同的班级特色课程,就足以让每个教师叹为观止。绘画课、彩绘课、剪纸课、贴纸课、朗诵课、创作课……几十个品种,甚至有些我听都没有听说过,竟然变成了学生的教材,孩子们兴致盎然,水平超高。
问起几个学生喜欢这样的学校吗,他们一致的答案是超喜欢。当时我心中最大的感慨是,如果我的孩子能在这里上学,是何等幸福的事啊!
总之,满满的两天里,收获的也是满满的正能量。不能再只为教学而教学,而是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要提升自己的理念,要转变班主任的观念,用科学理念引领行动,最终带来一个好的结果。
希望我能把我听到的窗外的智慧的声音,能够以最真诚的声音传递给大家,也希望我们都能从眼前一点点事做起,能从自己的班级做起,教育每个孩子最大化地成为他自己,也告诫自己能够最大化地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那么,我们每个人都完全可以过一种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的!
因为,在这间教室里,我们就是自己的国王,我们可以一个身影引领无数身影的追随,可以一个声音激发无数声音的共鸣,可以一颗心灵呼唤无数心灵的苏醒!
让我们也都能努力成为有影响的人,以积极的正向的力量影响和改变身边的微环境,让三尺讲台成为我们教育和人生的春天,为学生明媚打开的同时,也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亮丽色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