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努力助他们飞翔

(2014-05-21 11:35:13)
分类: 师生之情

                                            努力助他们飞翔

 

     我愿意一件事一件事去做,一点一滴去做,用草根式的努力,一步一步助他们飞翔。

                                                                                                           ——题记努力助他们飞翔


       以前为准备公开课,真的是煞费苦心,不但煞有介事,而且几天前总是寝食不安,总担心会不会有所遗漏。

而现在呢,感觉看淡了。

抑或年龄的原因吧。

昨天通知我今天上一节政治课。

说实话,政治对于我来说,只是“兼职”而已。

对于书本里的知识点和重点我也把握得不太准。

仔细看了教参。

确认自己把握的点没错。

于是,开始备课,当然也没有像以前那样,把课件制作得如何精美。

因为,我现在真的明白了,课件的作用只是辅助而已,只是为了更好促进教学,与教学相得益彰。

 

因为提前有了思路,所以,不到一节课,将课件制作完毕,当然,朴素得如同邻家小妹。

上课前有一个孩子偷偷地跑到我身边说:“老师,你紧张吗?我都可紧张呢!”

面对她那单纯的眼睛,我笑了,鼓励她说我们一起好好表现。

 

当上课铃敲响,我已沉稳地站在讲台上,当然是面带微笑的。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胸有成竹”一词的真正含义。

七年级的孩子们坐得很整齐。

当然比是以前更整齐。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我们的耳朵醒来》,其实就是告诉同学们要学会倾听。

我从一个小故事入手,以吸引他们的兴趣,从而引出课题。

然后从“听”的繁体字讲起,告诉同学们听的重要性,特别是用心听的重要性。

接着,围绕本节的两个知识点而展开,倾听的重要性及好处,先是让学生悟出,再让学生记住这些知识点。

随后,用练习的形式,通过作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的方式让学生学以致用。

最后,是用一个《聪明的小猫》作结,告诉同学们,只有用心倾听和聆听,才能更好地让自己成长。

结构是清晰的,时间把握也是可以的。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回想起来,我做到了以下两点:

一是我在课堂上渗透了情感的教育。

先是问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谁做到了每节课上都能用心聆听,虽然最后只有两个同学举手,但最起码让学生真正地反思了一下自己。

随后提问一个学生回答问题时,还没有等那个同学说完,别的同学便迫不及待地想发表意见。我让大家停下来,然后反问他们这是善于倾听吗?学生不好意思地笑了,这一个小细节是不是又是情感的教育呢?

二是我在课堂上学会了等待的同时并进行正面的强化。

在课堂上当问到学生们谁从开学到现在一直认真聆听时,班上唯有两个同学举手,虽然心里掠过隐隐的失望。但我当时表现出的是,我充分肯定了那些没有举手的诚实,并让同学们把掌声送给他们。这些掌声会不会引起他们思想的波澜呢?相信一定会的!

当我问到同学们谁从今往后能做到认真聆听时,我满以为所有的同学都会举手,但不成想,竟然还有十几个学生就是稳稳地坐着,丝毫没有举手的意思。怎么办?我在肯定那些举手的同学的同时,我特别意味深长地对着全班学生说了一句话:“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还有同学不举手吗?我知道,他们是想用行动来证明一切的!他们很聪明,知道做比说更重要!”下面的掌声潮水般地涌起来,我看到了那些没有举手的学生的不好意思的神态。

当然,我也希望他们真能如我所说的那样,但不知真的能吗?

 

课后评课后,他们充分肯定了我的课。

而我一直在想的是:现在的政治教材编得如此好,如果能够每天每节潜移默化影响着每一个学生,以春风化雨的方式让他们吸取,点燃他们内心那个发光的点,那该是多么大的恩德啊!

教育是什么?其实就是教给学生一种好习惯,教给学生一种好思想,教给学生一种好方法,教给学生向上向前的信心!正如教育家说的:“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正如苏格拉底说的:“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心灵的火焰”。

而思想品德课对于学生来说,更是从根部浇水和施肥!

可是,我分明知道的是,这节课依然还有个别学生在昏昏睡睡中度过,还有个别学生并不是那么用心地听着。我的悲哀是从内心向上升发的。

我真的很无语!

不过我能做的是,尽力去唤醒,力争让每一个孩子不掉队,让迷路的孩子找到回家路,更给那些渴望飞得更高的孩子一双助飞的翅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